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高考录取的不公平_高考录取不公平去哪投诉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不同的省市,高考分数线是不一样的,这样合理吗?2.高考舞弊的产生原因3.为什么在考大学的时候,同一学校对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呢?4.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什么不同?与朱元璋的一道命令有关吗?5.高考保送82.2%的人认为有黑幕 存在多处问题目前的高考,各地试卷不同,分数线也不同。有全国一卷、二卷等,试卷难度还不一样,像上海等省还可以自主命题。导致很多人也根本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

1.不同的省市,高考分数线是不一样的,这样合理吗?

2.高考舞弊的产生原因

3.为什么在考大学的时候,同一学校对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呢?

4.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什么不同?与朱元璋的一道命令有关吗?

5.高考保送82.2%的人认为有黑幕 存在多处问题

高考录取的不公平_高考录取不公平去哪投诉

目前的高考,各地试卷不同,分数线也不同。有全国一卷、二卷等,试卷难度还不一样,像上海等省还可以自主命题。导致很多人也根本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搞的这么复杂?所以每个省的分数线也不一样,录取率也不一样。总体来讲,高考肯定是公平的。但每年也总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呢?那样不是更公平吗?

其实那样真的不公平!

第一: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相差很大。

我国面积广阔,各地经济状况教育水平都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

如果全国统一试卷,对经济不发达的省份,教育落后的省份是不公平的,比如西藏、青海等省。

而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水平高,孩子肯定更有优势。

所以很多人说,全国统一卷,统一分数线,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第二:国家重点高校都集中在发达省份,直辖市,为了照顾本省或者直辖市的考生。

这个可能也是主要原因,我国的重点高校基本都集中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如果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可能一些高考大省的考生就把这些学校占满了,本省的的考生反而没有了优势,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也是不愿意的。

比如北京考生考北大清华肯定相对容易些;上海考生考复旦交大也会相对容易些。

地方保护主义,也决定了这些高校比较多的省份人家不愿因。

第三:全国统一试卷,对突发情况怎么应对?

比如就像今年的高考,歙县因为突降暴雨导致考生无法考试。如果全国一张卷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难道全国都不考试了?

现在国家还有备用卷,就是用来应急这种突发状况。

全国一张试卷,风险太大。对全国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现在高考整体肯定是公平的,大家感觉不公平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第一:名校在各地的录取率是不一样。

比如北大清华不是北京人的清华北大吧,但为什么对北京户口的孩子录取的更多呢?

北京作为首都,985高校最多,这样显然对北京的孩子是最有利,但对其他省份的孩子公平吗?

为什么不能根据各省的人口分配高校的名额呢?这样不是更公平?

第二:有些人口大省名校很少,对这些省份是否不公平?

比如河南,人口大省,但211院校只有一个郑州大学。但这是历史问题,不能怪河南的考生吧。当年河南大学多么厉害,是国家把它拆分了。历史的责任为什么让现在的孩子去承担后果呢?

实际高考最公平的方案应该是:全国统一试卷,各高校按各省人口按比例分配录取名额,各省按名额划分录取分数线。

这样做既照顾了经济不发达的省份,教育落后的省份,也照顾到了人口多的省份。

1、按人口分配录取名额很公平吧。

现在的高考制度对人口大省太吃亏了,像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特别是河南人多,好大学还少,学生竞争力太大了。

2、一个省内按从高到低的分数录取,也很公平吧。

就算你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落后,像西藏、青海等省,你也不用和其他省比,自己按录取名额确定分数线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的话北京的孩子再上北大清华可能就没有优势了。但是我们的招生录取不能仅仅照顾这些孩子吧,是不是应该照顾一下大多数的孩子和大多数的省份呢?

大家对高考怎么改革更满意?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不同的省市,高考分数线是不一样的,这样合理吗?

