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高考语文试卷2015_2015语文高考衔接题

tamoadmin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一语文蓝色暑假专题六的答案2.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3.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2013年新课标1卷),求解释4.高考语文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知识点分析一、考点解说[目标指导](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重点难点]“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

1.高一语文蓝色暑假专题六的答案

2.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

3.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2013年新课标1卷),求解释

4.高考语文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知识点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2015_2015语文高考衔接题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重点难点]

“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削除歧义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简明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00)

记得①在②一次③期末④考试⑤中,⑥在⑦考完⑧了⑨语文⑩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愿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今天我去①百货大楼买钢笔。当我向②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③好几种钢笔④让我挑选。我⑤左挑右挑也没挑到一支⑥令我满意的,⑦百货大楼的⑧那位营业员⑨始终热情服务,她的⑩服务态度真好。      

删除的部分:        

3、下列各句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01)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握拍出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哪三处?把要删除的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1)会变坏的原因(2),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3),更重要的(4)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5),受了坏人的影响(6),才逐渐变坏的(7);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8),能抵制多方面的(9)各种(10)坏的(11)影响,那么(12),他还会变坏吗?                  答:   、   、    。

简析:1、必须保留的词语是②③④⑦⑧2、必须删除的有②⑦⑩3、答案是B。①③句中的“的”可有可无,②④句中必须有“的”。第②句如果没有“的”,原句的偏下短语就会变成主谓短语,与上下文不合。第④如果没有“的”,不但使原来的偏下短语发生了变化,而且读起来有残缺之感。4、应删除的部分是(2)(7)(9)。综观全文可以看出,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人变坏原因”是“不能把握自己”。围绕这个意思,文段用假设关系的复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论证。在具体表述中,(1)(2)处语义重复,应删除(2)。(7)的出现,使语句结构累赘。(9)与(10)内容重复,应把(9)删去。

关于语言连贯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二)解读考纲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 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重点难点]

近几年来,关于“语言连贯”的考题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是句序排列型。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二是句子衔接型。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在它的开关或者中间,或者结尾空缺一句,然后提供四个选项,从中选择一项填入空白处。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连贯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解“语言连贯”题的技巧是四统一,即句式统一、主语统一、时空统一、逻辑统一。

(一)“句式”统一

句式统一,也就是说,句子结构前后一致,类似“排比句”、“对偶句”,这样才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连贯,读来朗朗上口。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

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分析:本题答案是②。首先看横线后面的短语,多是四字短语,重要的是横线后第一个短语“松竹山茶”是四种植物的并列;这时再看选项,就可以马上断定不能选①,因为它破坏句式的整齐美,而②中逗号后面的短语正好是“四种植物”的并列。所以因选②。

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

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分析:本题答案是b。因为括号前的短语“身体魁伟”是主谓短语,括号后的短语“两颊微微陷下去”也是主谓短语;而a是偏正短语,b是主谓短语。

(二)“主语”统一

主语统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陈述对象”统一。它要求后面连带的句子必须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偷换主语”,这也是语病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00春高考)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它主要考查的是“主语”的一致。横线前的句子的主语是“公安干警”,所以后面的话语的陈述对象也因是“公安干警”,只有D项的陈述对象都是“公安干警”。

(三)“时空”统一所谓“时空”统一,是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方面操持一致性。

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01高考)

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②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分析:本题答案是②。从“远眺群山环抱”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视线的落脚点是“群山”,这时的空间顺序要么是从上向下看,那么后面应该写半出腰或者山脚下,可是没有这个选项;要么是从下向上看,而②项正好是从下向上看。

例: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03高考)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的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播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期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何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分析:本题的答案是④②①③⑤。本题主要考查时空顺序。①写南坡的林海,②写北坡的草原。③写森林中的动物。④写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进入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写森林中的鸟。从这五句话来看④应排最前后,然后是草原带②,再排森林带①,③与⑤谁前谁后?很明显应是③前⑤后,因为③中有“庶天蔽日的杉林下”。

(四)“逻辑”一致逻辑一致是指不合事理。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00高考)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沉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 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分析:本题答案是A。从第一空来看①②不能取舍,第二空后面是一个比喻句,其表层含义是指看到的东西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空手而归;联系前后文,其深层含义是书读得多,但由于不求甚解,没有收获。所以第二空只能填③。再看第一空,我们会发现第二句是反面含义的并列句,所以第一空填②。从句子表达上看,把读书看成装点门面,所以应选⑤。

