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联系观高考题_联系观的题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地理选择题和政治主观题2.高考政治哲学好难,怎么学3.高考政治辩证法复习坚持“三个一”4.2011年高考政治新课标大纲要求必背知识点5.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有哪些?(只要考点,不要解析!)是这么来的用唯物辩证法的XX观分析材料。老师最主要的是看你原理,最主要的是关键词,比如“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些词语一定要写在句子的最开头。原理只要大意表达差不多就给分,还有方法论要与

1.高考地理选择题和政治主观题

2.高考政治哲学好难,怎么学

3.高考政治辩证法复习坚持“三个一”

4.2011年高考政治新课标大纲要求必背知识点

5.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有哪些?(只要考点,不要解析!)

联系观高考题_联系观的题

是这么来的

用唯物辩证法的XX观分析材料。老师最主要的是看你原理,最主要的是关键词,比如“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些词语一定要写在句子的最开头。原理只要大意表达差不多就给分,还有方法论要与原理相符。然后你就要想方设法的套材料,也就是在材料里抄几句话。

比如你答“联系具有普遍性,因而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然后(抄上材料一些话就可以得全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些都不要记,只要说“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客观性”加上方法论就行了,有时候方法论都可以不要。哲学你说要记什么啦,政治里没有比哲学更好得分的了,只要你动脑子,方法恰当。我平时政治从来不背书,一考就是第一,比那些从早背到晚的能高好几十分。

我觉得你背那么多已经嫌多了,有些多余的话就不要写了。而且不会影响你任何得分。

我倒觉得哲学最要紧的不是记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而是要找准知识点。题目上说“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道理”这个你会答的,要是问“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这个怎么办呢?这么多原理答哪个呢?

第一点你拿到一道题目最先看的应该是设问指向,题目要求你用哪个知识范围回答。

第二你才是看材料,读材料,怎么读材料。注意划分层次就像语文给段落分层一样。一般一整句就是一个层次。比如这段材料总共3句话,那么一句话就能从中找到1个适合的哲学道理。

第三步选择恰当的哲学道理。比如你看材料第一句话,然后你拼命想用哪个哲学道理最贴切。

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来了怎么办?很简单,整合知识系统一个个排查。比如题目问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理。唯物辩证法分4个部分——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联系观有联系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关系 发展观就是前进性曲折性 发展的普遍性 矛盾观就是同一性与斗争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辩证否定观就是创新意识。你就通过这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一个个排查过去,肯定能得到答案。

你好像不太喜欢所谓的“小聪明”,其实考试就要玩小聪明,高考状元不是神,就是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考场上恰到好处的“小聪明”。不要把政治背得完完整整,累不累啊,这样往往事倍功半。学习在于动脑子思考而不是动嘴去读背,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

这里是我总结的高中政治解题和学习技巧的《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部分: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高考地理选择题和政治主观题

历史的你去看课本最后几页就行

政治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目标

发展社会生产力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地理比较复杂,不过三册书就是讲了自然,人文,人与自然关系

还有,你必须对区域地理了解透彻,背就行,这个很重要。

大部分人学地理觉得难的主要是地方时,大气运动那块,这些你都要有笔记,以图的形式记下来,以便以后翻看,记牢!

还有,要经常看地图,经纬网什么的烂记于心。

不知道是否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哲学好难,怎么学

高三的文综考的很活,所以你光背书基本没有什么用,要掌握思维方法。

这里提供几个方法:排除法(很多选项明显是错误的),直接法(跟着材料走,不要先入为主,以偏概全。不要用你记忆的知识做题,要先弄懂材料意思,选出符合材料意思的直接选项,如果不行再结合所学知识),包含关系(一般来说哪个选项包含了其他选项的内容,那个选项就是最佳选项)递进关系(一般来说如果由A可以推导到B,且B的含义更深,B就是最佳选项),弄清题目的范围(用什么知识:政治,经济,哲学)主体(政府,公民,党)。地理选择题要看图例

简答题关键是要背框架,尤其是地理政治,政治就是靠背框架。比如说党,就要答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指导思想。讲政府,就要答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宗旨,政府原则,政府职能等。关键是平时做题目的时候多多总结。建议平时画知识结构图。背政治要学会缩句,抓主干知识,记关键词,一字一句扣材料。

这里提供我总结的框架,你可以当做实例。

一: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办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要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辩证法:联系观: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统帅局部,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找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同事重视部分的作用,恰当处理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系统要素的原理

