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考满分议论文2023,高考满分议论文2015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鉴定立场,追求本真201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2.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3.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4.2015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5.2015高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6.2015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7.2015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2015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汇总:致老陈的一封信——不被理解的爱 老陈:
1.鉴定立场,追求本真201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2.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
3.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4.2015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
5.2015高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
6.2015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
7.2015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2015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汇总:致老陈的一封信——不被理解的爱
老陈:
您好!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强大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
整理:zhl201610
鉴定立场,追求本真201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2015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摘要]点评: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点评:蓬草) [摘要]点评: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点评:汉文)
[摘要]点评: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等。 博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提出现代人类当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二种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辩证思维,故立意较高。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内运用了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实。在表达上,文章征引名谚、古典诗文,有效地增强了该文的表达效果。 此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功底。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文化知识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对于一篇高中生的应考作文,自不可苛求。(点评:志扬) [摘要]点评:文章思路严密,是议论文,却有散文的意趣。 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 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现代人作出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即使是在现代,也有千万“驴友”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树通过日复一日的长跑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的灵感。穿上跑鞋,不必带有过多烦虑,便可以跑步去拥抱自然;戴上耳机,不必在意世俗纷争,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们有亲近自然的心,那么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对于我们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难逾目力所及,因为目力所及之处,即为风光最美之地。登高远眺,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即为一种“小确幸”。这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独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顾城有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草/我们静静地站着/不说话/便十分美好。”其实我们拥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鸟之名呢?细听鸟鸣婉转,静闻花朵香气,这一切,不就已经很美好了吗?草长莺飞,云卷云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处;枝叶枯荣,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长规律。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何处不美?自然何时不美? 诚然,自然虽美,但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切勿让伸手可及的美变得可望不可及。柴静的《穹顶之下》唤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去年的“APEC蓝”也让我们看到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我相信,我们拥抱的,一定是一个纯净无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 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张开双臂,拥抱”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张开双臂,拥抱”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切向往之意——对自然“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也就不遥远而离得近了。省高考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感知自然”,这篇文章紧扣住“感知自然”进行阐述,写了“感知自然”的方式,写了“感知自然”的效果。文章内容切合题意。 文章思路严密。文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提出论点后,读者自然要问:现代人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拥抱自然”?第二段、第三段便依次作了回答: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古人为我们做了表率。紧接着,第四段写到:“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既是感知自然的目的,也是感知自然的效果。第五段还是从感知自然的效果这个角度来论说感知自然的好处——悦目舒心。接下来第六段提出:自然虽美,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唯有这样,我们拥抱的才是一个纯净无暇的自然。文章最后回应开头,又冉然升华: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儒家境界。 更值得一说的是语言。这是一篇议论文,却有散文的意趣。文章以散句为主,间以大量的骈偶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典雅。骈偶句俯拾皆是,如“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如“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如“细听鸟鸣婉转,静闻花朵香气”,连标题“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也都是骈偶句。骈偶句如此之多,固然可能是受作文题材料的影响——材料前两段用的就是骈偶句式——而着意模仿,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作者阅读倾向和文字能力的反映——若作者不爱读骈偶文,不爱写骈偶句,便难以在考场上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大量的骈偶句。骈偶句可叙事,可抒情,亦可议论。作者奉《过秦论》