例:下列句中括号的两种表述,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

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b。“高山”对“深谷”,“草原”对“森林”,“溪流”对“湖泊”。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98高考)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委, 。A.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分析:横线前有“置若罔闻”和“拖延推委”, 对指示“置若罔闻”,对措施“拖延推委”;从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没人管”是“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所以应选C。

   第2课时                    

重点难点: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的西湖畔栖霞岭,①。墓周古柏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②,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A.①依山面湖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B.①依山面湖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C.①山浓水黛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D.①山浓水黛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 , , ,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

①这白色慢慢扩大起来②那白色慢慢扩大起来③眼前展开了漫无边际的海水④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了⑤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⑥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勾头一瞧,哟 !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

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B.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C.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

4、能恰当填入横线的一项是

,可是当你逐渐走到跟前,才会发现喇嘛庙并不在山顶上,而仍然在坪坪坦坦的草地上。

A.从远处看,在山顶上明显地有一座小小的喇嘛庙。B.远处看,山顶上的喇嘛庙显得那么高大醒目。

C.远处看,山顶上隐隐约约坐落着一座喇嘛庙。  D.远处看,小小的喇嘛庙真真切切地坐落在山顶上。

5、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我们“四剑客”大概都偷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谢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

A.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和郑振铎先生我们却交上了朋友。

B.结果郑振铎先生和我们交下了朋友,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

C.结果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郑振铎先生却和我们交上了朋友。

D.结果我们和郑振铎先生交上了朋友,却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古街虽窄,却并不失平直简约, 有了音乐的节奏。

①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②一头曲曲折折地鼻延伸过去,③一头勾联着古街,④一条幽深的小巷弄。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7、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担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8、选出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

秦代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 ,或驻守京师,或守边疆;地方军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中央常备军的统率是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D.中央常备军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 ,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 。许多作品, 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1、B.(①“主语”统一,主语是“墓”;②“句式”统一,“墓周”、“墓门两侧”)2、D.(①与②按“逻辑”统一来选,因为是“天边”所以选“那”,⑤与⑥按“句式”统一。)3、C.(“主语”统一,即“月光”,“跳”用了比拟的手法,比“映”好。)4、D.(“句式”统一,即“庙落在什么地方”)5、B.(“逻辑”统一,“句式”统一。“谢冰心”在前,“郑振铎”在后,所以只能选A、C,有人说按“主语”统一,应选A,如果选A,该句有语病,所以只能选B)6、A.(“逻辑”统一,“一波三折”是“音乐的节奏”)7、B.(“主语”统一) 8、D.(“句式”统一) 9、B.(①与②“句式”统一,⑤与⑥“逻辑”统一)

关于语言得体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一)考纲对语病的考查要求

《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明确提出“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重点难点]

(二)解读考纲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的运用是一个转达思想、表达感情、交流信息等的语言传递的过程。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进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得体”说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语言得体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一)正确使用谦敬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吸能手于已方。

有人把谦敬词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处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里冠以“家”,如家父(严慈)、家母(家慈)、家叔、家兄;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时,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遇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下列几句话,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94)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表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分析:本题的答案是D。

(二)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的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的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来讽刺作用。

例:“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分析: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褒义词。

(三)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做到语体色彩得体,必须分清是口语体还是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例:有这们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分析: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楞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尴尬。

(五)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例: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92高考)

小李对小王说:“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分析:此题考查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对语言正确转换的能力。对象的改变引起人称、称谓的改变,同时时间地点的改变,也引起了语言的变化,这些都必须把握住,不能搞错。A题是小王对郭老师女儿说的:“(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B题是小王对郭老师本人说的:“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第2课时

重点难点: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1、下面四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芳,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起来,胜利终归是你的。

2、向人借东西,应当语气和软,措词得当。下面的说法中最好的一句是

A.请把圆规借我用用B.拿你的圆规给我用用C.我用一下你的圆规怎么样?D.请把你的圆规借给我用用好吗?

3、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他修改。(95)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处,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不得体的句子

改正

4、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写给王力先生的信的正文,有三处措辞不妥,请找出。

我能给您写信,①很为您感到荣幸。您是大语言学家,知识渊博,②写了那么多书,③给我们这些初生牛犊④以很深的影响。我喜欢读你的书,⑤可当地偏僻,很难买到。请您⑥受劳为我邮一本您写的《古汉语常识》,并⑦恳请您复信⑧教诲。    三处不妥文是:        

5、根据语言环境,选出用词不得体的一项

美国是个发达的国家,但他们一直到70年代考取消奢侈品的名单,南朝鲜至今还是谁抽进口烟就罚谁的款。这些方法,我们效尤一下又何妨呢?

