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3年四川高考政治,2013高考四川卷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2014年四川成人高考在哪里报名,要多少钱?多少分?理科2.请问四川高考中政治的三大块(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还有历史的三大块3.谁知道2013年四川省理科的分数线和和各科试卷的总分?急急急急!!!!!!!!!!4.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5.四川高考考的什么卷该科目选择题每题3分。从2023年高考政治题了解到,高考政治选择题共3

1.2014年四川成人高考在哪里报名,要多少钱?多少分?理科

2.请问四川高考中政治的三大块(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还有历史的三大块

3.谁知道2013年四川省理科的分数线和和各科试卷的总分?急急急急!!!!!!!!!!

4.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

5.四川高考考的什么卷

2013年四川高考政治,2013高考四川卷

该科目选择题每题3分。

从2023年高考政治题了解到,高考政治选择题共30题,每题3分,总分90分。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2014年四川成人高考在哪里报名,要多少钱?多少分?理科

满额时,即第一轮你档已在b院。与你填报是在不在A位无关。

这要看该高校采用什么方法分配专业,因此你必须认真阅读招生简章。

高校分配专业有三种方式

2013年04月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高考录取中,高校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提取考生档案后,一般要为考生分配专业,即专业录取。高校分配专业的主要依据是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和高考成绩,同时还要参考基础科目成绩、相关科目成绩、身体状况、政治思想表现等一系列因素。各高校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分配一般有三种选择:专业优先(专业清)、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下面分别就这三种方式做一简单介绍,并针对每种方式给出相应的报考建议。

一是专业志愿优先(专业清)方式: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考生按所报第一专业分类,在各专业中按成绩排队,超过专业计划数的考生过滤出来。第一志愿专业处理完后,将所有未定专业的考生按其第二志愿专业分类,并将第二志愿专业考生在各专业中按基准成绩排队,将超过计划数的考生过滤出来。(注意,只有第一专业未录满的专业,才参加第二专业的录取。)以此类推,直至处理完所有专业。最后,将服从专业调剂且还未确定专业的考生按成绩由高到低调剂到有缺额的专业中。如果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不能录取,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被退档。

在这种方式下,如果某一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在第一专业志愿录取时就录满计划,那么就不考虑将该专业填在其他专业志愿的考生。因此,如果考生报考的院校实行这种方式,那么第一专业就特别重要,一定要选择比较有把握且自己喜欢的专业。第二专业的重要性次之,其他专业类推。各专业之间要拉开合理的梯度。

二是分数优先录取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类比于高校录取时的平行志愿方式。所有考生按成绩排队,所有专业同时录取。这种方式,总是照顾考生队列中排在第一名的考生,第一名考生未安排专业前不考虑第二名考生。因此,对第一名考生,看其第一志愿专业,如其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其安排在该专业,如已满额,则看其下一个志愿,直至处理完该考生的所有志愿,再视其是否服从调剂。

在分数优先方式下,保护的是高分考生利益,被退档的总是低分考生。在这种方式下,考生可以采取“第一专业冲一冲,第二专业保一保,第三专业稳一稳,还有机会垫一垫”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名考生来说,在专业录取时,会按照第一专业、第二专业、第三专业……的顺序来进行,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把录取分数低的专业报在前面,分数高的专业报在后面,即使成绩达到了高分专业的录取分数,但也非常可能被报在前面的低分专业录取。

三是专业级差方式:这种方式下所有考生按成绩排队,所有专业同时录取。首先,对队列中第一名考生考察其第一专业志愿。如其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考生录取到该专业,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并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志愿专业已经满额,则将该考生考分减去预先设置的相应级差并将其插入考生队列的相应位置,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并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以此类推,直至考生专业志愿均已处理完。如果这时仍有考生没有安排专业,则视其是否服从调剂,将其调剂到还有计划余额的专业中去;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则该考生被退档。