《原毁》为圭臬耶?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赖此等考生。 在这篇900字左右的文章里还有大量的引用,以引用开篇,以引用启最后一段,引用共有8处之多。这些引用的出处涵盖古今中外,不能不令人叹服。作为考生,人人都积累素材,大家都希望能在行文中有所引用而为文章增色,可是,有几人能用得这么多,而且用得还算恰到好处?一篇考场作文,有大量的骈偶句,有不少的引用。何为才华?此为才华。 文章当然也有不足,如对顾城《门前》有关诗句的引用便不够准确,可相对于那些可圈可点之处,这些不足也就无需提了吧。最后我要说的是,能做到书写工整如此文者,亦实属不多。(点评:业源) [摘要]点评:记叙散文,选材立意都符合题意,而且中心突出。 走进香山之中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处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地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们的嗅觉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软,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块海绵上,时不时浸出一点水来,使鞋子沾满土的气息。落叶铺在地上,形成一道红火的小径,待秋天一过,它们化为养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树长得更加茂盛,也让这里的风景更加美丽。 茂盛的树上有鸟类鸣叫,婉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引得我们幻想这些鸟类的模样,它们的样子肯定是极可爱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从一处枝头扑棱扑棱地飞向空中,带着自己的希望向天边飞去时,也让我知道了这个自然的神奇,鸟儿带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这里的树,红中夹带着黄与绿,错落有致,树的根须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们的年龄以及经历过的沧桑。这里的树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们的名字呢?我们是来亲近自然,而不是辨别自然的,自然这么美,为什么不多去体验呢?你看这火红的树叶飘散是否会让你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美丽的景象是否会让你“停车坐爱枫林晚”呢?自然啊,你为何这么美?让我站在香山里为你驻足! 天气不似预期,天空中风起云涌,树叶沙沙作响,散落的叶片层层高。雨,毫无预兆地下了起来,香山中的花果清香、丛林气息霎时间融入雨水中。人们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爱。当你也随我撑起雨伞走上半山腰,再俯视山下的树林,雨模糊了它们,却给它们带来一场美丽的交响乐,也给它们绘制出一幅美丽的油画,这等美景是在电视与电脑中体验不来的,因为这里还有自然的气息与自然的声音。 雨渐小,自然的气息依旧弥漫在空中。可惜时间给予我领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树叶与雨水的土地,带着这里的自然味道跟随旅行团离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点评: “香山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这篇作文是记叙散文,选材立意都符合题意,而且中心突出。文章表达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有文采。 符合题意表现在,作者自始至终紧扣材料,比如作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香山的红叶、鸟语、树木;作文的第五自然段,细致地写了香山的秋雨,同时又写出了香山丛林的气息。 中心突出表现在,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在写用视觉、用听觉、用嗅觉、用触觉、用心灵去感知香山这个小小的生态图。 这篇文章文情并茂,记叙散文特征突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等诗句
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
坚持自我,活出自我
风拂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河边,沉默了一个冬季的柳树,微微地在微风中摆动着它们的身体,抽出嫩黄细小的枝叶,一片欣欣然。山上,一直保持青色的松树,也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挺立,洒脱。柳树望着山上常青的松树说:“春天来了,你为什么还无动于衷呢?”只见松树继续在微风中摇摆着……
松树与柳树反映两种不同的人。有松树坚持自我的人,也有柳树的见风驶舵的人。赞扬松树的坚持,赞美松树的自我,欣赏松树的潇洒;鄙视柳树的性格,轻视柳树的品质。
叹昔日之情怀,赞当年之情感。
遥想李太白,嗜酒好诗,一生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愁情,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俗。因为他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坚持着最真实的他,本真他最真的心,才会有那样的愁情,才会有那样的清俗,不受外界打扰,道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出“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坚持自我写出美丽的篇章,坚持自我,写出最壮阔的诗句。文天祥的爱国情深人尽皆知,佩服他那勇气,佩服他那一直坚持自我的勇气,到最后,都没有向敌人低头,写出世人永赞的“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赞古人之高尚情怀,恨和珅不能坚持自我,受到利益的诱惑,贪污行贿,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恨曹汝霖、陆宗舆不能坚持自我,最终背叛养他们、育他们的祖国,成为人人唾骂的人;更恨汪精卫不能坚持自我,扼杀***员,出卖国家,成为人人憎恨的卖国贼!
古人如此,今人也是这样。社会上许多的人始终坚持自我,创造出人生中美丽的篇章,奏出动人的旋律。也有许多人最终不能坚持自我,涂上了人生中漆黑的斑点,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山上有常青的松树坚持自我,在顶峰中尽先洒脱,活出自我。地上有新生的我们坚持自我,在人生舞台中尽显活力,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绘出人生最没的图画。
例2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是因为人,有思想。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却在利益的驱使和人为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了敢于提出问题,坚持自我观点的特性。神奇的自然将这一特性赋予我们人类 ,而我们却在淡化着它,真是悲哀啊!