A. 奢侈品 B.至今 C.效尤 D.何妨

6、在下面几侧实例中,用词不得体的一项是

A.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的老师写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B.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C.某地区教育局编写了《某某地区教育局关于育新中学电化教学的简报》,准备送给省教育委、地区行署和本地区十六个县市教育局以及地直几个学校,依次用:呈报、呈报、发、发。

D.校团委计划在暑假开展一项活动,向校党委写了一个请求报告,其结尾用语是:妥否,请批示。

7、期中考试,小明成绩滑坡,心里很难过,班主任想找他谈话。下面四种说法,效果最理想的是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不会有希望么?

B.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

C.考坏了,难过不中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下次争取考好!

D.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这叫作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会更糟。

8、下面是一份请柬,其中有数处的语言表达欠妥当,对不当之处判断的一项是

①李志文:

现定于12月5日上午8时整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历届校友代表座谈会,②商谈80周年校庆③事宜。④现决定邀请您出席,⑤望做好准备,⑥记住依时前来。

此致

敬礼

崇文中学校友会

11月20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

1C(A.“长命百岁”一般只用于儿童,不用于老人。B祝妈妈“青春永驻,永远漂亮”不得体。D.“胜败乃兵家长事”一词太大,用在这里不妥当2D(A.项虽然用了请,但语气仍然较为强硬。B.项用“拿”是命令口气。C.项“怎么样”带有挑衅意味。3(“光临”改为“到、去”,“决定”改为“不得不”,“磋商”改为“商量”4①③⑤(①去掉“很为您”;③“初生牛犊”改为“后生、学生”;⑤“当地”改为“本地”)5C.(“效尤”是贬义词。6B.(“钧裁”,用于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7B(A.项完全是训斥,指责语气,不会有好的效果;C项也带有责备语气,效果也不好;D.项不指斥,而且嘲笑,效果更不好)8C.(①直呼人名,欠礼貌。④“决定”一词欠礼貌。⑥使用了口语语体,不符合请柬的语体要求)

高一语文蓝色暑假专题六的答案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对连贯的考查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它既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也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一、题型分析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及近六年广东高考语文卷“连贯”考点题型多为客观选择题,分值一般为3分,也与语句补写及其他创新题型如串台词、前言、图文转换等结合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分值一般为3-6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高考语文卷近五年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句子的连贯衔接,且从2009年起“连贯”考点同时出现在选择题及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与其他考点结合共同作考查,涉及的分值在9分或9分以上。

二、题型分类

1.句序排列题型。

句序排列题型一般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2008、2011、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2.语句复位题型。

语句复位题型一般是定位选句,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的题型。2009、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选择题属于此类。请看2009年广东高考题: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廓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⑧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确定首句。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①是对③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⑤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两项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在⑤后。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举杜甫诗句为例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③①,由此可选C。

3.语言表达题型。

“连贯”考点也常与语言表达其他考点(如得体、生动、鲜明等)及其他题型(展览前言、节目串词、图文转换等)在主观题中作综合考核。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题:

23.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示例“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它们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

(比喻和借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要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要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三、备考指导

1.抓中心:话题一致,意境协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在实际运用中,话题一致在记叙性语段中主要表现为一个角度和陈述对象的一致胜;描写性的语段中主要表现为描写对象和角度的一致;议论语段中主要表现为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说明性语段中主要表现为说明对象、特征等的一致。意境是否协调即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

2.理思路:事理相承,前后勾连。

抓住句群中心后,要注意一段文字各句之间的排列次序,注意事理相承。主要有: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内,或从小到大,或从点到面;②时间顺序;③发展顺序,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经过;④认识顺宇,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感性到理性,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⑤主次顺序,或由主到次,或由次到主;⑥轻重顺序,或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在解题时,如能理清这种内在的逻辑性顺序,按照相应的逻辑顺序去筛选,就能提高正答率。同时,还应注意语段内容的前后勾连,如:①内容的前后照应;②句式结构的前后照应;③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要尽量靠近;@对事物的肯定否定要瞻前顾后;⑤没问要有问有答;⑥本体喻体应对应合理等。

3.看标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看标志是解答连贯题,尤其是选择题型的切入点。①看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②看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短语,相同的句式的重复出现。③看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等。④如果排序的内容无明显逻辑关系,区分度不大时,则考虑音韵是否和谐,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4.勤练习:有的放矢,厚积薄发。

