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2017高考反映,2017年高考出卷人

tamoadmin 2024-07-20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答案点评解析2.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3.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4.湖南近五年理科高考难度5.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6.如何评价2017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题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

1.2017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答案点评解析

2.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

3.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4.湖南近五年理科高考难度

5.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6.如何评价2017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题

2017高考反映,2017年高考出卷人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修订考试大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落实《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目前即将颁布。

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一是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二是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即将颁布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集中反映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伴随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的颁布,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会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召开座谈会、宣讲会的形式面向全国各省区市的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和基础教育机构详细解读本次考试大纲修订的具体情况,并会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和广大考生公布考试大纲的修订情况,以方便考生备考。

2017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难不难,难度系数解读答案点评解析

今年高考作文题,段子手们也许要失望了,就公布的作文试题来看,特别有吐槽性的奇葩题目和争议性比较强烈的作文,还没有出现。相比而言,大多数题目还算中规中矩,只有部分评论认为全国一卷题目中“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关键词,对乡村考生有些陌生和不公平。但另有评论则认为,这种担心,有点把乡村考生太低估的感觉。对于智能手机已相当普及,移动互联网已基本覆盖全国的现状下,即便是乡村学子,他们懂的可能比评论者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在凤凰公测一项“2017年高考哪个卷作文最难写?”的问卷调查中,截止6月7日14:50分,网友反映最难写的,是全国II卷的题目:“根据给出的诗句写一篇文章”,难写度占比高达投票者的26.02%;全国I卷“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次之,得票14.26%;第三位则是浙江卷“人要读三本大书”。而被网友们公认最好写的前三位,分别是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全国III卷:“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以及北京卷“说纽带”或“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当然,这些由吃瓜群众投出的票,并不足以说明学子们在考场中的真实感受。这些群情激昂的投票,想必很少有真正参加了考试的学子们的意见。当前,考生们也没有那份闲功夫来讨论已成为过...

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2017年高考四大焦点有哪些?

1、2017年广东省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为全国卷,今年的数学科目全国卷难度稍有增加,但没有出现大的难度变化。

2、据今年高考考生反映,全国卷的数学科目比较难,大部分考生认为会影响到高考的发挥。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2017年高考即将来临。

今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两地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成为全国高考改革风向标。

自1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不断调整,“新高考”被认为是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有哪些突破?哪些经验可以推广和复制?

焦点1:一考定终身是否被打破?

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用这一模式。

拥有多次考试机会让考生轻装上阵。浙江考生小新说,他3考课程分别为物理、化学和地理。高二时已经都考了一遍,成绩还不错。高三时又考了一次物理和地理,心态比第一次放松很多。

考生小王的选考课程是历史、化学、政治。他说,高二时三门考试成绩都很不错,有一门满分。高三再考,只是想试试能不能做得更好。

焦点2:学生选择性是否增加?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记者访发现,越是学科倾向明显或越早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就能越好地运用选择权。反之,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则容易困扰。比如,高考报名前,还有部分学生要求更改选考科目,有的甚至已经多次修改。

杭州河高级中学教师杨春林说,从教近20年,他发现有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表现优秀,但对未来职业、人生却没有起码的思考和规划。新的录取方式,倒逼考生和家长提早关注这些问题。为此,学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指导。

要真正满足学生的选择权,还必须在教学上进行相应改革。从上海、浙江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但选课制、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已成为新常态。

上海市格致中学今年有8个班级300多名同学参加高考,教研室主任何刚告诉记者,高一一结束,除了语数外在原来的行政班级上课外,学生们就进入了走班制适应期。学校根据不同科目组合设立了10余个走班班级,并根据学生需求定时调整,开辟特定的走班教室,门口贴有课表。学校还特设了副班主任,加强对负责走班教学教师的联络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校难免出现了某类教师短缺、某类教师过剩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沪浙探索出教师“跨级”“跨校”走班,以及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的分层教学模式。

2015年6月7日,在宁夏银川二中考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位盲人考生正在独立考场参加高考。

焦点3:录取模式有何变化?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

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浙江的“新高考”方案,用“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今年上海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及投档的基本单位由“院校”改变为“院校专业组”。高校根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形成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一个“院校专业组”包括数量不等的专业。

因此,本科普通批次志愿填报数量,由往年的最多可以填报10个“院校”志愿,改为最多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如果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多个专业有兴趣,就会期待高校能提供整体教育,那么,他可以按照“甲校+A专业”“甲校+B专业”的方式填报,增加考入该校的几率;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想好了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更倾向于专业主导志愿,他就可以按照“甲校+A专业”“乙校+A专业”的方式填报,增加考入某专业的几率。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说,在新方案中,志愿填报时专业优先,同一专业生源的竞争将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现在各高校专业的雷同度很高,比如,几乎所有高校都在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今后,一些学校的专业如果没有突出优势,将逐步被淘汰,这对高校的学科均衡发展是有利的。

焦点4:招生取向发生哪些变化?

