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1993年福建高考录取分数线,1993年福建高考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改革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三十年(二)2.1993年天津高考北大录取分数线3.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安溪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的样本——官桥镇善坛畲族村(系安溪县最大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现有人口5458人,1311户,分布在8个自然角落、31个村民小组。 善坛畲族村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距镇驻地9公里、安溪县城21公里,东离泉州78公里,南抵厦门76公里,西达漳州108公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交

1.高考改革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三十年(二)

2.1993年天津高考北大录取分数线

3.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1993年福建高考录取分数线,1993年福建高考

安溪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的样本——官桥镇善坛畲族村(系安溪县最大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现有人口5458人,1311户,分布在8个自然角落、31个村民小组。 善坛畲族村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距镇驻地9公里、安溪县城21公里,东离泉州78公里,南抵厦门76公里,西达漳州108公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而且是旅游休闲、体育养生的好地方。 善坛畲族村以前没有公路,村民出入极为不方便,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正因为这样,1993年,钟丁山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第一句话就跟村‘两委’成员说:“要赢得一方人心、就要带富一方经济; 要致富,就必需先修路”。因此,钟书记从1993年以来,与村‘两委’先后三次组织带领村民进行大规模修造,把过去的乡间小径,逐渐修筑成现在通往镇区8米双车道的水泥公路。这也为该村的发展致富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要经济靠教育。所以在带领村民修路的同时,为了能使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教育资源,钟丁山书记积极找上级要优惠,找各方筹资金,终于翻建了一座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的五层教学楼和四层宿舍楼。并先后投入几十万元配备电脑教学室、多功能教室等教学先进设施,在村级的学校中都是屈指可数的。教育质量也稳中有升,历年初考、中考、高考成绩斐然。 有了宽敞的道路作基础,也有了优质的教育作后盾。钟丁山书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和村两委一直带领村民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迈进,尤其是近几年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也推出了很多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的优惠措施,善坛也乘着这个有利的大好形势,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几年来,钟丁山书记致力打好“侨牌”、运用侨资、努力做好侨文章,善坛海外侨胞先后捐资1600多万元。同时争取上级拨款150多万元,村财投入及社会各界捐资410多万元,兴建了该村一大批基础设施。如:“善坛铭选小学”、“善坛铭火幼儿园”、“善坛铭选公路”、“善坛林快饮水工程”、“善坛村综合办公楼”、“ 善坛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山垵环村公路”、“善坛纪念堂”、“林配功德亭”等等。 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村民的住房。过去,由于善坛交通闭塞,该村一直较为落后、贫穷,村民盖不起房,很多村民都是三、四户人家同住一座祖屋,这些祖屋又都是又小又矮,拥挤不堪,用“抬头碰中脊,甩手碰石壁”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而现在,善坛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7300元,富裕起来的村民大多盖起了新房,有的甚至还盖起了小别墅,一幢幢新房子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善坛畲族村的发展不仅是住房在改变,在其它方面,也时时刻刻变化着。如村容整治方面:村里投资13.5万元建立垃圾收集坑8个,填埋影响村民生活的露天厕所37个,并组织6名清洁工人,采取定时、不定时处理垃圾,让村容村貌更美更亮。在精神文化方面:富裕起来的善坛村民也开始追求、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家家拥有电视机,还有不少配置了家庭影院、宽带电脑;同时全村的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村里还新建了戏台,修建了蓝球场、图书阅览室,并坚持每个月播放两次**,大大改善和丰富村民的农闲生活。 几年来,该村坚持“扶优扶大”,以建筑业为龙头,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全村上下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息,处处显示着新农村的优越性。由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友好,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村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坚持事前民主听证,事中民主监督,逐步推进民主监督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了每月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务事项,主动接受村民监督,村民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先后获得“安溪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个好村党支部”、“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综合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60年奋斗不息,60年翻天覆地,60年岁月如歌,看着善坛60年日新月异的变化,善坛畲族人民感到自豪。因为见证了善坛60年沧桑巨变、脱胎换骨的过程。现在的善坛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远山,青林绿黛、翠锦环嶂;近处,茶树满园、到处飘香;青山绿水之间镶嵌着一座座钢筋水泥家舍,在阳光下金碧辉煌。  如今的善坛村在村两委班子团结领导下, 始终紧跟形势发展步伐,带领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调整产业经济发展结构,使经济发展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按照“五个好”党支部标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显示党支部、村委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为海西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今日的善坛畲族村正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体系,书写着建设现代化工业强村新诗篇。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到善坛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铸善坛辉煌的明天。