在我当年参加艺考和高考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高校特别奇葩的规定,例如在高考招生的时候限制男女生录取的比例。当时对于有些学校的这一规定,我是非常的不满意,甚至认为他们很不公平。因为我们高中生为了考上大学,经常在学校里面日日夜夜的努力的学习,平时的学习压力就很大。这么努力辛苦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且以后有一份好的工作。

但是有些高校他们在招生的过程中却限制了男女生的录取比例,这对于我们高考的人来说非常的不公平,不能因为男女的性别的原因,就与自己的喜欢的学校无缘。所以教育部目前出了一台新的规定,不得规定男女生的录取比例,这对于很多目前正处于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项规定的出台,扼杀了那些高校想要规定男女生的录取比例。高考对于我们学生想要出人头地的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只要自己考好了就能考进自己喜欢的学校,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且得到一份好的工作。

所以高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有些学校却因为规定录取男女比例,让这一个本来很公平的事情,变得非常的不公平。所以对于有些高校的这项规定,我非常的不满意,幸好在现在教育部出了相关规定,让高考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的公平。当时在我们艺考的时候,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在一组10个人中,大家的专业水平都非常的相似,并且发挥的也很正常。但是却因为他们学校有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这种事情,所以导致了一组中有些人即使很优秀,但是却不得不因为这个规定而被淘汰掉。

这让很多当时正在参加艺考的人来说非常的不公平,并且气愤。因为医考和高考本来都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对于那些学生而言,他们辛辛苦苦努力了一整年,就是为了参加这场考试。但是由于受到了男女比例的限制,他们不得不被淘汰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所以当教育部出了这台规定的时候,我认为很多高校在招生时应该立马改变自己的规定,不能来限制招生录取的男女比例。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都能进入校园学习。

高考舞弊的产生原因

有些人认为这是地区歧视,分数线对10年寒舍狠毒的学生不公平,最凶恶的妖兽,山东、北京、江苏等地,山东分数线逐年下降,江苏合格分数线更创新,更低,但我们都忽视了一件事。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高考试卷不同,不同地区的考生也不同。

各地区入学分数线差距大吗?这可能是最详细的说明!附上今年入学细节

首先,要先了解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如何确定的。

高考入学分数线一般是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都被称为普通高中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入学分数线。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投降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定的本校最低合格分数线。

各学校的投稿人数以各学校为本省入学人数的1.2倍的投稿为准,投稿后学校招生办公室以这1.2倍中的分数和志愿服务为主,参考学生文件中的其他信息,根据计划内人数招聘。那个合格的学生中最低的一点是这个学校的俗称及格线。

如果本科学校在本省总合格者数为5000人,本省就要根据自己招生计划的120%来确定入学分数线。也就是说,全省前六千名学生都是合格的分数线。所以0.5的成绩会压倒很多人。所以,每一份都要严格控制,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入学人员,符合自己的招生计划。

请看今年的入学统计表。

各地区入学分数线差距大吗?这可能是最详细的说明!附上今年入学细节

比较一下报考人数就知道了吧!

所以各地的入学分数线可以解释不同的原因。人多,竞争压力大,都拼命学习,考试越高,合格分数线也越高。

当然,有高考比较简单的省市,都是自主命题。为什么现在不写全国卷?主要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真的很落后。

使用全国卷,根本没有机会上大学。北京-上海这些地区负担较高,自然高考比较简单。只是这种高考只是简单的原因,给有心人钻了空子,导致现在的高考真的不平衡了。

为什么在考大学的时候,同一学校对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呢?

每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高考制度也不例外。中国现行的高考存在着体制上的缺陷,尤其是评价机制过于僵化。“应试教育”的出现是传统教育在当代的复活和强化。在一切以升学、学历为标准的强大舆论压迫下,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主要是“升学”,家庭对孩子的希望看的是“升学”,孩子对未来的幻想寄予的是“升学”。“升学”的绳索牵动着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在高考“指挥”下,教育的本体功能被异化了,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被弱化了。代之而盛行的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恰恰忽视了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一种功利性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升学,升学成为将来谋取职业的首要途径,或者说已经成为个人接受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把考试和升学当作衡量和规范一切教育活动的标尺,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这种僵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过程性、多样性和合理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考移民是由高考招生制度安排引起的,是招生录取的地域差异引起的高考舞弊的一种变体。高考移民大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就业竞争、升学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社会管制的逐步放松,高考移民问题迅速发展,愈演愈烈。