我国自古就有“枪打出头鸟”的俗语,那时的贫民是不敢有自己的思想的,因为他们所产生的思想大都是与朝廷.官吏们所相违的,在当时天子在上,把皇上说的话讲为是“圣旨”的时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人,势必会人有意见的人闭嘴,甚至是永远闭嘴! 但,现在的人就不同了,大多数的人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立足点的,他们是为了赢取大众的欢心,不惜脸面的迎合着。人们又为什么会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了呢?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并不是人们所讲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世界!那为什么又会是少数人呢?是人们都不敢,而敢的人又有多少受到了抨击?现在一些新思想一产生,一些人就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交度,以一个老前辈的口吻来评论着,而着其中又有多少是在赞赏呢?大多数不是在说新的思想是荒谬的吗?但,他们这些人不就是在倚老卖老吗?不允许新生代的成长,甚至是否定,干扰!他们是不允许“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事发生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谁会站出来呢?又有会一直坚持着自我的思想呢?和大众不同的思想那? 当然,坚持自我的思想并不是要顽固不化,偏走特例独行的道路。只是不要墨守成规,一味的迎河大众,避免“随风倒”的错误。啊!今天支持哪种观点的人多了,你就跳到那边频频点头,明天另一种观点支持的人多了,你又蹦到那边摇着头说你支持的上一个观点的不是,生怕别人认出认出来你是叛变叛变的!光明与黑暗,美好与丑恶总是交织在一起,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就不至于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人的确要有自我思想,但,这种思想要是正确的,一旦你发现自己所坚持的是错误的,那就放弃吧! 放弃某种思想,可能会生出一种莫明的感伤,然而这种感伤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开始,去寻找新的自己所坚持赞同的思想,在我们一直苦苦追求与向往,为了获得而忙碌着的时候,其实自己真的所需要的是坚持着一种信念!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道路都是曲折的,但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即使一无所获,其实自己自己已经在成长着,在坚持自我思想中成长了!
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导语:作文,自古以来都是最为重要的存在。为了大家更好地备考,我整理了2015年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范文 篇一:越平凡,越有风采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当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相信很多人都会踌躇难决。三个人各有各的风采,同时,他们其实也代表了三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当然也取得了各自不同的成绩和收获。小李,代表的是锐意创新,属于高层次的科学人才;老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代表的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技术工人;而小刘,则无疑应归入热爱生活、个性张扬的年轻?玩家?。但他却并非仅仅满足于自己游山玩水,而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用镜头记录下来,分享给千千万万的人,也因此给的人带来了快乐和感动。他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并拍摄照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个人爱好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有受众欣赏和互动的文化现象。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虽然很难抉择,但我还是很快有了自己的答案。小李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其贡献无疑是最大的。但这样的贡献和成绩,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的,不仅需要勤奋和努力,还需要天分等其他条件,有时候甚至还离不开几分运气。?国际学术最前沿?从来只属于金字塔尖那屈指可数的精英,值得敬仰和崇敬,但离普通人的生活却有点远,?须仰视才见?。而小刘的旅游和摄影,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也难以带来什么实际的效用。或许一时能够吸引诸多粉丝的眼球,时间一长说不定就让人有了审美疲劳。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选择:我会将票投给老王,这位普普通通的电焊工,这位虽普通却并不简单的?大国工匠?。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老王?式的人,他们或许生活环境不同、从事的行业也千差万别,但他们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起点低,也从未因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不起眼而放弃了努力。他们默默无闻地播撒汗水,他们悄无声息地干好自己的活儿,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就把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化作了人人惊艳的艺术。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努力和和韧性更值得赞叹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人生更真实,也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呢?越普通,越精彩;越平凡,就越有风采!
或许,现在?干技工不如坐办公室?的偏见在一些人当中依然存在。实际上,两者之间只是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曾举例说,加州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图普工艺技术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是为美国的工业化而建校的,校训是Mind and Hand(理论与实践并重)。两所世界顶级学府,不约而同都将吉祥物定为?海狸向自然界的筑坝高手表示致敬。世界知名学府很多都是从应用技术教育?起家?,紧随国家的社会经济战略转型、紧密联系实践,参与最前沿的工程和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老王如果能够当选?当代风采人物?,无疑会起到非常良好的社会引导和带动作用。所以,不仅我会将票投给老王,相信很多朋友也会跟我一样。你说呢?