高考改革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三十年(二)

复习时中学生应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明了单一性考查的基本要求;还要掌握判断病句常用的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除此之外,中学生要快速准确地完成病句试题,还要抓住敏感点,即病句测试题目中应该引起考生特别注意的那些容易造成句子出现毛病的关键词语。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够快速地做出这些病句题。

(一)肯定和否定同时出现(句中有“好坏”“高低”“是否”“能否”“多少”“能不能”“好不好”“可不可”等),可能有一面对两面的错误。例如:

1、2004年福建高考题B项: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在两个“用了”前加“是否”)

2、1996年全国高考题目B项: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能不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可以,“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就说不通了)。

3、对科技人员这么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对“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的肯定回答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这显然是不对的。)

4、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应在句首加“能否”才能与后面的“是否”相搭配。)

(二)多个否定词语同时出现,可能会有多次否定不当的错误。例如:

1、1998年全国高考题B项: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不需要学习雷锋精神了呢?(句中“否认、不需要”是双重否定,为否定的意思,但由于句子用的是反问句,又增加了一重否定,使句子意思正好与要表达的相反。)

2、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字幕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必要不因为配音这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去掉“不因为”中的“不”字即可)

(三)句中有联合短语,联合短语内部可能会有概念(种属关系或交叉关系)并列不当的逻辑错误或语序不当的毛病。

1、并列不当,例如:

(1)、2002年全国高考题B项:“我们的报刊、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这里“报纸和杂志”亦属于出版物,种属关系的概念并列是不恰当的,不符合逻辑。)

(2)、2000年春季高考题: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和“宣传画”并列在一起造成表意不明。)

(3)、我从小喜欢文学,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和诗歌。(这里,“文学作品”与“小说和诗歌”中的两个成分是种属关系,并列在一起是不恰当的,不符合逻辑。)

(4)、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女同志。(这句话中的“干部”、“青年”和“女同志”三个概念都有交叉,交叉关系的概念不可并列使用。)

(5)、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在建筑业,装潢业和各行各业的设计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业”“装潢业”和“各行各业”三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恰当的)

2、语序不当,例如: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之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这里并列短语“组织、选择”语序不当,应改为“选择、组织”。)

(四)联合或并列短语做成分,可能会有与之搭配的词语不能完全与之相搭配的毛病。例如:

1、2004年浙江高考A项: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并列短语中的“优质化”与后面的“农户”

搭配不恰当)

2、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病句题B项: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句中“看到”与并列短语“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中的“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不搭配)

3、2001年全国高考题D项: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句中与联合短语“速度和规模”搭配的词是“加快”,“加快速度”可以,但“加快规模”搭配不恰当)。

4、1999年全国高考题A项: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句中与联合短语“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搭配的词是“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可以,但“消防车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搭配不恰当。)

5、1996年全国高考题D项: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句中与联合短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的词是“事件”,对事件“严肃处理”可以,但对事件“批评教育”搭配不恰当。)

6、对两院院士历年来为祖国现代化现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慰问。(句中与联合短语“衷心的感谢和亲切慰问”搭配的词是“对……做出的重大贡献”,“对……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可以,但“对……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亲切慰问”就不恰当了。)

(五)句中有介词“对、对于、关于”可能会有介词误用的毛病。例如:

1、2004年浙江高考病句题B项:随着通迅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须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应把句中的“关于”改为“对于”。)

3、《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对陆幼青这个名字不陌生,而不是陆幼青这个名字对我们不陌生,句子违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

(六)句首含有介词,可能会造成主语残缺。例如:

1、2000年春季高考题: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有价值的选本.(介词“由于”位于句首造成主语残缺。)