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连贯”考点题型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备考中要明确考点,熟知题型,掌握方法,专题练习,这样,语句连贯衔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责任编校 彭琳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集训

(一)清明:

14.①祭奠先人;②耕耘劳作的开始;③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④想起自己的责

任,对自己的行为反躬自问。⑤滋养淳朴民风,营建温馨和谐生活。(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 15.(1)父亲在爷奶去世后,牢记爷奶嘱托,舍弃了轻松的生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拉扯

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并重新安葬父母,他成为孝敬父母、爱护幼弟的典范。(2分。意思对即可)

(2)现在的清明节已经不具有原本的内涵,失去了实际意义,成为了一种上坟的形式。

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文化传统丧失的遗憾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w 16.①过去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同住一院,亲情浓浓;现在老人们独居陋室,暮年凄凉。

②过去民风淳朴,人心单纯;现在却本色尽弃,人心不古。③过去孩子们田野放牛,自由快 乐,天真野性;现在被圈养溺爱,颐指气使。④过去有着“田园牧歌”般的恬淡和清贫;现在 铜臭熏心,灵魂泯灭、金钱至上。(2分)

通过上述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对现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生活

的遗憾、惋惜。(2分)

17.(示例)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是我们

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2分)像清明节这样的一些传统节日,它能使人们不忘先祖,感恩父母,反思自我,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然而,近年来这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渐渐退去往日的色彩,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足了,但很多人却丧失传统美德,长此以往,会造成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迷失。(2分)(如果从反面作答,言之成理亦可。)w_w*w.

(二)扬州的夏日:

11.①叙写历史上关于扬州的记载,突出扬州作为历史名城的文化含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批评一般人跟在诗人文士的背后,随声附和地称道未曾亲历的扬州,仅靠着“耳食”构筑扬州的海市蜃楼,反衬作者所写内容的真实可信;③说自己对扬州没有“美丽的幻想”甚至“憎恶”等内容,欲扬先抑,增加了行文的曲折,从而更加突出了扬州夏日的美。

12.“瘦西湖”这个名字①只有一个“瘦”字叫得雅一些,太短故曰太“瘦”,而且,②名字三个字就借用了杭州西湖两个字,显得很没文化,因而太“俗”。③这样的名字与美丽的瘦西湖一点也不相称,所以作者不喜欢。

13.①不经意地交代“卜河”的时间,含蓄地表明夏日水上游扬州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往返;②作者归来时情状的描写,突显了游玩的满足与惬意:③脱口而山的唐诗句,更增添了夏日水上游扬州的情韵。

14.①似乎不经意的叙述,正好和扬州休闲的特点吻合,②也和作者那种闲适愉悦的心境合拍;③抓住这座城市的核心“水”构思成文,恰到好处。

(三)日落滑铁卢:

没找到

(四)我凝望过,我祝福过:

11.选取典型景物,色彩鲜明(1分);以拟人写大地,以借代写叶与花,以虚实结合写风(2分);表现西部的辽阔和秀美(1分);与下文的“低矮破旧的黏土房”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西部的苦寒(1分)。

12.江仓是一个偏远、艰苦险恶的地方(2分)。文章从“江仓”的语意、地理位置、生存环境、工友的生活四个方面来表现的(4分)。

13.他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西部建设者(2分);常常交流文学创作(1分);有着用文学表现苦难的共同主张(2分)。

14.对底层劳动者生存状态的关注(2分);对他们坚强、质朴、善良品格的讴歌(2分);对作家勇于直面苦难、抒写人性善与美的精神的赞美(2分)。

(五)疲民:

11.(1)以突发事件开头,较好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引出下文对李青桥工伤现场惨烈景象的描写,使作品有一定的震撼性;(3)为下文写我与李青桥的关系及当时农村劳作之苦作了铺垫。

12.第一处表现了当时农民在苦役般高强度劳作之下面对劳动时出现的伤害而产生的痛苦、麻木、无奈之情;第二处表现了李青桥走出工伤痛苦后看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的激动、欣喜之情。

13. 答:这是因为(1)通过对陶渊明等文人笔下的乡村田园诗意般生活的否定,突出当时的农村的劳动甚于劳役的现实,揭示了李青桥的悲剧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其社会背景;(2)写乡镇上“闲荡的年轻人”等是为了反衬当初李青桥等农村人,突出当初他们的疲惫与痛苦;(3)写“休养生息”的乡镇上人们的生活,既反映了时代的可喜变化,也回答了李青桥走出当初所受工伤痛苦的原因。