篇二:实现人生的风采前几日和朋友联系,朋友说不想在国外干了,想回国,我说国内可能你会不适应,他反问道为什么,我没说什么,随声附和了一句呵呵, 其实,说到不适合的原因不言而喻,我清楚他也明了。他说:.要不你毕业后也来迪拜,到时候哥罩着你?,我也不言语,亦随口附和一声呵呵,那天和他聊很多,很是尽兴。我问他既然那么想回国工作,那当初为何那么拼命的争取去国外,他的回答让我一下子僵住了,.趁年轻,到处走走,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老了就走不动了,毕竟这一辈子,能够年青几回,?我说你真能折腾,也真会折腾。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这话乍一听来略有些让人不适,可细细品来着实让人不得不信服信服,毕竟现实生活中这已然是一种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千姿百态,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局,所以我们的圈子才会如此色彩缤纷,转角相遇谁会红着脸,谁又会红着眼,喜怒哀乐全然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事,走在不同的路上,看过不同的风景,遇到过不同的人,经历过不同的事儿,猛然回首时却无意间发现,这一路上竟然有这么多收获,有这么多感想。曾经以为平平淡淡的在这个世界的一隅过着自己的小情调,不理会这世界的纷纷扰扰,安静的在清晨早起,淡然的在黄昏煮酒饮茶,夜幕落下伴着漫天星火读着容若亦或者是清照,然后枕着烛火入眠,以为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有时候自己也会不甘落寞,也会不自觉的否定这一切,这般平静得像湖面一样的存在是不是活得有些糊涂,没有色彩,毕竟同样的风景,同样的旅途,我们却不再有同样的青春。
是我的偏执吗?我一直想去北京,北京那座大城市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可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由:北京有北大,北大有图书馆,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藏书量最大。于是我渴望去北京,在北京的哪里都可以,至少我离北大又近了一点点。好简单的理由,简单到我自己都怀疑自己是有多傻。现在我不确定了,我不确定要去北京干什么,每一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武汉也有他自己的特色,我为什么不留在武汉,也不回柳州?我想现在唯一可以支撑自己的理由是:我想感受不一样的北京,我想在那座大城市里做一个安静的平凡人。在北京同他们一样去奋斗,去努力,去成长。在哪个城市压力都一如那么大,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我喜欢北京,一直喜欢它。在北京遇到一个人,相亲相爱,结束自己一生的旅程。不要求拥有太多,只是不要有那么多无奈,对世界、对生命有一种认知,为世界带来一些欢乐。
在北京,我也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闹中也能取静。静中有自己的坚持,是一件完美的事情。人生中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也不相信那么多为什么,更不想去想那么多为什么。不去争取太多东西,不太在意别人眼中的功成名就,做内心的自己,没什么东西值得太过畏惧。别人的成功也是付出了代价的,总有令自己感到遗憾的,总有不完美。每个人对于这一切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
篇三:一个人,一种风采人生世事维艰,人的一生不容易,而能拥有一份成功的人生,当然更不容易。一个兢兢业业的电焊工,因自己的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绝美艺术,最终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这个耀人眼目的事例,足以让世人一番击掌惊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电焊工是不起眼的,脸上淌着汗水,干的是粗活脏活,工厂甚至路边的'维修店比比皆是。他们弯着腰,手握焊枪,在刺眼的火花里谋生活,一日复一日。但是,术业有专攻,有的电焊工成功了,因其精湛的技术晋身焊接大师。我想,其中的成功秘诀,无非是他们能吃苦耐劳,能不断进取,更有一个将自己由电焊工渐渐打造成电焊大师的人生目标。
世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有相同的特质。从?电焊工变成焊接大师?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再粗重的工作,再不起眼的职业,从业者只要肯付出,肯钻研,还是可以变成同行中的翘楚。由此,我想到一句古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在当今浮躁的世间,浮躁的人心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安于从小事做起,从小职业做起?这个世上有太多眼高手低的人,有太多好高鹜远的人,他们不安心于脚踏实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是在社会激烈的竞争态势里挑肥拣瘦,无所适从,反而日日做着?天上掉馅饼?的好梦。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一种健康的人生,应该是一种有所追求的人生。没有追求的人生就如一潭泛不起半点微澜的死水。因为吃食,一个人的身体可以由低到高;因为学习,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可以由贫到富;因为拼搏,一个人的功业同样可以由小到大?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做强自己人生的机会,关键在于他如何把握自己和如何去铸造自己。所谓成功的要素,应该是流汗流血的付出,百折不挠的求索,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国民的强大。如果每一个人都有正确的人生观,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将自己的工作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么,众人梦想的汇聚,便是强大的中国梦了。
?