2、对于这个现象,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重视。(“对于”位于句首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对于”。)

(七)以“成了”“成为”“是”为谓语的句子,有可能有主语和宾语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1、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老黄牛精神”,现在在一些“聪明人”眼中成了“傻冒”。(句子的主干成分是“老黄牛精神成了……傻冒”。精神不能成为傻冒,只能是具有老黄牛精神的人在一些“聪明人”眼中成了“傻冒”。)

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病句题B项: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晋文公”不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八)句中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可能会有滥用否定词而造成表意与本意相反的毛病。例如:

1、1993年全国高考题: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防止”即不希望出现,是个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不再发生”中的“不”字。)

2、1994年全国高考题: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是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后三个分句中的“不”字。)

3、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阻止”是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不再进来”中的“不”字。)

(九)句中含有关联词语,可能会有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毛病。

1、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偏正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中关联词语位置要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应放在主语之前。例如,下面几个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位置运用有毛病。

(1)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病句题C项: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这个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不是”应放在主语“产品质量”前面。)

(2)虽然小王同学只说不得了这么一句,但却深刻地概括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面貌。(这个转折关系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虽然”应放在主语“小王同学”后面。)

(3)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即使”应放在主语“文字”前

(4)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这个假设关系复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如果”应放在句首。)

2、滥用关联词语。例如:因为天下雨了,所以我要带雨伞。

3、错用关联词语。例如:即使条件很差,我们到底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把“即使”应改成“虽然”)

4、若有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可能前后分句内容有颠倒的毛病。例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1993年天津高考北大录取分数线

上海是怎样取得高考自主权的

 高考反思

 ?全国那么大,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是?西欧?水平,有的还停留在?非洲?状况。10亿人民一个大纲,祖孙三代一本教材,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应该有多本教材,应该有很多种教育模式?

 把上海高考的命题权从教育部拿过来,实现自主招生,这是我当(上海)教育局顾问时的?得意?之举。

 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高考曾经戴过?王老五?的帽子,录取线排在全国第五名(福建是全国高考状元),录取线似乎总排在全国后面,压力很大。其实,上海的情况跟人家的确有点不一样。入学率不一样,分数线就不一样。我们是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进大学,人家是高材生才能进大学。全国比的时候,不比百分比,只比录取线,这不合理。人家500多分才能录取,我们300多分就录取了,现在100多分也可以上专科了。人家是分母大,分子小,我们是分母小,分子大,要比,得先?通分?,这是学过算术的人都知道的。

 由于落了个?王老五?的外号,有人就不断刺激大家去追逐高分。我很早就提出来:全国那么大,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是?西欧?水平,有的还停留在?非洲?状况。10亿人民一个大纲,祖孙三代一本教材,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应该有多本教材,应该有很多种教育模式。我提出,要多纲多本,即大纲有多种,教材有多种版本,允许地区与学校自己选择。不少国家的教育部都没有制订统一的大纲,但高考一样考,而且多数是学校自主招生,全国并没有什么录取线的统一要求,而我们是越搞越死。大纲如果一放宽,学生可以学习各种知识,面就宽了。各地教育也可办出地区特色,以适应不同的发展水平。我当时担任全国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就在会上提出了这样的理念,但有人反对。有人说,正因为中国这么大,所以要有一个统一的东西。同一个问题,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我坚持己见,认为正因为中国大,发展不平衡,不能搞划一主义。后来大家把意见折中了一下,提出?一纲多本?,即教育部制订统一大纲,在大纲指导下,可以编多种教材。

 上海首先搞教材、课程改革。这涉及到一个问题:教材自己搞,高考还是全国命题,这个教材谁敢用?我就琢磨,要想办法把高考权要过来。有了这个指挥棒,上海的很多改革就可以很主动了。

 当时,我就找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谈自己的想法:向教育部要高考权。分管副市长看了我几秒钟,大概在想,这家伙三天两头出鬼点子,然后说:?这太难了,历来没有过这种事情,教育部也不会同意的。?我说:?你答应,我就去要,我自己去要!?我连续找了他几次,后来他松口了:?你去要要看,教育部如果肯的话,我们就试试。?