可以看出,专业级差的方式既考虑了考生的成绩,又考虑了考生的专业志愿。在这种方式下,所有专业同时录取,将一专业志愿的和二专业志愿(一专业落选者)达到分数级差者同时排序录取。例如,某校对第一、二专业的专业级差规定为3分,某考生580分第一专业落选,第二专业为心理学专业,计算机程序设定将其成绩减去3分相当于577分排序在一志愿报心理学某考生(例如,某位分数为578分的考生)之后等待录取。在这种方式下,相对高分考生选报第一专业时可稍稍冒险,设置专业之间的梯度时要注意专业级差分;相对低分的考生则要根据规则,在第一专业(及前几个专业)填报较为稳妥的专业,同时设置专业之间的梯度时也要注意专业级差分。

一般情况下,一所高校在某一批次录取时,只能采取上述三种方式之一。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由高校决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对社会公布。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介绍的都是一般情况,实际上身体状况、相关科目成绩等也是专业录取的重要因素。考生可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避开限报专业,关注专业有无单科成绩要求,有无外语语种、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要求等。

另外,在专业录取时,使用的成绩不一定是考生的高考实考分,因为有些学校在专业录取时依然承认加分(即将考生的实考分加上加分后参加排队)。加分方面的规定,考生同样可以参考高校的《招生章程》或咨询招办老师。

请问四川高考中政治的三大块(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还有历史的三大块

现在正在进行2013年的成人高考录取。

2014年成考是2014年8月下旬到9月初在四川教育考试院的网站报名,?10月份进行考试。录取分数可以参考今年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试内容要看你是高升专,还是高升本,或者是专升本。最好是参考2014年四川省成人教育招生简章吧。

这是2013年的考试内容,你可以参考一下:

五、考试

(一)考试时间

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定于10月26日、27日举行,高中起点本、专科每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专升本每科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具体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见附表1。

(二)考试科目

A、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1.?文科类考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分英、俄、日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对外语语种的要求选择一种。下同)三科。

2.?理科类考语文、数学(理科)、外语三科。

B、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1.?文科类考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历史地理综合课(简称史地)四科。

2.?理科类考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物理化学综合课(简称理化)四科。

C、专升本考试科目

专升本考试科目共三科:公共课两科、专业基础课一科。各学科门类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1.?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一级学科)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医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类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三)上述各统考科目试题均由教育部按《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2011年版)的要求统一命题(专升本外语非英语语种采用有关省命制的试题);每科试题满分均为150分。?

谁知道2013年四川省理科的分数线和和各科试卷的总分?急急急急!!!!!!!!!!

比例我到是不清楚,反正问答题一般都包含。在选择题中,哲学稍微多一点,最后的3到5个选择题一般是政治学。其实我个人来看,我认为哲学是最简单的,因为它有很多原理都是相对稳定的,而政治经济学往往会放在一起考。比如用经济学说明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然后第二问就问用政治学常识分析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政府体现的。。。。。 其实要学好政治还是要先把基础东西掌握好。

例如,清楚唯物论吗?辨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等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政党的一些知识。只有清楚它们包含什么,你才知道从哪下手,否则,不管看到再简单的题目你也不知道从哪开始。

对于历史来说,你说的三大快应该是中国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吧。

在中国古代史中考试内容一般很少的。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目中。所以你必须要知道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朝代。(包括思想方面。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世界近代史是个大的范围。它很重要。需要你平时的积累。但是现在实在没有办法,唯一的方式就是做题去吧。就算成绩很差也应该做题,不要管自己会不会。先做,脑海里有个思考的过程,然后再对答案,看分析。自己记不住的就拿着笔记下来。做多了就有感觉了。这里记住几典型国家的内容。比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等,

中国近现代史,其实一般都只是考近代史,现代一般只考改革开放吧。而且一般在选择题目。最重要的就是记住 1中国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的发展过程。2近代历史上的几次大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时间。然后在与同期的世界国家对比一下,比如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等。