发展观:①事物是普遍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分析法: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的原理。

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真理观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历史唯物主义: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改革

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⑤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这是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高考政治辩证法复习坚持“三个一”

你看到材料想不到这些内容。其实你答题思路就不是很好,做题是不应该是根据材料想原理,而是根据原理和方法论去套材料

一般情况下,题目会告诉你用哪个部分的原理(比如告诉你,用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这时候你就要想到所有的唯物论原理,然后看材料,哪些和原理有点像)

你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这些部分这些问题高不太清楚,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复杂,你说联系观,就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材料提到某事对某事有**样的影响就回答联系的普遍性的内容;客观性一般在选择题出现,还有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考来考去,就是这些东西。提到某事的性质就是主次方面,提到有两个不同矛盾就是主次矛盾·······

选择题所有选项好像都模棱两可,这是因为你对知识点还是不理解,真正理解了,至少可以排除一些选项

对于哲学要不要背,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只有原理和方法论稍微记忆一下,其余根本不要背,背了也没用。你不理解还是不会做题

2011年高考政治新课标大纲要求必背知识点

出场教师:邯郸一中政治教师 袁杰

辩证法具体包括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位置,约占20分。在复习时,考生可以调整课本章节顺序,以达到复习的系统化。

 -复习坚持“三个一”

 明确一个逻辑起点———世界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概念,联系构成发展,发展是对联系的具体化;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立统一两个方面构成矛盾的联系;内因和外因、量变和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表现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以及道路之间的联系。

 突出一个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要求我们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不平衡性。

 坚持一个基本观点和线索———发展的观点。联系是发展的逻辑前提,规律是事物发展的特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前进性与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

 -注意辩证法中的“不等式”

 在复习时,可以参考这些“不等式”: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前者强调的是联系的普遍性,后者否定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和客观性。

 矛盾≠矛盾的双方,如:“矛盾是指事物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错误的。

 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前者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后者是指说话叙事过程中出现前后不一致、互相打架的现象。

 辩证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后者是指矛盾双方对立激化的表现。

 主要矛盾≠首先解决的矛盾,前者是根据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而划分的,后者是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而划分的。

 主要矛盾≠矛盾的重要方面,前者是就不同矛盾而言的,后者是就矛盾双方而言的。在方法论上前者要求抓重点、中心、关键,后者要求把握主流。如果材料中出现“辨方向”、“识大局”、“从总体上说”、“占主体”、“性质”、“本质”等词,一般说来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

 -知识点复习避免误区

 结合各个知识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以免出现误区:

 □“联系观”部分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人们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于事物。因此人们不能任意消灭联系和创造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原因和结果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先行后续的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还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可以从静态来理解是指事物有机统一体和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从动态来理解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考生往往忽视第二种情况。

 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当各部分以合理、有效、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会大于各部分之和。

 □“发展观”部分

 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载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基本不变。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离开运动谈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静止谈运动是不可知论。

 正确把握变化和发展的关系: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事物的名称旗号等判断。

 事物的性质由内因决定、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是分别相对于外因、普遍性、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非常重大的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内因和外因是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关系,但不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因此“先有内因后有外因”、“内因决定外因”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发展与质变的关系,发展是质变,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既抛弃旧事物中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又吸取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也不是简单地否定。

 □“矛盾观”部分

 在矛盾的同一性中,矛盾双方的转化比依存更重要。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指地位的转化,而不是简单地甲变成乙、乙变成甲。

 坚持两点论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查各自的两点,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考点有哪些?(只要考点,不要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大纲—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经济生活

1.生活与消费

(1)货币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纸币的流通规律

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价格

供求关系与价格

价格与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3)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力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企业与劳动者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劳动和就业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投资理财的选择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

3.收入与分配

(1)个人收入的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财政收支

我国财政的作用

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和影响

跨国公司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

中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际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要求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系统优化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2)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事政治

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考内容

经济学常识

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实质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影响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三种典型模式的主要特点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

《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与国家性质

专政与民主

国体与政体

代议制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及实质

法国的国家机构、法国政体的运行与特点

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3.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

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和利弊

美国政党的特征和两党制的实质

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利弊与实质

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政治作用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和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二)试卷内容比例

经济生活约25%

政治生活约15%

文化生活约15%

生活与哲学约25%

时事政治约10%选考部分(经济学常识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约10%

文章标签: # 文化 # 我国 #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