 我很高兴,心里想,我要的就是这句话。以后,我就一直留心着找机会。不久,教育部部长和分管高考的副部长到上海来视察,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分管副市长说:?这几天部长在上海,我们去看他好吗??他说:?好啊,你和我一起去。?

 我们来到他们下榻的延安饭店,向部长汇报上海教育的情况。后来,我抓住机会,把话题往中心引:?现在高考,全国只有一张卷子。高考命题,历来都是众口难调,每年都有人评头论足。教育部何必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何不把权放下来,你们在上面监督,搞得好就表扬,搞不好就批评,就非常主动。?他们看了我两眼,说:?能行吗??我说:?中国一个省比西方的一些国家都大。一个省的教育局长还招不来几个大学生??他想了想说:?不行,要搞乱的。?我说:?你制定几条原则,搞几个统一的政策,题目叫下面搞,有什么不好??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我慢慢跟他们磨。后来,部长说:?上海可以试试,其余的地方不放。?我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接茬:?那好,我们上海自己搞。?我对一旁的副市长说:?市长,部长已经同意了。?副市长接着说:?教育部领导同意了,我们就试试吧。?

 没想到,部长回北京就变卦了。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等我回来,局里的同志告诉我,他们都请示好几回了,部长改变主意不同意了,?要不,你再去一次北京,最后再争取一下。?我心里嘀咕,真是好事多磨。

 快到春节了,我也顾不上过年,与市教委办的一个领导一起去北京。一到北京,我就去找相关人员打听。幸好我在部里呆过,朋友多,终于打听到实情。原来是管高考的司长在部长面前讲了很多负面的话。部长心里本来不是十分同意,一听他的话,于是就改变了主意。幸好,那个司长跟我也很熟,我就直接找他去了。一见面,我冲着他说:啊,你怎么反对我??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把他说愣了,?什么事?我怎么会反对你呢??就是你捣蛋。?我一肚子意见,半真半假地发出来。

 开过玩笑之后,我就讲了这件事情。他说:?唉,高考这事不好弄,你就不要弄了。还是全国统一吧!?我态度坚决,说:?这事,我已经想好了。明天上午,我向部长汇报。你参加,但不许讲话。部长什么态度就什么态度。这样可以吧??他觉得部长不会答应,就卖个人情说:?好,我不讲。?第二天,我向部长汇报。汇报完了,部长抬头看着他,希望他表态,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这是个关键时刻,空气仿佛有点凝固。他坐在那里,接受我们期待的目光,憋了老半天,最终没有吭声。部长看他不吭声,就说:?这个事情本来是答应你们的,就是他不赞成。现在既然他不讲话,那你就去搞吧。?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既不要被他坚硬的外表所迷惑,更要避开它锋利的螯。

 以后,那个司长到上海来的时候,我还跟他说起这件事,我笑着说:?真谢谢你啊,守信用,没有讲话。?他也回敬我:?我上你的当了。?

 我把高考权拿了回来,为课程、教材的自主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接下来就是要改革高考办法,同时改革课程、教材。遗憾的是那时我离休了,接任的同志没有改革高考制度的想法,也没有听取我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构想,仅仅是自己组织命题,而一切办法照旧。我的想法是,上海学生少,初中毕业后分流,40%进中专、职校,60%的人进普通高中,毕业时只要会考及格,就可以上大学。不过,大学二年级时要再一次分流,一部分人上大学本科,一部分人上大专。大学实行宽进严出,改变?一试定终身?与?进大学难,出大学容易?的状况。离休以后,自己的理想就很难实现了。对此,我至今还觉得十分遗憾。不过总算课程教材的改革工作在上海展开了,?多纲多本?的主张也在全国实行了,这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另一件令我高兴的事是现在全国高考自主命题的省市越来越多,改革大潮势不可挡,建国后形成的一张试卷考遍天下苍生的局面已被全面冲破,千呼万唤的高考制度改革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行。