在很多高校教师看来,“新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高校招生将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办主任周鸿说,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说,这种招生取向已经撬动了中学育人模式的重构。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如社团表现、学术创新和体育竞技等。

也有一些高校招生老师认为,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如果不搞量化考试,应如何评价学生,目前中学和高校还在摸索阶段。

湖南近五年理科高考难度

2017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特别是作文不好把握。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

今年的高考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一)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江苏试卷2017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样,结构也基本一样,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许有所拉大。而2017年和2016完全相同。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上均与2016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的正常发挥。

(二)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一个圣诞节的回忆》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中“我的朋友”生活状态。(6分)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5.小狗奎尼在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16.请探究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13题是依据文本情节对人物生活状态进行分析,第14题对人物情感分析,15题是对多次出现的物象作用分析,题干特别强调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分析。这是模拟卷中时常出现的题型,且和16年的题型非常相似。

而16题,分析结尾处的表达效果,题型完全和前几年一样。如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最后一题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2014年《安娜之死》最后一题“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5年最后一题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6年请探究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五年来,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难怪学生觉得熟悉,答题时的思路应该比较清晰。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2017年《从脸谱说起》也同样,第二题,也就18题就是要求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而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一句文本解析作答,和2016年题目几乎一样,非常常规。

所以说,2017的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现代文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概括题是“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这道题和2016年“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回归到传记类文本一般设题上——关于传主的治学为文方面特点,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第7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对文化常识(即传统文化)的考查,这一题和以往是不同的。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大,只要在平时学生文言文时稍微注意一下,选出正确的答案,还是非常容易的。

诗歌两道题: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一题是内容概括,一题是赏析句子,两题都是常见题,特别是第一题,根据中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即使看不懂诗,结合平时了解的陆游特点也能回答出来。

(三)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2016年,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而2017年,同样保留了词语、修辞,把2016年去掉的连贯和图文又拿了回来,2016年的对联仍然保留。五道题难度都不大,但加大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含量,对联题和图文题都包含传统文化知识。对联题难度不大,结合杜甫的生平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中《客至》句子“但见群殴日日来”,选出正确答案,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紧密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图文题要求选出诗句与意境最吻合的,注意的画面内容和各选项中诗句的意象来判断,就容易多了。但是学生容易忽视诗句中意象,靠纯粹去理解诗句来作答,就不是那么顺手了。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查,题型与往年变化不大,在整体难度上也超和去年持平。

专家对今年对高考题怎么看

难。

1、2016年:相较于前几年,2016年湖南理科高考难度有所下降。考试内容相对简单,难度不大,考生普遍反映比较容易得分。

2、2017年:2017年湖南理科高考难度有所提高,考试难度加大,题目涉及范围较广,考生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知识面和考试技能。

3、2018年:相较于2017年,2018年湖南理科高考难度略有下降,难度适中,但考试内容相对比较新颖,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4、2019年:2019年湖南理科高考难度较大,试题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适中偏难,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面和考试技能。

5、2020年:2020年湖南理科高考难度相对较大,试题难度较高,涉及的知识点也较为综合,需要考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解题能力。

如何评价2017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题

语文:着眼阅读素养,突出考察传统文化

  三类阅读题成必考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大变化,是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题,实现了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说。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直言:“其实,早在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个变化就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学校和老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几年文学类教学有淡化倾向。现在三类题都要考,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全国卷Ⅱ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这些题目都做到了文字与图表搭配,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Ⅰ中有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天嚣》,全国卷Ⅲ中有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命题均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Ⅱ探讨富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兴起”,全国卷Ⅲ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查。”

  客观题增加14分,书写总量下降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为了进一步拉开试题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客观题分值增加了14分,书写总量有所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是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

  2018高考语文备考方向启示

  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2018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数学:考察理性思维、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分步骤得分,着重区分考生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7年高考数学卷充分发挥了数学的学科思维,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理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命题考查的首要任务。

  最明显的就是命题时取分步设问、梯次递进的方式,试题层次感强,便于对考生能力进行区分。

  如全国卷Ⅰ第21题第(1)问要求考生求出导函数的零点,进而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掌握函数的单调性。

  在此基础上,第(2)问要求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层层深入,为考生解答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加强了社会实际的应用