高考移民问题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移民数量大幅度增加。移民的主要来源是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近年来出现规模化趋势。二是移民考生的结构发生变化。原来主要是成绩一般学生移民,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尖子生为了考上重点或名牌大学也加入到了移民的行列。三是移民的流向多元化。起初的高考移民主要流向经济和教育发展程度低、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西部省份,又有两个新去向。一个是流向经济和教育发展程度中等,高考分数较低的安徽、海南等东部省份;再一个是流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但高考录取分数严重偏低的北京、上海等地。这二个流向都有一批移民大军。四是高考移民存在加速发展的态势。高考移民是一种不公平竞争,属投机行为,或单纯谋利的行为,是通过不正当甚至违法手段进行的一种投机行为。它是对招生制度不公平的反映,但却引发了新的不公平。引发了新的教育和社会问题。

中国具有长远的考试传统。自隋代建立科举制度以来,考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给考生增加了很大压力。具体说来,考生面临着家庭、社会和同学群体的三重压力。家庭的压力是首当其冲的。农村的家庭孩子,父母没有机会上大学,就把几代人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千方百计想使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改变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城市里的家庭,不管是干部还是知识分子家庭,都存在一种攀比心理,孩子考上大学是他们在别人面前赖以炫耀的一种资本,生怕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时候就开始请家教,让孩子参加辅导班,这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其次是来自社会的压力。自1999年高考的变革开始加速,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变得相对轻松。但随之到来是,大学生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保障,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大学生就业都非常困难,更何况高中生了。为了将来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考上大学,而且是好的大学。三是来自同龄人的压力。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基本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也具有特定阶段的好强性。他们在学习上往往出现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但是毕竟人的智力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在成绩上落后,部分学生势必会在心理上出现波动,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正常渠道难以取得考试成功,有时就会转变为孤注一掷,寻求舞弊这一歪门邪道。 社会上的诚信缺失,道德缺损社会现象也是导致高考舞弊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中国正处在一种深刻而又迅速的社会转型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和推动下,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方而,过去只讲精神,不讲物质;只讲国家、集体利益,不讲个人利益;只讲道德目标,不讲功利原则的价值观发生极大变化,平等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等观念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主流。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有一定功利性、竞争性的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出消极影响。再加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新的道德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和教育的相对滞后,都导致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某些失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股反诚信的文化氛围。受反诚信文化的熏染,当代大学生无法形成对诚信的正确认知,以至于其诚信严重缺失。

为彻底杜绝高考舞弊现象,来每年高考前夕国家都会出台相关政策整顿高考纪律,全国各地教育和相关部门也纷纷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维护高考的公平和公正,很多省市相继推出高考“诚信协议”、“诚信责任状”、“诚信合同”等。这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这正如一名顾客在逛超级市场前,要对门口的保安承诺不偷窃商品一样,何其可悲也!而随着移动通讯工具的高度发达和广泛普及,许多高考考点普遍使用了屏蔽仪、指纹仪等,有的还实行电子监控,真可谓斗智斗勇,无所不用其极!尽管各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进行反舞弊,但活生生的事实一再证明,高考舞弊现象从来就没有绝迹过! 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是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应当是高考生应对高考的基本态度。但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考舞弊时有发生,作弊形式不断翻新。出现这种情况,有其社会、学校、家庭的原因,但主要应归因于考生,说明这些考生的诚信意识相当淡薄。高考作弊是一个“诚信”问题。通过询问作弊者可知,他们在作弊时都知道是错误的,是一种弄虚作假行为,

不应该这样做,但最后还是做了,有的甚至对此满不在乎。这就是对“诚信”的淡漠,是道德缺损的表现。 高考作弊其实还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人类社会是个代代传承不断发展的大系统,而社会的总体资源分配又是有限的,这决定了社会必然充满了竞争。如果社会分配不公,这种竞争就会更加激烈。而在社会分配不公的体制下,先天条件的差异尤其是源于出身门庭、户籍的差异等往往导致了个体未来的不平等,包括所获社会资源以及发展机会的迥然而异。加上时下社会风气不正,选人用人机制存在任人唯亲等不公平、不公正的流弊,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与无序性。特别是那些农村考生,在当下“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农家子女打破户籍藩蓠跳出农门的唯一路径几乎就是高考这座“独木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成为城里人、当上公务员,捧上“铁饭碗”。可以想象这是何等壮烈!在“分数就是硬道理”的现实语境中,发生千万考生绞尽脑汁甘冒风险的作弊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人们从事某种行为往往考虑成本和收益中间的比例关系,选择高考舞弊的人,在舞弊行为发生前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当舞弊行为的成本远远的高于收益时,就会重新审视舞弊行为的必要性,选择舞弊还是公平竞争,主要由考生和家长根据对舞弊“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来决定,当“成本”高于“收益”时,考生就有可能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当付出一定的“成本”只会收获惨重的代价时,相信任何一位考生都不会去以身试法的。对舞弊者缺少处罚的法律依据,是舞弊者冒险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参加高考考生签订“诚信责任书”,是依靠道德的力量教育考生遵守考场纪律,但由于道德手段的非强制性,法律手段仍然是解决考试作弊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关于考试方面的法律法规,最权威的算是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这两个规章,以规章等非法律规范的方式对考试作弊进行规定,缺少法律的权威性。对作弊者处罚过轻纵容了作弊行为的蔓延,也为高考的存在留下一定空间。据介绍,近年来在查处一些高考作弊案件时,由于没有相关法律依据,只能将考生该科成绩作废。对于团队犯罪,也没有相关的量刑依据。这种较轻的处罚也使得家长和考生敢于铤而走险。

