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语文第一题及答案-高考语文第一大题

tamoadmin 2024-08-16 人已围观

简介1.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答案2.2010年高考海南语文试题的答案3.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及大综合试题答案4.2011年高考语文卷各题,及答案,急需啊!!能下载的5.跪求2010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老师叫做的,帮帮小弟吧.......6.历年高考语文附加题及答案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答案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解析辽宁省沈阳市沈阳

1.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答案

2.2010年高考海南语文试题的答案

3.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及大综合试题答案

4.2011年高考语文卷各题,及答案,急需啊!!能下载的

5.跪求2010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老师叫做的,帮帮小弟吧.......

6.历年高考语文附加题及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答案

高考语文第一题及答案-高考语文第一大题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二中 王启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普通话常见字读音的正确识记。A.“长歌当哭”中的“当”应读作“dàng”,B.“吮吸”中的“吮”应读作“shǔn”,D.“脑髓”中的“髓”应读作“suǐ”。语音考查的重点设在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多音字、常见常用字上。字音误读一般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误读上,今年侧重在考查声母、声调的正确读法,明显关注了学生日常语言的运用能力。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常用词语字形的识记。其中有8个合成词8个成语,都属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每一项都仅有一个错别字。A项中“再所不惜”的“再”应写为“在”,B项中的“细水常流”中的“常”应写为“长”,C项中的“赋与”中的“与”应写为“予”。

字形考查的重点设在易混字字形上,以音同或音近的异形字为改错的主体。辨析的方法一般有四种:音辨法、形辨法、义辨法、结构辨析法。像A项中的“再所不惜”可以用形辨法,B项中的“细水常流”、C项中的“赋与”,都可以用义辨法进行分辨。本题所出现的词语与成语,都在“常用字”考查的范围,或在教材中出现过,或在平时的学习中习见习用,因此体现了良好的导向性——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也”副词,意思为“同样”,“既是”与“也是”搭配,是并列关系,“更”是副词,意思为“更加”,若与“既是”搭配,则是递进关系,结合语境看,此处强调的是方永刚的“行”,所以用“更”。“躬身”意思为“弯下身子”,一般用于书面语,而“躬行”也是书面语,意思为“亲身实行”,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方永刚是一个“行者”,脚踏实地,所以应该用“躬行”。“体现”意思为“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而“发挥”有两个含义,一个意思为“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一个意思为“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根据句意,此处强调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是感受得到的力量,所以与“发挥”的第一个意思比较搭配,应选“发挥”,故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熟语的理解和运用。A项中的“薪尽火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意为“柴烧尽了,火种却可留下来。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原文强调儒学是由孔子所创立,经过漫长岁月得以延续发展。所以用“薪尽火传”来形容孔子的学问代代相传,比较恰当,语境合理。B项中的“无可置疑”意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多用于肯定句中,原句用在了否定句中,与原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协调。应将“不应”改为“是”。C项中的“大人不见小人怪”比喻“大人胸怀豁达,对地位低的人的过错能原谅、宽容、不计较”。此处是想说对方管事太多,所以与语境不和,应换用“扁担上睡觉,管得太宽了”。D项中的“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人”,结合语境看,原句语境是对龙骨重视,所以属于使用不当,应换用“独具慧眼”。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病的辨析。A项属语序不当,应将“化石”移到“牙齿”后。B项属成分残缺和赘余,“关注”后少了宾语,应在“配置不合理”后加“……的现象”,并将“造成新的配置不合理”的“造成”删去。这样“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新的配置不合理”三个词组的结构就都是主谓短语,共同修饰“……的现象”。D项属逻辑不当,“指挥”应改为“操纵”。

