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热重曲线高考_热重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精品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化学2.(共8分)0.80gCuSO 4 ·5H 2 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3.0.98 g Cu(OH) 2 固体样品受热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试4.2011年新课标高考考了热重曲线的题,这是新题型,那么2012年考这种题型的可

1.精品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化学

2.(共8分)0.80gCuSO 4 ·5H 2 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3.0.98 g Cu(OH) 2 固体样品受热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试

4.2011年新课标高考考了热重曲线的题,这是新题型,那么2012年考这种题型的可能性大吗

5.TG曲线上往往会看到质量随温度增加的情况,可能存在哪方面的原因

6.二氧化铅受热分解的热重曲线为什么是双曲线

7.将8.34g FeSO4?7H2O样品隔绝空气加热脱水,其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热重曲线高考_热重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是(2分)(2)FeC 2 O 4 FeO+CO↑+CO 2 ↑(2分)

(3)Fe 3 + +3OH - Fe(OH) 3 +3H + (2分) ; 5(2分) (4)6Fe 2 O 3 4Fe 3 O 4 +O 2 ↑(2分);

3Fe 2 + +2[Fe(CN) 6 ] 3 - =Fe 3 [Fe(CN) 6 ] 2 ↓或K + +Fe 2 + +[Fe(CN) 6 ] 3 - =KFe[Fe(CN) 6 ]↓(2分)

试题分析:(1)样品分解的方程式是

FeC 2 O 4 ·2H 2 O FeC 2 O 4 ·(2-n)H 2 O+nH 2 O

180g18n

1.000g?(1.000g-0.800g)

解得n=2,所以样品已经完全分解

(2)400℃时固体又减少了0.800g-0.400g=0.400g

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400℃铁的含量应该是 = ,因此该化合物是氧化亚铁,其化学式是Fe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 2 O 4 FeO+CO↑+CO 2 ↑。

(3)600℃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是 =0.70,因此该固体是氧化铁。氧化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其离子方程式是Fe 3 + +3OH - Fe(OH) 3 +3H + 。根据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当溶液中铁离子的离子浓度为4.0x10 -11 mol/L时,溶液中c(OH - )= =10 -9 mol/L,所以溶液中c(H + )=10 -5 mol/L,因此pH=5。

(4)另取少量该溶液滴加K 3 [Fe(CN) 6 )(铁氰化钾)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这说明溶液中还有亚铁离子生成。因此1400℃时氧化铁分解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Fe 2 O 3 4Fe 3 O 4 +O 2 ↑;产生特征蓝色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3Fe 2 + +2[Fe(CN) 6 ] 3 - =Fe 3 [Fe(CN) 6 ] 2 ↓或K + +Fe 2 + +[Fe(CN) 6 ] 3 - =KFe[Fe(CN) 6 ]↓。

精品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化学

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设备因素、操作因素、试验条件以及试样的性质等。

热重曲线是在热分析过程中通过热天平而得到的试样在加热过程中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一般与差热曲线结合使用,通过热重曲线的分析计算可以了解样品在某一温度下的反应程度及相应的物质含量等信息,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方法。影响热重曲线的主要因素有试样量、升温速率、气氛、浮力效应、挥发物冷凝、试样皿等。

影响差热曲线的因素:参比物的选择、升温速率、环境气氛的影响、样品的预处理和用量等。

差热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热分析方法,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者时间的关系的一种测试技术。该法广泛应用于测定物质在热反应时的特征温度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包括物质相变、分解、化合、凝固、脱水、蒸发等物理或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无机、硅酸盐、陶瓷、矿物金属、航天耐温材料等领域,是无机、有机、特别是高分子聚合物、玻璃钢等方面热分析的重要仪器。

(共8分)0.80gCuSO 4 ·5H 2 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化学

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 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 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 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答案B解析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

2. 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合物1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B. 化合物1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 化合物2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 D. 化合物2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

答案D解析详解A.化合物1分子中还有亚甲基结构,其中心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

B.结构相似,分子上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上述化合物1为环氧乙烷,属于醚类,乙醇属于醇类,与乙醇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

C.根据上述化合物2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酯基,不含羟基,C错误;

D.化合物2分子可发生开环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选D。

3. 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

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

4. 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

A. A B. B C. C D. D

答案C解析详解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

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

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答案选C。

A. 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的是水,即W为H,Z为O,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则Y为N,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则X为B。

详解A.X(B)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故A错误;

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H3BO3)<Y(HNO3),故B错误;

C.根据前面已知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

D.化合物(NH4B5O8·4H2O)在500℃热分解后若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B2O3),根据硼元素守恒,则得到关系式2NH4B5O8·4H2O~5B2O3,则固体化合物B2O3质量分数为

A. 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

B. 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 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 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

答案C解析分析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结合图示,充电时金属Li电极为阴极,光催化电极为阳极;则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据此作答。

详解A.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对电池进行充电,结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A正确;

B.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阴极反应与电子有关,阳极反应与空穴有关,故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B正确;

C.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

D.放电时总反应为2Li+O2=Li2O2,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

答案选C。

7. 常温下,一元酸

设溶液中

A. 溶液Ⅰ中

C. 溶液Ⅰ和Ⅱ中的

答案B解析详解A.常温下溶液I的pH=7.0,则溶液I中c(H+)=c(OH-)=1×10-7mol/L,c(H+)<c(OH-)+c(A-),A错误;

B.常温下溶液II的pH=1.0,溶液中c(H+)=0.1mol/L,Ka=

C.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C错误;

D.常温下溶液I的pH=7.0,溶液I中c(H+)=1×10-7mol/L,Ka=

8. 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

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电解质

一定条件下,一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

金属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的pH

2.3

6.8

3.5

7.2

完全沉淀的pH

3.2

8.3

4.6

9.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脱硫”中

(2)在“脱硫”中,加入

0.98 g Cu(OH) 2 固体样品受热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试

(1)CuSO 4 ·H 2 O;推理过程:见上

(2)CuSO 4 CuO+SO 3 ↑、CuSO 4 ·5H 2 O、102℃;?