14. 相同之处:两人都是农民;都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都是美少年;都经历农村劳作的艰辛和痛苦;生活中恐怕都实有其人。

不同之处:所处的时代不同;一个是高中生,一个文盲;一个身体受到严重伤害,一个精神受到严重伤害;一个最终走出痛苦,身心获得解放,一个彻底愚昧麻木落后;一个与“我”感情上没有隔阂,一个与“我”心灵上永远隔着一个墙。

小说集训

(一)花篮里花儿香:

11.提醒人们意识到城市生活会给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呼吁人们努力建设一个自然的城市。

12.①照应题目;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对比反衬;④逐层揭示人物性格。

(每点1分,共4分)

13.(1)曹医生是个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贪婪而势利的小人。(2分)

(2)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对爸爸和14床老太太的不同态度上以及爸爸对花的不同态度上。映衬手法:以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的红牡丹来映衬曹医生的性格。(只要答出1点并有分析即可得2分。回答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分析合理也可得分。)

14.(1)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2分)

(2)充分揭示人物性格:虚伪、势利、利欲熏心;(2分)

(3)揭示主题:鲜花已失去它应有的意义,人性也已被金钱私利扭曲。(2分)

15.(1)实写,爸爸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而绢做的牡丹却是长久的。(2分)

(2)虚写,爸爸的生命是朴实的,而绢做的牡丹却是艳丽而虚伪的。(2分)

(3)讽刺,作者借朴实无华的生命却敌不过虚伪而没有生命力的绢花,来讽刺当今社会人性扭曲的现实。(2分)

(二)青龙偃月刀:

(1)答: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煽油和染发,“师父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

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

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答: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2分)

②“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2分)

③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2分)

(3)答:①应该辩证地看待何爹的坚持。何爹传承传统的剃头技艺,不愿趋时随变,不肯敷衍应付,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有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2分)但是他墨守成规,不能将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导致生意一天天冷清,生计都难以维持,面临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仍然不知变通则是不可取的。(2分)

②要热爱传统文化,必须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以使其中的优秀元素得以传承。(2分)

(4) 要耍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使之适应当代社会

(三)1935年的羊:

(1)老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1分),他的身上具有勤劳、质朴、善良、憨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他却拿出政府补给他的其中的2000块钱送给学校,这既表现了他的憨厚、慷慨和知恩图报,同时也赋予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表现了瓦村学校的偏僻贫穷;(1分)②为小说结尾老旺捐款做铺垫;(2分)③为了刻画曹老师这个踏着老一辈的足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为改变瓦村贫穷落后面貌,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3分)(意思对即可)

(3) 无

(4)(8分)观点一:这样写是真实的,没有刻意拔高。①每当老旺看见“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他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从老旺性格发展来看,捐款之举顺理成章;②“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思情俺们忘不了”,捐款之举也符合老旺(也是大多数中国农民)憨厚质朴、知恩图报(包括对政府信守诺言的回报)的性格特点;③捐款之举与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是分开不的;④捐出2000元,“留下的那几千块,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更加突出了老旺捐款的合理性、真实性。

观点二:这样写不够真实,有些刻意拔高。①老旺家境极其贫困,从现实性看不捐款更合生活真实;②发现借条的当夜,“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从瓦村这一社会环境看,民风并非淳朴无瑕,因而处在这一环境中的老旺的捐款之举就有些不够真实;③从构思来看,这种捐款的结尾形式在不少文艺作品中都有,雷同较多,因而此文章显得有些拔高人物。

(两种观点均可。每答上一点得3分,答上两点得5分,答上三点即可得8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县长卖字:

1.①小说写莫县长书法好,是为下文作铺垫,莫县长是文章赞颂的对象,莫县长的字是真好,即使莫县长使用了一些手段,但是莫县长的字也是物有所值的,不会降低莫县长的形象。②推动力情节发展。正因为字好,才出现了下文的卖字事件。

2.关键是老板们听到了要建两座大楼的消息,他们有利可图,所以纷纷出钱买字,这是墨副县长的计策,既惩罚了那些不法老板,又完成了建校任务,一举两得。

3.莫县长是一个正直的干部,他不贪不占,不徇私情,他为了建校的事绞尽脑汁,是一个想干事的领导。他头脑灵活,做事有技巧,是一个开拓型县长。是小说赞扬的人物。(社会风气不正,莫县长为了筹集建校资金,采用了一些手段是情有可原的,这不会影响人物的形象)