戒备森严的高考考场外,几个幽灵般的身影也和考场内的考生一样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在进行着一场隐蔽的“行动”——今年高考期间,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考场内,一起有组织地利用无线电等高科技设备舞弊案,在高考最后一天被当地警方查获,考生、“枪手”、组织者等多人当场被抓,缴获多个微型摄像头、一台无线电装置等设备。昨天(10日,下同),这起利用无线电高考作弊案在滨海县法院进行了不公开审理,5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提起公诉。

这起利用无线电设备组织高考作弊的犯罪团伙,分工明确,在贵州某高校读书的黄雷和刚大学毕业的葛士才等人,早在2009年5月,就密谋利用自己掌握的电子通信技术来“挣点钱”,要搞到今年高考试卷答案卖给考生,收取高额费用。黄雷和另一在校大学生韩某从外地购买到一套高端无线电设备,葛士才负责高考答案传递,由张某(另案处理)联系“买主”,即高考考生。此外,滨海县五汛中学高中教师马士洋负责找答题的“枪手”,随后通过响水第二中学老师陈某找到答题的老师(均另案处理),韩某还负责对考生进行了设备使用的操作培训。

2009年6月7日高考期间,3名女考生受训后,将纽扣大的微型摄像头藏在胸罩里,将无线微型耳麦放进耳朵内,顺利躲过了考场外的安检,在考场中分别将高考语文、数学试题,利用摄像头将试卷扫描后,以视频的格式通过无线电设备,从考场内传到设在考场外的“指挥中心”,韩某等人将接收到的试题,转给请来的“枪手”,“枪手”写出答案后,再有专人将试题答案通过声频的格式再无线传输到考生耳朵内。正当这场看似“完美”的作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时候,却被灵敏的检测仪器测了出来。 2009年6月8日下午,高考最后一天,奉命执行高考监测任务的滨海县警方无线电信号检测车,仍然缓缓得在县城的几个考点之间巡查、搜索。当检查人员来到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考点附近时,几名工作人员猛地被“电”了一下,几双眼睛立刻瞪大起来,侦测仪器上竟然发出了强烈的非正常通讯信号,通过职业敏感和技术经验,工作人员立即警觉起来:会不会有人在考点附近利用无线电在搞作弊活动?

可疑情报被层层传递,很快,由公安、高考督查等组成的检查组,立即朝着信号发出的方向搜去,不久,在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考点西侧的一家宾馆楼顶,发现了一台无线电装置!而它和一墙之隔的考场内空间距离只在百米左右。通过专家技术认定,缴获的这台无线电装置价值不菲,具备音频和视频的传输功能,发射功率很强,远距离内也能清晰对话,也就是说,考场内有人利用无线电装置在搞考试作弊活动。警方又经了解得知,在考前几天,的确有人在这栋楼上下神秘地忙碌了好多天,但在搜索人员赶到之前,这一伙人已经惊慌离去。校外发现无线电设备后,考场内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许多。据知情人称,当时正在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多名被带出考场调查,并在考生身上搜出用来传输视频和接收音频的微型摄像头。

利用高科技手段有组织地进行高考舞弊案,立即引起警方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以包括滨海中学校领导和滨海五汛中学高中教师为成员的高考舞弊团伙被抓获,涉及人数达20多人。 魏国兴,这起高考舞弊案的被告人之一,今年51岁,滨海中学工会主席。在这起舞弊案中,其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与其他几人串通起来,利用老师和领导的身份,在高考学生中做起了高考答案买卖的“经纪人”。在高考前,学生中就流传着花钱就能买到高考答案的“小道消息”,竟引起了许多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兴趣。