常见的病句类型一般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今年测试重点放在了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不合逻辑上,考生在做语病辨析题时,如能将平时所做的病句练习细分类别,对经常出错的类型反复强化,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筛选和理解的能力。A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6行的“‘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B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3~5行的“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 C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4行的“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据此可以断定D是错误的。此类题的解答方法主要在于结合问题锁定文本的相关区域进行关键信息的概括分析,把握全文是前提。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答案区域在第3段第7~8行。A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3行的“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即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概括地说即“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应遵循技术的社会逻辑”,因此断定该项是错误的。B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8~9行的“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该句的意思就是强调技术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手段,结合题干来看,与此句刚好对应,所以该项正确。C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1~2行的“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结合题干来看,该句“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的说法就是错误的。D项对应文本第3自然段第2行和第7行的“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D项的意思与所对应的区域的意思不对应,因此断定D项是错误的。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概括分析与整合能力。A项概括了文本第1~3自然段的内容,符合作者的观点,所以是正确的。B项的观点是第1自然段中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的,不是作者的观点,所以该项是错误的。C项的观点是第2自然段中学者弗洛姆的,也不是作者的观点,所以该项也是错误的。D项的观点“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的说法没有根据,更不是作者的观点,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这道题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文段的抽象概括与分析上,D项是干扰项,如果不细致的话,很容易选D项,所以关键是准确把握住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再加以细致辨析。

三、(12分,每小题3分)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B项中的“然”是通字,通“燃”,意为“点燃”,结合语境看,原文是针对天下那些勇于与他人搏斗却怯于见到强盗的人,指出他们遇敌时,战战兢兢,发火器,再三再四都不能点燃,而原题的解释与语段义相去甚远。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中的“举”,在中学课本常见的意义基本是“举起”“发动”“推举”“占领”“全”等,本段中的用法应该说并不常见。B项中的“然”,常见义有“燃烧”的用法。C项中的“烛”有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照”。D项中的“武”,中学课本常用意有“武力”“勇敢”,“步”的用法很少使用。所以该题考查的有点偏,超出了一般学生常用的知识范围。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该题所出的虚词都是该语段出现的。A项中的“以”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2行,第1自然段第3行。都是介词,意思分别为“用”“因为”。B项中的“于”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7行,第4自然段第4行。都是介词,意思分别为“在”“被”。C项中的“而”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4行,第4自然段第4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表“因果关系”。D项中的“之”出自文本第2自然段第11行,第2自然段第13行。都是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筛选信息的能力。从原文看,冉氏烹狗的原因主要是那条狗“伤行人勇,见盗贼怯”,结合语段看,①句对应文本第1自然段第1行,表现狗的凶猛。②项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14行,表现狗欺软怕硬的特点。③句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6行,写出作者爱狗的原因。④句对应文本第2自然段第3行。表现狗的强悍、凶猛。⑤项对应文本第1自然段第2行,写狗给主人带来的麻烦。⑥项对应文本第1自然段第1行,写冉氏家有条凶狗。结合原题所问仔细辨析,C项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排除法,找出与题干有关的信息,比较辨析,得出结论。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筛选信息并能准确判断的能力。从原文第2自然段看,冉氏烹狗的原因主要是“搏行人则勇,见盗则怯”,结合原文第3自然段看,作者否定了那些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的市井无赖,认为这些人与这条,狗被烹,不值得奇怪。所以A项是错误的。这道题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文段的概括分析上,B项是干扰项,关键是准确把握住文中各段的段落大意,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细致辨析。

四、(22分)

13、答案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解析“曰”后一般要停顿,或是某人说,或是引用他人的话,总之要揭示其中的内涵。从原文来看,应在“战”“烹之”“嘻”后停顿,意思才完整明确。文言文断句用以考查考生文言识句并正确断句的能力。方法:准确理解文章,明确文言语法、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特点,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习俗、典故等。

14、答案(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1)句译出大意给1分,“患苦”译为“厌恶”“不满”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以……为忧”“以……为苦”也可。(2)句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2006年翻译是三道小题,2007年,减少为两道,体现了务实求新的精神。此类题考查的多是有重要的语言现象的句子。如(1)句“患苦”,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句的“所以”“为”“仓卒一旦”分别是“……的原因”“因为”“匆忙紧急”。这些用法必须是在理解原文语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答出,因此该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15、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题考查的是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理解。这道题答题要点主要在抓住诗句的景色描写,判断各自的特点。王维诗第二联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照应题目“秋夜独坐”中“秋夜”的景色特点,周弼诗第二联有“门外不知春雪雾,半峰残月一溪冰”可知写的是“春夜”之景。从手法上看,王维诗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来衬托堂屋的静。(2)题考查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王诗首联有“秋夜独坐悲双鬓”,周诗首联有“不闻更”“独坐书床”,可见,王诗是感叹时光易逝、内心非常孤独悲哀,周诗则反映了全心读书、陶然自得的心理。再联系各自诗中景色的特点,王诗草木零落昆虫哀鸣,周诗“不知春雪霁”,推知作者读书极为投入的安适心境。古诗鉴赏角度的较多,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很重要,其次是字句。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字词是把握形象与意境的关键,它也是分析语言风格、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前提。