4.答案示例:

同意。莫县长是为了解决建校问题,迫不得已出此下策,他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学生,莫县长卖字的对象是那些不法的老板,他们不愿为建校出力,让他们掏点钱也是应该的。同时莫县长的字还是可以的,有一定的价值,因为是拍卖所得,所以不是完全骗人的。

不同意。莫县长这种做法还使用了欺骗手法,是不对的。首先,莫县长建校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分管教育,建校是他的责任,他应该完成的。其次,换届选举到了,莫县长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所以,采用了非正常手段,这还是不对的。

高考衔接集训

(一)记住回家的路: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2分)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

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1)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答案即可得出。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要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中出现的形象的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大,不容易把握。

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解析注意“但”的转折,前后是两层意思。

(二)清晨,我们苏醒:

11.文章开头第一段表明时间是在“清晨”,一方面突出巴黎清晨行人稀少,天色灰暗,可能下雨,与法国的绅士和淑女们大清早在中国驻法领事馆前排长队的情景形成对照,表现了中国在欧洲人心中地位的提高;(3分)另一方面点明了文题“清晨,我们苏醒”,为展现下文内容和揭示文章的主旨作了铺垫。(3分)

12.欧洲人正逐渐改变对中国固有的无知或偏见,开始友好地接受逐渐强大的中国,并试图去了解一个苏醒了的中国。(3分)隐含作者对这一现象及其前景的肯定和期盼,希望能借此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化解歧见。(2分)

13.采用对比的手法。(2分)以二十年多前中国的年轻人悲观地看待当时的中国而纷纷出国学习与现在欧洲人排队签证到中国来作对比,表现中国逐渐强大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2分)以二十年多前中国文化出版业之落后与现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出版物之兴旺作对比,表现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地位的上升。(2分)

14.中国已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开始走向强盛;(2分)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道路宽广;(2分)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任重道远,需要扎实地稳妥地前行。(2分)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2013年新课标1卷),求解释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如何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有以下三个步骤: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 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这种表达技巧;

3、 指出此种表达技巧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对于已经指明表达技巧的题目可直接进入第二步作答)

设问方式:

1、 --句在全诗有何作用?

2、 --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3、 -诗在结构上有几个层次?

方法 点拨:对行文结构的考查,是近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命题者的命题切入点,一是开头,二是过渡,三是结尾。答题时要看清是在全诗中的作用,还是在上下文的作用。另外,注意诗歌篇章结构的有关知识:

1、 属于开头部分的作用:①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统领全诗;②渲染描写奠定基调;③作铺垫或伏笔。

2、 属于中间部分的作用:①承上启下,作过渡;②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3、 属于结尾部分的作用:①卒章显志;②以景结情;③ 总结 全诗,照应题目或开头。

应答步骤:先指出作用,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分条应答为适宜。

表达方式: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与之相关的有: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 诗人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3、 这首诗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

4、 如何从动静关系的角度欣赏本诗?

5、 本诗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

方法点拨: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而诗中最重要的是描写与抒情。描写的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相生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应答步骤:

1、 怎样描写(描写技巧)+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2、 抒情方式+用什么景抒(含)什么情(总分式或分总式皆可)+表达效果。

3、 先确定何种手法或方式,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广而言之,与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同一概念,包含表情达意手段手段的方方面面,诸如:描写方法、抒情方式、写景角度及景情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托物言志;动静关系(以动定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这里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是狭义的(我们答题时应理解为广义的,即所有的艺术手法),包括正衬与反衬,联想和想象,虚与实,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扬与抑,明褒实贬,以小见大及对比、用典、铺垫、悬念等。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2、 这首诗怎样抒发--感情的?(是怎样来表现--的)

3、 这首诗在手法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我们应特别注意对题干的审视,要分清是对整体发问还是对局部发问,而后结合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来判定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形成,然后指出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应答步骤:手法+手法的形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或情感)。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些)修辞手法?

2、 这首诗的--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艺术)手法?