2015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电视等的出现使“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了可能。通过科技,我们不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还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奥妙。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我们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壮美与辽阔。目前,一组“世界与内蒙古撞脸”的在网络上走红。从中我们能看到世界上许多的景点在许多地方与内蒙古有异曲同工之妙。网友们纷纷感叹,要是没有科技,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发现内蒙古那具有“国际范”的美。的确,如今的人们处在边界的互联网时代,不出家门,我们就可以看见内蒙古广阔无垠的草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气势。这要放在古代,人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感受更真切,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惫。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只有通过科技,才能满足我们对自然无限的好奇心。
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通过科技,我们无需实地考察,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尔发生了8.0级大地震,令世界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们得以换一种方式心系灾区。通过电视,我们了解到灾区的各方面情况。通过上网,我们还能了解到尼泊尔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等等。科技拉近了我们与尼泊尔的距离。我们无需亲自前往灾区,便能够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就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能更加理性地面对自然,对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间。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科技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想象,推动了我们去探索。回首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代里,哥伦布历尽艰险发现新大陆,却未发现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亚洲;近代中国人因为科技落后而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妄自尊大……我们要好好利用科技,开眼看世界,更好的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辞职信被称为情怀辞职信。我们在限度利用科技同时,也不要忘记迈出脚去看看,生活,毕竟还有诗和远方。
总而言之,在这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里,科技的出现总是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感知自然的。我们应感激: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本文完全符合题意,观点十分鲜明。标题“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此分别从“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和“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两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层次清晰,论证严谨,观点突出。
本文立意深刻,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作者反复强调“科技”能“让我们更好地感知自然”“利用自然”,“更好”二字体现了小作者并不否定亲身感知自然的重要。文中倒数第二段,作者借用时下流行的教师辞职信,提出了“也不要忘记迈出脚去看看,生活,毕竟还有诗和远方”,可见其论证思维的严谨、辩证,值得点赞。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引古说今,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论证能更深入一点,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2015高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
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
凡事阴极而阳,阳极而阴;衰极而盛,盛极而衰。一个人聪明过分,也不是一件好事,就拿杨修和王熙凤来说,就是“聪明反聪明误”典型例子。
要说杨修之死得冤,首先得来看看《三国演义》中杨修的聪明:
其一、一天,人们为曹操新修了一个花园,曹操观赏一番后,于是在花园的门上提一“活”字,左右都不解其意,而杨修说“门内添一活字,为阔,这是丞相嫌门太阔了,应该拆去这道门。”后曹操知道此事,虽脸上喜欢,心中却很忌恨。
其二、曹操征汉中,带上杨修。正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曹操夜颁号令“鸡肋”,杨修便叫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问及此事,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于是军中无不准备行装,曹操听闻此事,大怒,立刻命人将他推出斩首示众。
杨修的聪明,在于很能揣摩主公的心思,但有才却被杀,正是被聪明所误。曹操手下谋士林立,将才云集,像程昱、郭嘉等人其贤能并不比杨修差,但他们都能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把自己的聪明藏在心里,显得老实,实则是大智若愚。