  “2017年数学科高考加强了应用性,密切结合社会实际,突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如全国卷Ⅰ文科第2题以农作物种植效果为背景,考查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思想方法;理科第12题以大学生创业为背景,考查数列的相关知识;

  文理科第19题为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问题,考查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应用意识。

  新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中档题较多

  在上海和浙江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命制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必备的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浙江的数学卷,首先在试卷结构上有所改进,2016年整卷只有20题,今年变成22题,增加了2道选择题。在整体难度上,较好地贯彻了文科起点、理科终点的命题策略。

  最容易的题以文科生为起点,最难的题以北大清华理科生为终点。起点低,坡度缓,中档题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突出考试的选拔性。

  总体来讲,只要教学中坚持课标,基于标准教学,重视核心素养,学生就一定能考好。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元济高级中学校长卢明

  2018年高考数学备考方向启示

  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2018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强调传统文化,考察语言应用

  “稳中有进”“稳得踏实”“进得鲜明”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对今年英语高考题的评价。

  注重考查特定语境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表示: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自主命题省份试卷中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建议在2018年的备考中多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对语篇的逻辑关系予以分析,注意理解语篇在意义构成上的各种关系,强调把语法教学放在语境当中。

  2018高考英语备考方向启示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2018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综:考察学科思维,强调实践导向

  地理:着重考查地理学科思维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对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优选考试内容,突出地理思维考查,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

  试题在取材上放眼时代大潮,贴近社会现实和考生实际,展示了宽广的命题视野。在设计上,着力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测试考生的学科观念。

  今年地理试题的一个特点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

  全国Ⅲ卷1—3题、北京卷3—5题、天津卷6—7题,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原理和联系。

  思想政治:强调实践导向,将学科概念具象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思政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学科特色,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历史:注重基础知识考查,选取经典素材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

  今年的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例如全国Ⅲ卷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

  全国Ⅰ卷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2018高考文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2018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激发实践研究,强调“学以致用”

  化学:呈现真实问题,强调“学以致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化学命题专家介绍: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运用的实际情境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生物:淡化知识考察,重视实践操作

  2017年的实验试题对考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不但有利于高考区分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较多关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

  题目命制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生物试题与即将实施的修订后的新课标接轨。尤其重视理性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靠背书与题海战术来进行高三的复习。

  物理:增加考核内容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大纲修订的初衷,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2018高考理科综合备考方向启示

  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2018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设、制定和实施、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2017年高考命题具有“四性”

  增强基础性——不是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例如,2017高考语文学科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为必做题,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素养构成进行考查,全面覆盖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

  增强综合性——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比如,2017高考全国Ⅰ卷25题物理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带电油滴实验为背景,构造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经过分析并对相关情形进行讨论,综合运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全国Ⅰ卷27题化学试题,呈现由钛铁矿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工艺框图,提供必要数据,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化合物以及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分析选择物质提取和转化的最佳条件,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应用性——不是理论“空对空”,而是考查解决现实问题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例如,全国Ⅱ卷数学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法为背景,设计了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比较新、旧养殖方法生产效益的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物理试题设计了冰球运动员训练的情境;化学试题设计了废物综合利用、新药物合成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情境。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数学全国Ⅰ卷12题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学生熟知的源于生活的“软件激活码”为切入点,借助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全国Ⅱ卷35题化学试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五氮阴离子化合物”科研论文为背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释新颖化合物稳定存在的结构因素,体现题材新颖、形式独特、设问创新的特点。全国Ⅲ卷36题地理试题要求学生选择并回答是否赞同在某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创新思维。

  2018年高考各科将着重考查这些能力

  语文: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关键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考察学生理性思维,创新能力

  高考数学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 维、严格推理的能力。

  高考数学除体现出较强的选拔功能外,还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均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英语: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高考英语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文综:着重考察学科素养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 理

  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

  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

  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着重考查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理科综合坚持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

  化学

  增加了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

  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

  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

  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设、制定和实施、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2017年高考全国1卷数学题计算量有些大

数学的第19道题是一个概率统计题,此题有点难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生疏.

全国卷的数学题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和平时训练的试题难度差不多”“感觉还好”……大多数考生反映数学没有出现怪题、偏题,难度和平时训练的相差不大。

“理科数学卷压轴题21题,这是一道导数题,此题的难度并不大。对许多考生来说,难度比预想的要容易一些。”

在理科数学试卷里,选择、填空的压轴题难度比平时训练的要简单一些,但是,一些应用题的计算量有些大,“有的考生称没有做完试卷。”

文章标签: # 高考 # 学生 # 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