3、 这首诗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方法点拨:在诗歌的表达技巧中,修辞手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如此喻(效果:生动形象)、拟人(效果:语言整齐)、排比(效果:有气势)、夸张(效果:给人以强烈冲击的感觉)、借代(效果:简练、含蓄),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等。其次,要掌握修辞手法答题的规范:先明确何种修辞,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的,最后阐释其表达效果(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或表达了何种情感)。

应答步骤:修辞手法+手法形成+表达效果(刻画了什么形象,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主要考查方向:

(一)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二)对寻常词语的口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

(三)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从语法角度、修辞角度和语言风格方面设题。具体有四种题型及其变格。

>>>

如何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一般说来,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长期的基本功,但就高考分数而言,经过最后15天的努力,较大幅度地提升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本方法

1、系统梳理语言运用和文言文基础知识,利用零散时间,切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集中阅读现代文10篇左右经典 文章 ,把握其文体特征、基本思路和命题倾向,并对经典题型认真训练,比较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找出差距,研究分析,找出规律,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3、集中研读涵盖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10至15个经典的 作文 素材,重点积累15句相应的 名言 警句,回顾自己中学以来的心路历程,整理以来自己最为关注并形成个人一定见解的问题、现象、理念等,研读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写几篇最能体现自己特点和水平的限时作文,从而提升 高考作文 的应考能力和信心。

4、认真完成3至5套经典语文试题,以保证试卷训练手感和速度(包括月考、模考)。

>>>

高考 复习方法

一、如何打牢“三基”

1.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以《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习的指南针,做到不超纲,同时,从根本上体会《考试说明》:

(1)切实理解对《考试说明》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了解、理解和掌握做到准确把握。

(2)同时注意对能力和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要求,深刻理解高考中的“通性通法”。巧妙的应用特殊技巧。

(3)高考中考察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主体,高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对各种能力的全面考察,如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所有能力的考察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其中运算能力是一个重点,它是对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它在考察数和式的运算得同时,以含字母的运算来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对算理和逻辑推理有很高的要求。对空间形式的观察与分析,对图形的处理与变换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察。

④数学科的命题特点是,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意对能力的培养,结合对近几年高考形式及高考题的分析,提供如下策略:

二、提前规划,全面部署

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有 措施 才能临危不惧。要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随着高考的临近,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丧失信心,最终导致考试失败。越到后期越要注意,要做到由易到难的深入,然后再由难到易得回归。

高考复习分成三个阶段已经是一个老话题,第一轮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第二轮是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时进行高考前的模拟训练。高考复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做题,而是学会做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1、第一轮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查遗补忘,梳理知识。在这一过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深刻、准确;(2)明确公式、定理的原理及正逆推导的过程;(3)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寻找它们的交集点。

这一轮的复习一定要把工作做细,通过这一轮的复习能熟练解答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能概括出各单元的知识点以及典型题型及其通行通法的主要解法,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形成解题的规范化。

2、第二轮

这一轮重点是要突破,整合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提高。可以针对第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知识弱点、整个考试过程中的出题重点、近年来高考命题的 热点 ,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察。在这一轮还要重点的针对规范化、分步得分、分情况讨论等应试技巧的训练。

第二轮要做好从知识单一到知识综合;从部分到整体;从掌握到应用;从纵向思维到横向应用这几点转化工作。

3、第三轮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全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集合近几年高考题的命题方向,进行高考前的热身训练。

模拟训练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身的实际,仿真性的要做几套适合自己的综合性的模拟题,目的不是“押宝”,而是进行综合性的提高。通时要注意对考试技巧的.培养,高考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临场发挥、应试策略、答题技巧的考察。

第三轮不仅仅是考试,做模拟题,更是要想法设法的“得高分”:怎样审题?怎样寻找解题方法?关键步骤在哪里?

1、重视课本教材,狠抓学生基础,立足中低档题目,降低复习的重心,注重复习的过程,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课本为基础,全面整合知识,总结方法,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抓知识点之间的“交集”,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重点。从基础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选题要精,方法要准,例题要典型,思路要清晰。

我们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注意训练的目的性,同时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注重基础。注意对选题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做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真正做到“解一道题,会一类题”。

每个学生的能力会有不同,但是高考中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影响很多考生的一大问题,所以我们做题时一定要多“回头看”,多及时的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时间安排建议

高一、高二两年基本完成新课教学,高三用一年时间进行全面复习,具体安排如下:将高中所学知识分成十章,于次年的三月初左右结束,结束后进行一轮验收考试。之后到四月底进行第二轮复习,即专题综合复习,四月底进行二轮验收考试。再到六月初进行第三轮复习,模拟高考强化训练套题。六月一日至六日调整心理,回到基础,准备参加高考。

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1)考试速度。考试讲究的是“任务完,时间到”而不是“时间到,任务完”,要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的训练,避免“小题大做”。

(2)计算能力。数学就得做题,做题就得运算,虽然近几年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并不是对计算能力降低了要求。要熟练、准确、简捷、快速的运算。