以上是我对历史和政治的一些看法吧。下面给你点资料。你可以把它打印下来,因为我也是噢。呵呵。

中古史: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 文化 外交和民族关系

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 唐和汉的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 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 革和斗争的比较 反抗侵略的历程 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现代史:经济的发展 党的各个会议 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 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 三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 苏联***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

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

二战比一战重要 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 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

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

现在的国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 美国 东亚和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 巩固 完善 强化 加强 顶峰

集权 专制

↓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 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联系起来认识: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

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

1、农业

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

手工业发展表现为:⑴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⑵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⑶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

⑴秦朝灵渠。⑵汉武帝治河。⑶隋朝大运河。⑷唐朝大面积治河。

⑸五代钱塘江海塘。⑹元朝漕运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

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

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

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

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

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

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

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

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

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出现专业性的城市

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

③互市;

④资本主义萌芽。

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四、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1、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⑴征税依据的变化:

人头税→土地财产税→田亩为主

(汉) (唐) (清)

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⑵征收物的变化:实物+劳役→货币地租。用银两收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⑶税种的变化:税种繁多→逐渐减少。征税手续简便。

⑷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与政治联系

历代经济政策,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五、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评价:

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六、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⑴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及劳动力),体现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趋势在国家处于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

⑴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⑶经济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发生战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

1、同一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

1、和平

和亲——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互市场所一般在边境地区。

会盟——两个民族政权以缔结“和约”或“和议”的办法来约束双方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总趋势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开发祖国。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在共同的劳动中,共同反抗斗争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民族融合的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兼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发展时期。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汉族形成。秦北与匈奴、南与越族、西与西域各族的关系及开发西南,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

特点:

①处于封建经济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主要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五族内迁,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

③少数民族无长期的、稳定的政权,说明这时少数民族的发展程度较为落后;

④孝文帝改革,缩小南北差距,出现统一趋势。

4、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统一时期的民族融合 )

特点:

①各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友好,战争较少。

②唐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直接统治边疆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

特点:①多个民族政权先后并立;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深入扩展,如设太学、创造文字、仿汉制建立官制、兵制等典章制度;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统一后北方的“汉人”包括契丹、女真等族人;

④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高中历史考题大纲

1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答案: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的因素。

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

各国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旧制度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秦国实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条件。

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

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试简述“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1)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

政治方面:①刺史制度。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使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②察举制度。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形成,对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光武帝对诸侯控制也很严。

又如经济上,两汉实行编户制度。

(2)这些措施有力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在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建立起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等。两汉选拔重用大批人才,加强了对地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两汉强盛局面出现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3)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4、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表现——实际是一道列举题。

政治:与朝鲜、日本的使节外来;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朝。

经济:铁制生产工具输往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文化: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亚等地。

(二)原因:——实际是提问外交频繁的原因,根据一般的原理不难得出答案。

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政策。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交通)。

5、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异同?在文化上各有哪些反映?这些反映又说明了什么?

解析:注意第一问的时间限制;比较对象的限制;内容的限制(政治、经济方面);政治一般包括政权、阶级关系、治乱、分裂统一等;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第二问注意“各”字。

(一)不同点: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南方诗歌多描写爱情。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

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科技文化进一步发(王羲之、祖冲之)

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政治黑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二)相同点:

南北方都出现政权更替频繁的局面。

佛教广泛流行——石窟艺术和宗教画流行。

(一) 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

(1)两汉、魏晋时期察举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

(2)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隋炀帝时期建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期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制度。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3)北宋乡、省、殿三级考试制度形成定制。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录取名额增加。

(4)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极端。

(5)近代以来。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科举制。

10、北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有何突出特征?其中三大发明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这些伟大发明未得以充分利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科技发展情况从动力、环境、机遇等方面考虑。

(一)特点:与有开创性、开放性;领先于世界

(二)条件:

(1)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

(4)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三)原因

这是由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11、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必然逐渐汉化?