在魏国兴的秘密介绍下,共有10多人准备高考时购买答案,每门考试的答案是1万元,并在考前预交,双方还约定,如作弊不成功,钱将如数退还给学生。检察机关昨天在公诉中称,在作弊时,马士洋以留存底根为由将答案通过传真,传送给事先约定等候在传真机旁的葛士才,葛在接收到答案后,又通过传真机传给黄雷,黄又将答案通过作弊设备向考场内购买答案的考生传输,仅此,马士洋就得到葛士才给的报酬5万元。在6月8日下午,马士洋、黄雷、韩某突然看见考场周围有无线电检测车出现,便放弃了作弊,考场内的考生因此失去了答案来源,事后,黄雷等人又陆续退了一部分钱给考生。

而魏国兴因介绍考生购买答案,也获得葛士才等人的4万元报酬。案发后,马士洋、葛士才、韩某三人畏罪潜逃,但不久先后在南京、邯郸、上海被当地警方抓获归案。 昨天上午10点,这起江苏首起因利用无线电设备组织高考舞弊的案件,在滨海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由于涉及国家机密,案件采取不公开审理的简易程序形式。虽然开庭前未做公告,但一大早,法庭外还是聚满了希望前来旁听的群众,其中包括策划组织舞弊的嫌疑人亲属。

在庭外,一对中年夫妇,他们的儿子黄雷,就是这起舞弊案的策划者之一,今年24岁的黄雷还是一名贵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已被关押了数月。昨天,这对中年夫妇眼巴巴地等待儿子出现,但因为不公开审理,他们只能趴在法庭外窗台上,隔着玻璃希望能看到儿子一眼。如果儿子不出事,现在应该读大三了。“他策划高考作弊,我们都不知道。”今年高考时,家人还一直以为他在贵州读书呢。不久直到学校来通知,才知道他在滨海老家已经因为组织高考作弊被抓。5名被告人都是有高文凭、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他们至少是大专学历,其中还有人刚大学毕业不久。

据悉,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为在校大学生黄雷、韩某,刚大学毕业的葛士才以及滨海中学工会主席魏国兴和滨海五汛中学教师马士洋。检察机关在公诉中称,5人分别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其行为均触犯了《刑法》,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请求法院分别以非法获取国家机密罪追究5人的刑事责任。 庭审后,从有关方面获悉,上午的庭审几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特别是其中的三名年轻人,对自己的行为流露出深深的悔意。据悉,判决结果将在近日公布。其中的一位被告的律师告诉记者,虽然犯罪事实清楚,但几名被告的辩护律师将积极争取法院依法从轻判决。

案件本身似乎很快就告一段落,但却给人留下了深深的疑问,那些已经购买了答案的学生该如何处理?在这起漩涡里会遇到怎样的结局?记者多方了解,也未能获悉涉案的具体考生数量和处理结果。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一工作人员昨天对记者说,如果参加考试的学生购买答案、携带仪器考场作弊,按照有关规定,他们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或考试成绩,并且记录到高考诚信档案中。“高考作弊,能改变人的一生。”

两名当事老师的学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组织学生舞弊是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与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工作无关。此外,还有律师指出,这起利用高科技手段的舞弊案件,看似是对国家机密的亵渎和泄露,更是对国家通过高考这一选拔人才机制的破坏,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也将因此受到质疑。

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什么不同?与朱元璋的一道命令有关吗?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是人口众多。不管多大的基数,除以一个13亿就会变得很匮乏了,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从各地录取分数线存在着差异,知道各地录取情况各异。别妄想去追求什么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那只是一个幻境,从幼儿园开始接受教育直至高中,发达地区和贫瘠的地方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育资源也是由各个城市的经济状况影响的,越是发达就越是注重教育,相应的投入比重会增多。