(3)学会表达。高考以中低档题为主,通过审题后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出来就显得重要了,因此,要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从开始就得注意规范化的表达。

>>>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整理大全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总结

★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方法和技巧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汇总

★ 高考诗歌鉴赏诗眼答题技巧整理

★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 高考语文诗歌实用答题技巧集锦

★ 语文备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诗词鉴赏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术语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语文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知识点分析

你的理解是对的,6的主语与2的一致是“作品”,不过1是作为2句的补充,可以加一个破折号来理解,就是用来阐述2句中的“细节”一词。或者你也可以逆向思考,先排出45263的顺序,然后再考虑1该放的位置——(就像这样的破折号)“微不足道的事物”正对应了“细节”。希望可以帮到你。

 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知识点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虽然占分值不高,但会经常出现在考题中。我下面为大家分享高考语文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知识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仿用句式要仿照所提供语句的句式特点,新造一句或几句类似的话。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常见修辞手法为八种。正确运用指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①考查重点突出。仿用句式考题较多,且都无一例外地和修辞结合。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修辞主要是排比、比喻、拟人等。如2016年仿句主要考查了比喻(全国、辽宁、山东卷)、排比(天津卷)、拟人(课标全国卷)和对偶(四川卷)。

 ②开放性、综合性强。答案不唯一,常与修辞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如2016年天津卷,2015年全国卷、辽宁卷等。

 ③题型稳定。全是主观题,2016年侧重仿句(2015年曾有仿词、仿语段)。

 真题体验

 1.[2016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没有理想,人生就如白纸,无论怎么描绘,都只是看不到色彩的肆意挥洒;(2)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枯藤,无论怎么伸展,都只是看不到绿意的无力求索;(3)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枯井,无论怎么汲取,都只是看不到清泉的胡乱探寻。(比喻正确给2分,构成排比给2分,内容贴切给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要从话题、句式及修辞三个角度对仿句进行分析。要求另选话题,在句式上两组分句是假设关系,修辞上要使用比喻,关键是后两个分句要与前面的本体与喻体特征相符,情境一致。要善于联想、想象,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2.[2016课标全国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胡杨在飞沙走石的沙漠里屹立,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忍耐;小草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生长,意在告诫我们:不要自卑。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本题时,要选好同类的两个对象,使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要注意内容恰当贴切,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考点精讲

 考点一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是指仿照一种句式再造一个或几个与之相一致的句子。重点是明确要求,看透所给例句(包括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达角度、表述语气等)的特点,搞清仿句与例句间的内在关系及衔接点;难点是弄清所给例句的隐含信息,把握例句的内涵,保持仿句与例句之间的一致性及意蕴的吻合。一般情况下仿用句式是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结合在一起考查的。有些仿句题就有提出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的;即使有的题目没有明确提出,在解答时也应该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

 仿写句式应遵循五个一致。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仿写,只要弄清原句特点,把握一定的规律,如五个一致,仿写的内容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

 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句子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示例: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1)话题一致。即明确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如该题要求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

 (2)主旨一致。即理解原句含意,特别是隐含之意。如该题意在从正面强调时间知识或兴趣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哲理性和启发性。

 (3)句式一致。仿写的句子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形式上具有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注意句子结构形式要与之高度一致。如该题的基本句式可以视为:话题+比喻性判断+条件+结果。

 (4)修辞一致。《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要求。因此,不管题目是否给定要求,仿写前都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如该题示例中的水与沙是暗喻,而勤奋地挤又与不太在意形成对比,仿写应当符合此项要求。

 (5)情调一致。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色彩要和谐(包括语境色彩和感情色彩),体现出原句词语的褒贬雅俗,感情的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如该题示例喻体平实、语言朴素、语气恳切、意味深长,仿写的句子也应力求有此效果。

 考点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修辞手法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等一起考查。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也会涉及修辞手法的考查。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要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种类、特点和作用简介如下:

 一、比喻、比拟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构成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对事物的强烈感情,能引起共鸣。

 三、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扩大夸张;②缩小夸张;③超前夸张。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四、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正对;②反对;③串对(流水对)。

 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五、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成分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六、设问、反问、反复

 (一)设问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自问自答;②问而不答。

 3.作用。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用在文中,承上启下。

 (二)反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问而无答的反问;②问而有答的反问。

 3.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感情。

 (三)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连续反复;②间隔反复。

 3.作用。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分层次。

 以上是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知识点的所有内容,希望考生可以融会贯通,轻松掌握。

文章标签: # 高考 # 一个 #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