(3)Cu+2H 2 SO 4 CuSO 4 +2H 2 O+SO 2 ↑

2011年新课标高考考了热重曲线的题,这是新题型,那么2012年考这种题型的可能性大吗

(1)CuO ;

4Cu(OH) 2 2Cu 2 O n +4H 2 O↑+(2-n)O 2 ↑

4 2

?

解得n=2,故分解后固体氧化物为CuO

(2)4CuO 2 Cu 2 O+O 2 ↑ ;Cu 2 O+2H + =Cu 2+ +Cu+H 2 O

(3)Cu 2 O比CuO稳定;CuO比Cu 2 O稳定

(4)0.05 mol/L;1.7×10 -39 mol/L

TG曲线上往往会看到质量随温度增加的情况,可能存在哪方面的原因

要看你是哪里人了,不同省份,国情很不一样的,不过导数和曲线是大势所趋,建议多做些类型题,其实这种题如果不是非什么什么大学不上的话,作对一半就考得不错了,况且曲线计算很费事,不如拿着这些时间去检查前面的题,这样的分应该可以再135或者130以上了,在高考实战中完全可以满意了,当然如果那一年试题很简单,就要全做,力求140 以上

二氧化铅受热分解的热重曲线为什么是双曲线

TG曲线上往往会看到质量随温度增加的情况,可能存在原因:

在热分析过程中通过热天平而得到的试样在加热过程中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一般与差热曲线结合使用,通过热重曲线的分析计算,可以了解样品在某一温度下的反应程度及相应的物质含量等信息,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方法。

热重法

不能称热重分析(TGA),不能写作tg或T.G.。记录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或TG曲线,不叫热谱图(Thermogram)。图1是一条典型的TG曲线,纵坐标是重量(mg),箭头向下表示重量减少,横坐标是温度(℃或K),有时也可用时间(t),从左向右表示T或t增加。

将8.34g FeSO4?7H2O样品隔绝空气加热脱水,其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二氧化铅受热分解的热重曲线是双曲线的原因如下:

1、在加热过程中,二氧化铅会发生多个阶段的分解反应,每个阶段的反应过程和反应速率都不同,这导致热重曲线呈现出多个阶段的特征。

2、在不同温度下,二氧化铅的分解反应速率也不同,这导致热重曲线在某些温度下出现平台或凸起等特征。

3、二氧化铅的组成和结构等因素也对其热分解反应的速率和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热重曲线的形状。

8.34g FeS04?7H20样品物质的量=

8.34g
278g/mol
=0.03mol,其中m(H20)=0.03mol×7×18g/mol=3.78g,如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固体的质量应为8.34g-3.78g=4.56g,可知在加热到373℃之前,晶体失去部分结晶水,加热至633℃时,固体的质量为2.40g,其中n(Fe)=n( FeS04?7H20)=0.03mol,m(Fe)=0.03mol×56g/mol=1.68g,则固体中m(O)=2.40g-1.68g=0.72g,n(O)=
0.72g
16g/mol
=0.045mol,则n(Fe):n(O)=0.03mol:0.045mol=2:3,则固体物质Q的化学式为Fe2O3,

A.温度为78℃时,固体质量为6.72g,其中m(FeS04)=0.03mol×152g/mol=4.56g,m(H20)=6.72g-4.56g=2.16g,n(H20)=

2.16g
18g/mol
=0.12mol,则n(H20):n(FeS04)=0.12mol:0.03mol=4:1,则化学式为FeSO4?4H2O,故100℃时,M的化学式为FeSO4?4H2O,故A正确;

B.FeSO4?7H2O分别在78℃、159℃、373℃失去结晶水,最终得到Fe2O3,故FeSO4?7H2O晶体中有3种不同结合力的水分子,故B错误;

C.温度为l59℃时,固体质量为5.10g,其中m(FeS04)=0.03mol×152g/mol=4.56g,m(H20)=5.10g-4.56g=0.54g,n(H20)=

0.54g
18g/mol
=0.03mol,则n(H20):n(FeS04)=0.03mol:0.03mol=1:1,则化学式为FeSO4?H2O,FeSO4?H2O在373℃开始分解失去结晶水,FeSO4?H2O存在的最高温度为373℃,故C正确;

D.铁的化合价升高,必有硫的化合价降低,即有二氧化硫生成,设S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x+y=0.03
64x+80y=4.56?2.4
,解得
x=0.015
y=0.015
,所以方程式为:2FeSO4
?高温?
.
?
Fe2O3+SO2↑+SO3↑,故D正确,

故选B.

文章标签: # td # tr #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