在那些边缘的山旮旯,有些连最低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地区上有不少的希望小学,老师也少的可怜,当然,在一个宣扬“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里,有些是自学成才的,个人向其精神表示敬意。不同地区的学生本来就不是同一条赛道上的,何必去追究各自的赛道远近。 全国各个省市的考试指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至于相同考分的分数在北京和上海是可以被重点大学录取的。甚至在很多外省就考不上普通的大学。有人会对其产生抱怨,同样一间学校,为什么这么的不公平,获取知识的机会是均等的,那只能怪自己产地不好了。 地方高校的录取肯定会降低本地区考生的录取条件,这个是应当的,地方财政投入较多,自然先惠及本地区的人;录取本地区的考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地区的公民素质,或许更能提高地区的今后发展和回馈社会。 所谓的地域歧视只是一些人的抱怨而已,名额给的多少必定有其依据,有本事的人自然会通过,规定了各省市的录取线,只是代表着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当年高考的实际情况。连一个工程院的院士都说了“高考指标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平等”,还能去企求什么。 连商品都需要有自己的品牌,考生加上了生源地,这是给大多数的人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有能力者就去尝试着给自己更有利的条件吧,说不定还可以弄个免检(保送)的呢。 地区分批次,只是为了给高考录取和考生填报志愿一个参考界线,非得把它看做是一条三六九等的划分线,别人也是无可奈何了。 分数是有上限的,资源分配是不均的。分数线出来了,接受不能接受的现实,争取填志愿的时候幸运一点吧!

高考保送82.2%的人认为有黑幕 存在多处问题

每逢高考,总会有许多学子感觉不公平,特别是看到有些省的分数线后,会更加郁闷。每个省的录取分数线各有不同,比如湖北、湖南、江西、山西等八省,都是考全国卷一,可是湖南分数线往往要高山西20多分。在20世纪初全国试卷一致时,湖南湖北等华中地区的分数线甚至要高陕西100多分。

为什么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这与朱元璋的一道命令有关。公元1397年,礼部主持会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主考,可是在发榜时出现了骚扰。原因是高中金榜的五十一位举人都是南方人,竟然没有一个北方考生被录取。北方举人愤愤不平,私下相互议论,认为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特意优待南方举人,因此众人围住衙门,久久不愿散去。

这件事在南京城的影响越闹越大,朱元璋听到消息后,一边派人安抚北方考生,一边召来刘三吾了解情况。刘三吾是当世名士,风评甚佳,《明史》称之“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至临大节,迄乎不可夺”。公元1385年,73岁的刘三吾受命入朝规范明朝的科举制度。公元1397年,刘三吾已经85岁高龄,但是朱元璋依然信任他,让他负责这一期的会试。

经过一番查实,这次会试的结果没有作假,南方考生的成绩都要比北方考生高。何况,朱元璋知道刘三吾并不是一个因私枉法的人。但是有一点很奇怪,让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中榜的都是南方考生?刘三吾认为并不奇怪,北方是元朝统治的重点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比南方更加艰苦,读书人连生活都不能保障,哪有心思认真读书。

尽管结果没有弄虚作假,但是为了平息北方考生的情绪,而且明朝初立,为了达到南北融合的目的,榜单中必须要有北方举人。可是刘三吾的性格耿直倔强,不肯更改考试结果,最后被赶出南京。朱元璋没办法,只得发通知重新考试,这次由自己亲自督考。然而官员们在点评试卷时,北方考生的评价依然落后于南方考生。

朱元璋十分生气,宣布所有点评无效,结果由自己裁定。结果一个月后,新榜的六十一位考生全部来自北方,南方考生全部落榜。应该说,朱元璋的做法非常极端,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南北考生的文化程度不同,该如何分配各地考生的名额?自朱元璋之后,明朝皇帝再也没胡乱地一刀切,而是分配南北录取名额,依名额确定分数线。

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稳定,也延续了明朝的做法。如今的高考录取制度,也吸取了明清两朝的经验,每所高校先确定每个省的录取名额,然后再对应报考考生的分数,确定该省的录取分数线。

参考文献:《明史》

高考(论坛)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教育部在日前下发的通知中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对保送生、艺术和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招生程序和标准公开,考生资格和结果公示。

公众怎么看待高考保送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某门户网站,对10848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2.2%的人认为现在的保送生大多是“关系生”,仅有9.7%的人相信保送生是在某方面成绩突出的人,相信保送生是“品学兼优尖子生”的不足5%(4.2%),还有2.7%的人羡慕这些人的运气。

高考保送生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中,28.8%的人表示“完全不知道”什么人可以成为高考保送生,30.1%的人称对高考保送生“非常了解”,41.1%的人“知道一些”相关情况。