 ?订单式?教学: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方法,是中侨学院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摸索出来的。潘日芳觉得,与其花钱请名校的教授来上课,还不如自己研发教材,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

 杉达学院的校长办公室,与普通教室的内部装饰大同小异。而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办公室,俨然是一个派头十足的老板办公室。杉达的董事长很少亲临学校开会,而中侨每周一董事长参加的会议却雷打不动。

 作为一家由企业投资的民办高职院校,中侨是与杉达完全不同的一种私立大学的代表。它于1993年由两位教授创办,但由于缺乏资金,被迫于2002年由一家大型企业致达集团接手管理。

 这一年正值《民办促进教育法》的颁布。政策上的推动,加上集团一下投入3亿元巨资,学院很快就发展起来。但无论从学校性质上还是管理体制上来说,中侨学院走了一条与杉达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侨学院的院长潘日芳,在来到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之前,曾是杉达学院的副院长和华东理工大学的信息院院长,因此潘院长对于三种办学方式的异同,感触最为深刻。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学科

 民办高校虽然发展速度惊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潘日芳就非常惋惜民办高职的地位:?第一类当然是清华、北大,第二类是一类学校,第三类是二类学校,第四类是专科学校,到第五类才是高职学校。高职学校里还分为公办和民办,而民办总是排在最最底层。?

 ?但实际上,高职类院校在国外的地位就不是这么低的。它只是另一种类型的学校。国外有些人上完大学,还会去读高职。我们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工作中需要什么技能,我们就教什么样的技能。?潘日芳说。

 ?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方法,是中侨学院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摸索出来的。潘日芳觉得,与其花钱请名校的教授来上课,还不如自己研发教材,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那些教授,拿本科的教材来,在我们学生面前念一遍,学生哪里学得进??相反,中侨宁愿从一些急需人才的企业里,找来一些有从教经验的管理人员,给学生上课。这种?订单式?的教学,不仅保证了就业,也给公司提供了所需的人才。潘日芳说:?市场上,这种需求是很多的。问题是,想要利用这个市场,我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逐一与工作单位协商。?

 在这点上,潘日芳反而觉得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更有优势。?我们和公立学校相比,也有我们的优势。他们在管理上会受到各种限制,而我们就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学科。?

 校长董事需要磨合期

 目前,包括致达集团旗下的企业在内,中侨学院已经与32家公司合作建设了实训基地,2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7.8%。这样的办学方法,中侨学院还将继续发展下去。对于这条路,潘日芳信心十足:?我们学院不会转本科学校,我们就准备坚持把高职办下去。?

 ?坚持把高职办下去?的潘日芳,在来到中侨之初,也曾经饱受困扰。?一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高职教育,需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也要带动教师转变思想,另外就是与董事会的磨合也有困难。?

 不同于杉达,中侨学院是切切实实的董事长领导、校长负责制。校长由董事会任免,董事长和校领导每周都要举行例会商讨学校大小事宜。也就是说,中侨学院的董事长,比起杉达董事会大方向性的管理,要细致得多。这也正是中侨学院五年来的第四任院长潘日芳需要适应的一个新变化,不过好在经过了不到半年的磨合期,潘日芳就与董事会达成了默契。

 除了国家近几年的资助和学生学费外,中侨学院的资金几乎完全来源于致达集团。?中侨学院只有致达一个投资方,而且致达对于公益办学也是始终非常支持的。有很多学校都有三四个股东,那样磨合起来就很难了。?潘日芳说。

 筚路蓝缕的私立大学

 目前,我国私立大学之间,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民办本科(或专科)大学,二是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私立学校只占200多所,而其中真正走所谓?哈佛路线?的民办普通大学,更是少之又少

 百年来,中国私立大学的沉浮都与国家政策休戚相关。在民国时期的鼓励政策下,清末就已出现的近代私立大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风头盖过了公立大学。据1937年的统计,私立高等学校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数的51.6%。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复旦大学、大同学院、武昌中华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一大批有名的学校,也都是在这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熟起来的。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私立学校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于是1952年开始,私立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全部改为公立。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私立学校才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当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上海杉达学院?出现在上海金桥出口开发区时,几乎所有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聚焦在它身上。出于?少花国家的钱,多培养一些人才?的简单想法,交大、北大、清华的8位教授,拿出自己的工资,在借来的校舍里开始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当时就有美国报纸预测杉达将成为?中国的哈佛?。