条件

(1)完成本民族的统一,建立政权,并尽可能使政权封建化。

(2)发展生产,增强实力,特别是增强军力,乘中央政权力量虚弱之时发动进攻,入主中原甚至统治中国。

(3)入主中原后,必须废弃本族落后的生产方式,采取汉族封建化的经济政治制度。

(4)必须联合汉族地主阶级,联合统治。

(5)必须打碎本民族的部落组织,使本族和汉族杂居相处,以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融合。

(6)必须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原因: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方面考虑

18、康乾盛世出现的表现与原因。

答案:

首先,从康乾盛世的表现来看:

政治方面,国土辽阔,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方面,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耕地面积增加,手工业更加发达,商业较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民族关系方面,各族人民联系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对外关系方面,挫败了沙俄的侵略企图,捍卫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这些与以往的历史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应该是值得颂扬的。

其次,深刻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清初调整统治政策,改革赋役制度,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了一定程度的宽松,有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分裂与叛乱,打击沙俄入侵,收回台湾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三位皇帝注重个人政绩,励精图治,成为盛世的开创者和维护者;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盛世的真正创造者。

最后;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这种盛世局面只能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回光返照,暗含着衰落与危机。主要表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冲击并削弱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为维护封建统治,对内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外实行消极防御的闭关锁国政策,这只是封建制度的强心剂;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也在康熙年间产生。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势必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加剧封建社会的统治危机。

34.隋庸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有什么创新?各有哪些进步作用?

答案:

①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加强丁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隋朝甸立丁科举制度.唐朝继承和完善。这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索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隋朝沿用并改革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开始以庸代役,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庸不再有年龄限制,这就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使国家得以富强起来。

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35.简述唐代中期我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兵制的演变,分析它们各自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共同原因。

答案:

①演变:庄园制取代均田制;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②趋势:从封建土地国有制为主向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发展;征税标准由人丁多少为主向土地、财产多少为主发展;兵源由国家征兵向国家募兵发展,由均田户按规定服役向自由应募发展。

③原因:由于封建经济发展和土地买卖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也无法推行。

其实 还有一些 因为弄不下了 就没办法了,呵呵。祝你好运气。哎、好累。睡觉了 希望明天早上不要迟到。呵呵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四川卷) 选择题答案啊~~~~~~~~~~

四川2013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具体如下:理科:一本562,二本492,三本460

高考总分750

语数外必考 每科150

理科综合 物理 化学 生物 300 (物理120,化学100,生物80)

望采纳!