《红楼梦》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正是说的王熙凤。应该说,她上得贾母、王夫人的欣赏,下得小辈及仆人的尊敬。“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王熙凤这样一个精明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换来的是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最后自己也凄惨地死去。这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不知得饶人处且饶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广施恩泽。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人缘好,儿子的功成名就,处处显得老实,实则是“难得糊涂”的大聪明。
其实说到底,杨修、王熙凤都是不是真正的聪明者。真正聪明的人看起来和做起事情来都像“糊涂”一样,不计较暂时的得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不看重眼前短暂的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和长远的目标,可以忍受一切的孤独和寂寞。
苏轼给儿子取名为苏钝,即是希望他儿子看上去,不是那种太聪明的人。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2015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
摘录 :我本是一只蝴蝶,我的翅膀没有颜色,太阳的出现,让我成了这世间最美的精灵,翩翩于百花之间。因为有你,我才繁花似锦。
正文: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
我本是一匹素布,其貌不扬,你在我的身上绣了一朵美丽的花朵,从此我锦上添花;我本是一块岩石,你给我描绘出丰富的图案,从此我变成了饰品,万人宠爱;我本是一只蝴蝶,我的翅膀没有颜色,太阳的出现,让我成了这世间最美的精灵,翩翩于百花之间。因为有你,我才繁花似锦。
繁花似锦
那一年,你我邂逅于西湖。烟雨三月,西湖波光粼粼,淡淡绿波在阳光下荡漾,宛如仙人的裙摆,?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三月的烟雨,让我们牵手,从此情动迷离。断桥上,你寻觅到我,而今,我又在桥上寻你,西湖见证了我们的相聚与别离。千年的等待,你幻化人形,与我在一起,不惧雷锋压顶。因为有你,我羽化登仙,繁花似锦。
那一年,你我相遇于贾府。似曾相识的熟悉不知哪里来,初见你时,你便要摔玉,吓得我魂飞魄散。后知你不过是一个呆子,只爱围绕女子闺阁,虽是男儿身,却是女儿心。我们社作诗,春放风筝,夏听蛙鸣,秋赏菊花,冬看红梅,雪中取乐。怎知多年相处,暗生情愫,你终不懂女子心意。糊涂丢失灵玉,病生祸端起,华园萧瑟,豪门散去,女子也终究逃不过宿运。因为你,我入太虚幻境,从此繁花似锦。
那一年,你我萍水相逢。我本是歌姬,身世难叙,落到烟花之地。哪知会遇到你,你不忍我凄楚可怜,把我带回家中脱离魔洞。你见我聪明伶俐,教我读书绘画,送我去上海学习,告诉我女子也该不凡。我从哥伦布画到西班牙,摇身一变成名家。多次与你提及要回家,你每每阻拦,后来才知晓你官运不畅,总是忧伤,怕我回去落得凄凉。你是赞化,我是玉良。因为有你,赎我一生,从此让我繁花似锦。
那一年杏花微雨,你站在花下说,你是我前世丢失的肋骨,没有你,我总会迷途。
那一年满塘新荷,你手捧莲花说,你是莲蓬我是莲子,我满满的辛苦,你都知晓。
那一年落红满地,你踩着落叶说,你就是那一地落红,心甘情愿地任我一路踏过。
那一年大雪纷飞,你在大雪中说,雪是冰凉冰凉的,可你会为我温暖。因为有你,我繁花似锦。
蝴蝶说,她本无色,光线让她有了华丽转身的机会;星星说,她本渺小,黑夜却给了她闪耀的舞台;我说,总有人带给你不一样的自己,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
2015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2015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
初遇古筝,是在一片温厚绵长的钢琴曲里,听到一声与众不同的泠泠一响,清越如玉石环佩相击。寻声而去,见到的就是一方端庄而流丽的乌木,上有二十一弦,流光婉转。我对古筝一见倾心,与之结缘。
若说初见只是一时的惊艳,那么细学之后则是逐渐沉沦。挑勾抹托,轻拢慢捻,听一匹缎子般光滑的旋律从指尖翻飞而出本就是一种享受。如果用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来做对比的话,静寂的古筝声更像是在夜深人静的.湖中投入一颗石子,漾开在月华中浸过的涟漪,而激烈的古筝声则是狂风暴雨,四海潮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是将军倒提长锋独走千里月明中。这样的乐声,怎能不让人热爱?
以筝会友,更是得趣。我的古筝老师喜欢举行小演奏会,学生们因此相识,以筝相会。她弹一曲,仿佛八面来风,我和一首,依稀杀声四起。小妹妹抱怨某某指法太难,某某曲子不好弹,引得我们几个年龄大的加入讨论,回忆起当年磕磕绊绊练习的日子,心有余悸。心善的,安慰鼓励小姑娘,捣蛋的,夸大其词,故意恐吓,最终憋不住笑出声。聊着都熟悉的曲子,恍惚间,朋友又多了几个,对古筝的喜爱却也更深了一层。
后来,随着学识的增加,古筝对我而言有了更多的含义。一曲《高山流水》,不再单纯是山水意境,而是延伸出俞伯牙和钟子期令人神往的知音之情。弹拨西域曲调,心中想着是否也有弹响相似的旋律,看五陵年少笑入胡姬酒肆,看羯鼓声里裙袂飞扬的胡旋舞,空气中涌动着大唐的热烈与欢腾。弹奏时更会想到谣传是古筝发明者的蒙恬将军,想到古筝最为盛行的秦国土地,战士在古筝的铮然激鸣里高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金戈铁马踏破六国河山,天下归一。
弹筝不再是只贪恋乐声的悦耳,而是增加了对历史感怀。筝声起时,人早已沉浸在音乐里,也沉浸在历史的呼吸中。这一声,我在盛唐看尽长安花,那一声,我在雅宋听词品茶,这一片昂然鸣声,我身负秦人风骨,壮怀激烈,意气风发,回首看家国天下。筝是一件神物,它能联通古今血脉,能把千百年前的情、理、人、事,一一摊开在我面前,然后用那些文化中古今重合的感动与情怀,滚烫你的血液,让你听见你的每一寸筋脉都在弹奏着,深入灵魂的热爱。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的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引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