 纵观西方各大知名的私立大学,也大都创办于窘迫之中。哈佛诞生时只有9名学生、1位教师;而斯坦福则是从一个废弃的飞机场,发展成为如今硅谷信息产业摇篮的。相比之下,杉达第一年就招收了150名学生,师资更是汇集了三所国内顶级名校的教授。如此看来,美国媒体的这一预测也并非盲目乐观。

 如今15年过去了,杉达已经拥有了1万名在校生,目前也开始走出负债状态,甚至每年都有3000万元的稳定盈余。但将视野放开到中国200多所私立大学,且不说它们向哈佛迈进了多少,真正能达到杉达水平的究竟又有多少?

 其实,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私立大学之间,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民办本科(或专科)大学,二是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私立学校只占200多所,而其中真正走所谓?哈佛路线?的民办普通大学,更是少之又少。从上海来看,在总共15所民办学校中,只有杉达学院和建桥学院2所属于本科大学,其余都是高职院校。

 在优质学校少的同时,方兴未艾的私立大学,不管是在名气还是财力上也都处于劣势。即使是民办本科大学,在学生择校和教师择业时,也都被排在了公立高校的后面,一如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潘日芳所言?民办高校总是排在最最底层?。

 但除了受制于外界对民办学校的热情和认识以外,政策上的滞后也是制约私立大学发展的一个很大原因。杉达学院院长袁济教授对此感触颇深。由于政策不全面,现在社会上泛滥着太多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高校,导致民办高校作为一个整体鱼龙混杂,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少数知识分子创办的私立大学,杉达一直坚持着公益办学的理念。但恰恰是这个坚持,给学院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袁济说:?现在坚持非营利的只有两所学校,杉达和黑龙江东方学院。?杉达占据了天时地利,在巨额捐助下,现在已经能靠学费自给自足了。但同样在1992年创办的黑龙江东方学院却没有如此顺利。虽然在校生已达1万人,但由于缺乏捐资人,又受到地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目前学校仍处在负债阶段。

 不过,毕竟私立大学才存在了15年的时间。无论是要摸索出私立学校自己的一套办学方法,还是要培养社会对民办学校的理性认识,抑或是要政府完善一部民办教育法,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近两年,国家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来逐渐填补公立和私立大学之间的鸿沟。而现在,各所学校也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特色,寻找打开市场的突破口。用袁济教授的话来说,未来中国私立高校走向哈佛之路是?事在人为?的事。而中侨学院的潘日芳则更为乐观:?只要再等5年,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中国私立大学发展到西方的水平也是必然的趋势。?

 基于知识分子理想的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我国目前像杉达学院这样真正由教育方面专家创办起来的学校很少,这并不是因为教育界自主办学的热情不够。事实上,一些现在由企业接管的学校,原先正是由教授创办的。但这些教授苦于有想法、没资金,最终无法坚持下去。?

 如果要说哪所私立学校最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话,上海杉达学院应该是当仁不让的候选。1992年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下,浦东开发开放,有感于国家快速发展的前景,上海交大、北大和清华的8位教授,便带着他们对办学的独到理念,在金桥出口加工区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一般来讲,知识分子容易被国家的一些非常远见的事情所感动。在当时的背景下面,为了支持浦东开发开放,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杉达学院院长、创办人之一袁济回忆说:?当时为什么想起来搞学校呢?因为很多教过我们的老师给了我们启发。当时他们退休以后经济上很困难,我们也觉得这么早就退休很可惜。而且我国人口这么多,如果受教育的很少,就是一个包袱,假如受教育的人多,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资源。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不用或者少用国家的钱,来办一所民办大学。?