四川高考考的什么卷

答 案 1.D [解析] 本题以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突出写意性,易于书法家情绪的抒发,故本题选择D项。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篆书。 2.C [解析] 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说明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养蚕缫丝的纺织业,故本题选择C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不能确定商朝时期出现纺织业,故排除A、D两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故B项不合题意。 3.B [解析] 本题由图表切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数据可知1620—1850年城镇人口增长两倍多,而农村人口增长不到一倍,可见城市经济规模扩大明显,故本题选B项。由图表信息不能得出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结论,故A项错误。城市和农村人口都在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在增长,C项错误。从图表中不能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本题D项错误。 4.D [解析] 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5.A [解析] 美国提高白银价格,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中国的金融稳定。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解危机,废除银本位制,实行“币制改革”,防止白银外流,故本题选择A项。 6.C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信息反映日本陷入中国战争无法自拔,其原因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抵抗和***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本题选择C项。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1945年,①②错误。 7.C [解析] 此题是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是民国时期关于“力士香皂”的广告,并且由著名影星“胡蝶”代言,其广告内容为:“力士香皂芬芳馥郁,历久不退,且着虚和润,无干燥损虚之弊,敢进一言为介绍。”A项表述绝对,“都”字表述不合理;B项中著名影星代言并不能得出其社会地位崇高的结论;C项是对广告内容的正确理解,广告内容突出了产品功效;D项中,材料体现不出普通民众对明星代言的认同程度,“广泛认同”表述不当。 8.A [解析]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亦是比较型选择题。“民国四年”,即1915年;“反抗日本”,即反对日本此时的对华侵略。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A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本身亦表述不当;B项与材料中“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对应;C项与材料中“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对应;D项与材料中“反抗日本”对应。 9.C [解析] 此题是推理型选择题,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所宣传的上帝造人说。进化论认为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导致一些西方教众很难理解和接受。A项说1967年才开始接受进化论是不恰当的,斯科普斯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说明之前有人接受了进化论;B项斯科普斯讲授进化论,并不代表其反对宗教信仰自由;C项表述客观合理,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所宣传的上帝造人说;材料没有体现出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宪法,D项错误。 10.B [解析] 此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答题时注意筛选法的运用,同时注意题意及史实的理解。“弃权”,即不支持,也不反对。这些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其殖民利益,所以不支持,故①合理;20世纪60年代,非殖民化是必然趋势,所以不反对,故②合理;这些殖民国家不愿改变旧的殖民体系,并不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故③排除;④牵强附会,材料中的部分国家对《反殖民主义宣言》投弃权票,与“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无必然联系。故排除③④,答案选B。 11.D [解析] 此题是程度型选择题,需要明确作者的主旨,认真甄别,不要断章取义。材料说明,中国领土广阔,历史悠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要放在确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问题,故D项合理;A、B两项曲解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没有把握材料的主旨;C项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12.D [解析] 此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即多项选择题的变形,需要运用筛选法。很显然,“列克星顿的枪声”是客观史实,不容置疑,排除①,其他三项的怀疑是合理的 13.[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解析] 第(1)问,从“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可知中国监督制度出现较早。从“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可知制定了相关法律,其他行政制度也不断完善。根据材料可知权力监督起到了规范行政行为、预防腐败的作用。局限性从钱公辅的经历可知监察制度受皇权的制约。第(2)问,对王权的限制从法律的制定、政党制度等角度回答。权力制衡关系主要从议会、内阁权力分配方面组织答案,注意政治的影响。第(3)问,渐进性主要从机构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等角度回答,同时注意材料中相关史实。灵活性体现在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举出材料中的相关史实。 14.[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解析] 第(1)问,由“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废止读经”“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可知,变化是从重儒家经典向为共和国服务。所起作用是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第(2)问,由信息可知教材为“文革”时期的。其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指导思想、“文革”对教育的冲击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问,由“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观。“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体现了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体现了整体史观。“时代要求”应从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完善、经济全球化加快等角度回答。

四川高考的是全国甲卷。

考试模式:

四川高考总分750分。四川高考满分是750分,其中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单科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理化生)、文科综合(政史)满分为300分。传统高考地区的考生,采用的是“3+1”的模式,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1代表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

四川高考各科分值为:

四川文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300分,共计750分。四川理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综合300分,共计750分。

四川本科录取率:

2023四川高考本科录取率预计为34%。高考录取率是决定四川高考难度的标准参考系数,录取率越高,相对来说考大学越容易;录取率越低,考大学的难度也就越高。决定四川高考难度的关键因素不是考卷难度也不是录取分数线和参加高考总人数,而是最终的高考录取率。

2023高考录取原则:

1、分数优先:

也就是说我们的志愿方案中,你的成绩达到院校最低投档线后,四川省考院需要把你的档案投向这所院校,投档顺序按照你的志愿表院校顺序来投递。

2、遵循志愿:

很多四川家长和同学以为,既然是平行志愿分数优先,那我的志愿顺序就无所谓了,这就又要犯错误了。

要知道,省考院在投档的时候是按照志愿顺序检索的,也就是说志愿表中过了投档线的学校,哪个志愿在最前面,就会优先投档到该自愿的学校。所以我们在志愿顺序的设置上,必须是从最优选到最差选择,逐个排序。

3、一次投档:

一个四川考生在一个批次里面只能被投档一次,也就是说,如果投档到这个学校或者这个专业不录取的话,就会被退档,退档后这个批次的所有志愿就全部作废了。

以上数据出自高三网。

文章标签: # 专业 # 发展 #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