据记者了解,今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8类学生有保送资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缪蓉,向记者介绍了北大的保送生招生考试,“保送生大多是在一些竞赛中获奖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硬碰硬上来的。而且不是有了保送资格就能成为保送生,保送生考试和自主招生考试是一起进行的,像北大如果招200个学生的话,至少有1000人来考。”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告诉记者,保送生政策的初衷,是想让一些优秀学生提前减压,更好发挥特长,以此促进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高校也可以发挥更多的自主权。但是,中国是人情社会,比如评定省级优秀学生,谁能保证完全没有人情和权钱因素的干扰?

北京外交学院研一学生董炜,5年前被保送进入大学,他的高中是外语学校,根据平时成绩及各方面表现,年级前30%的学生都可以被保送,所以很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进外语学校。

吉林省松原市某县第五中学数学教师白林说,学校里基本没有过保送生,老师对高考保送生都不怎么了解,更不用说普通学生和家长了,“普通中学和农村中学里也有很优秀的学生,却很少有保送名额,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公众认为目前的高考保送生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89.1%的人首选保优已经异化为“保权”或“保钱”。其他问题还有:保送生信息未向社会公开(46.8%),评优执行程序不透明(42.2%),中学为追求升学率,保良不保优(18.2%),高校自主考试耗时费力,难以监控(16.4%),考察方向单一(12.4%),选拔标准过多(7.0%)。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高益民说,日本的教育制度里,保送只要看个人平时成绩和教师推荐。美国大学录取保送生,除了SAT考试成绩之外,主要也是看学生平时的表现。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保送方法根本就实行不了。

调查显示,90.5%的人认为,在社会诚信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高考保送生制度容易滋生腐败。

该不该取消高考保送生

“高考教会我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温州中学的连骁今年放弃了保送复旦大学的机会,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报考了清华大学。他曾在网上看到很多清华大学的学长还和高三时一样熬夜学习,“我想如果没有经过高三冲刺的话,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就去考了。虽然复习比较枯燥,但是锻炼和收获更多。”

在缪蓉看来,现在高考竞争没以前那么激烈了,一本院校招生名额很多,有特长的学生就算一两科稍微差点,上大学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修补制度缺陷的成本很高,所以不如取消高考保送生,这样对所有的学生都公平。

调查显示,84.8%的人赞成取消高考保送生,也有15.2%的人持相反态度。

北京大学学生徐新尧所在的物理学院,将近一半的学生是保送生。他觉得,保送生的思维更活跃,知识吸收更快,更有创新能力。很多保送生本科时就有做科研的经历,水平顶尖的也是保送生。通过高考进来的同学,在专业上相对要弱一些。

郑若玲认为,保送生可以弥补高考人才选拔机制的不足。近10年来的高考改革是从统一向多样方向发展,如果没有保送生制度的弊端出现,可能人们还不会反思统一高考的优势何在。“当然,保送生制度除了控制规模外,还应使保送生制度更加客观与透明,减少人为因素的介入。”

调查显示,79.5%的人表示高校所有的录取生都应该是“透明生”,64.4%的人认同高考统一考试是能保证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公平公正的制度。

今年辽宁省理科状元于静文半年前放弃申请保送的机会,是因为相信自己具备冲刺高分的实力。“我希望通过高考,给自己一个拼搏的机会,检验一下自己12年来的学习成果。而且高三一年中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一段路程,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上的丰富和完善,也不仅是一张通知书,还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人之间珍贵的感情,以及通过自己的奋斗收获成功果实的完整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论坛) 齐小苗说,高考与平时考试还是不一样的,更考验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经历过高考的人无论成败都会收获难得的经验,以后面对人生的重大考验时,更不容易怯场。

董炜在保送后的时间里,考了英语(论坛)证书和驾照,去新东方学了法语。他觉得,没有高考压力,虽然可以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更多自由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但是在学习的计划性、持久性方面明显不如参加过高考的学生。“而且高考经历是同学们永远的话题,但我明显缺失了这一块,有时候只能听别人凑在一起滔滔不绝。”

调查中,60.2%人认为人生是有关键时刻的,真正优秀的人才不会惧怕竞争;59.5%的人相信,真正有保送资格的学生在高考中也会脱颖而出的。

文章标签: # 高考 # 考生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