 随着杉达的建立,以及国家一些资金和招生方面的优惠条件出台,全国各地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共有275所民办普通高校。

 应该帮助知识分子创办一些非营利的机构

 作为新生事物的杉达学院,在创办初期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但创业的艰辛,却只有当事人自己最为清楚:办学的所有经费,全靠几位教授的积蓄,校舍是租的,器材是捐的,三个学校各包一个专业,于是就有了学校的雏形。

 袁济说:?当时我们要证明我们的想法,就是重视外语,配合上海的发展。这个想法我们坚持到了现在,我们的外语教学量,比一般学校要高出一倍。?正是这么坚定的想法,打动了包括中科院院士杨槱、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李储文在内的各界有识之士,来组成学校的领导班子。最后也正是凭借这些人的影响力,引来了大批的捐资和第一届的150名学生。?1994年,有100万美元进来;1996年又有100万美元进来,1997年又进来大概500万美元。加上其他的一些社会捐助,杉达历史上总共接受了9000万元人民币的社会捐助。?袁济说。

 我国目前像杉达学院这样真正由教育方面专家创办起来的学校很少,这并不是因为教育界自主办学的热情不够。事实上,一些现在由企业接管的学校,原先正是由教授创办的。但这些教授苦于有想法、没资金,最终无法坚持下去。从杉达的例子来看,学院目前为止所接受的捐资,大部分都来自香港的一些既有钱、又有教育热情的有识之士。对此袁济教授提出了他的建议:?国家应该设立一个基金,来帮助一些知识分子创办一些非营利的机构,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真正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生要提高,教师也必须提高

 私立学校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主要由投资企业的代表和校长组成。董事会是投资方、也向学校提取部分收益,因此自然会对校长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制约。?他们的校长是雇用的,他完全受老板影响,它的董事会完全就是老板的董事会,懂教育的人不多。?袁济说。

 和一般由企业投资的私立学校不同的是,杉达的资金大都来自于社会捐资和自身的学费。而且无论是捐资人还是创建人都抱着公益办学的想法,不占有学校财产,因此杉达就省去了一个限制了许多民办学校发展的麻烦?董事会的干预。去年,杉达已经走出了负债,并且开始产生每年3000万元的盈余。这些资金,一大部分就将用在学校的下一步?发展策略?中。

 ?《民办促进法》虽然规定?民办学校教师师生享受公办学校的同等地位?,但现在学生解决了,教师这块还正待解决。一个法律从制定到实施,其中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这个滞后性事实上给民办学校带来了困难。?

 作为一所普通的二本大学,又没有公办学校的良好保障,想要与公立高校竞争生源和师资,对于像杉达这样的私立大学实属不易。?有些公立学校的工资甚至比我们低,但是老师宁愿去公立学校,也不来私立学校。?因此杉达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培养自己的优秀教师,从英语教育出发,打造学校的品牌。

 ?一所学校学生要提高的话,教师也必须提高。因此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我们准备送50到70个教师出国进修。已经有硕士学位的,就送去再修一个学位。我们要抓住机会,把某一个专业办得更好,积聚一部分优秀教师,在英语特色的基础上,再等待机会,特别加强一些适合上海发展需要的专业。?

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1993年天津高考北大录取分数线:最高分610、最低分523。

中国的高考自从1999年以后,录取率是越来越高,总体上考试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容易。从2018年开始的近三年,中国高考的录取率都在80%左右,每年考生1000万,录取人数都在800-850万人。

其实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高考还是比较难的,整体录取率仅在30%左右,每年大概也就只有1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但是从1999年国家决定进行“深化教育改革”以后,高考录取率就一路上升,历经20年的发展,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涨了8倍,每年大学就业都成了热点问题。

2020年清华北大录取

2020年各省、市、自治区录取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人数及录取率情况中大家可以发现,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辽宁省、浙江省、吉林省、青海省、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苏省的录取率,排名第1—10名。

而北京市、河南省、浙江省、湖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河北省录取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人数排名前10名。2021年,这一基本格局会有局部微小的调整,但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

1921年9月学校创办于福建省闽北。(校内为文庙原址,于明正德十六年迁建)

1980年学校被列为福建省重点中学。

1993年学校成为福建省二级达标校。

2013年学校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高中。

文章标签: # 大学 # 学校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