16、答案(1)星垂平野阔(2)羡长江之无穷(3)茶馆 (4)巴尔扎克

每空一分。如果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四个小题的默写内容都出自课本。这是本次命题的一个亮点,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常见的基本常识,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五、(21分)

17、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认真揣摩上下文意,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与感情脉络。可以发现,此题关涉到结构、内容等两方面的思考,首段大意是秋去冬来,花木凋零像人的年华在消失。据此可分析出为下文“炉火”出现做铺垫,也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象征义做伏笔。答此类题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二是对下文及文章主旨起的作用。

18、答案感伤(感伤之情)一感动(温馨之情)一感奋(激昂之情)答对1层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概括能力。联系文章整体,理清感情变化与相互关系的关键段,确定对应的语句仔细分析其含义。表现情感的段落集中体现在第1自然段第4行“叶子默默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第2自然段第2~3行“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在第4自然段第6~8行,“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第5自然段第2行“炉火以它的体温温暖我……像是为我欢呼。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第7段第4~6行“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第8段第3~5行“篝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第9段1~4行“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据此,表达的情感可归纳出有感伤、温暖、受鼓舞等变化。

19、答案这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各1分)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1分)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表达技巧运用与分析的能力。大多数考生对比喻与拟人手法都能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但4-5两段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还是衬托手法,存在分歧,一部分学生答的是衬托中的反衬手法,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比、衬托手法都答了。其实答对比与反衬都对。解答此类试题,要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并善于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

20、答案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2分)“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2分)也使行文富于变化。(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文体特点的感受品评能力。从散文特点看,写“火箱”和“篝火”,扩大了炉火的表现范围,深化了炉火的精神,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点。“深化了炉火的精神”,就是“丰富了‘炉火’的意蕴”;散文“形散”就体现了行文变化。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不同文体的特点会在不同风格不同情境下展开,要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使文体特点落到实处。

21、答案不是。文章有怀旧情绪,但并非全文主旨。(1分)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主旨分析概括能力。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联系文本整体,文中的回忆是扩大炉火的表现范围,不仅仅是怀旧。“炉火”具有象征义,代表着希望、勇气、性格、精神等。这样可以得出结论。抓住文中象征手法的特点,深入把握炉火的深刻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六、(11分)

2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3分)

答案④①⑤②③

(5句全正确给3分,连续4句正确给2分,连续3句正确给1分,其余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表达应用能力。根据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分别找出意思联系紧密的句子排成组。①⑤、②③应是一组,接着看④适合排在哪一组比较合适。结合句意看,放在①⑤前比较合理。今年该题判分的标准很灵活,这是一个亮点。做此类题的方法,找时间或事理上的联系,化整为零,确定句子的排列组合,然后再化零为整,统一组成一段完整的话。

23、答案共同点:都在增长。(1分)不同点:中国是稳定性增长,(1分)世界是起伏性增长。(1分)评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应用与转换能力。从图表看,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呈上升趋势,世界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上升缓慢。据此得出: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平稳呈上升趋势,改革的效果显著。做此类题要精读细审,弄清要求,数据对比要把握好。否则就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24、答案示例:

①如果我是一只大鹏,久久地在地面上盘旋,我一定坚定我的信念,更高,更高,更高……

②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姗姗地在枝头上流连,我一定放开我的歌喉,歌唱,歌唱,歌唱……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判分标准是暗喻、拟人、反复三种辞格模仿正确给2分;句子通顺,结构完整,无错别字给2分。答此题要注意两点:①明确试题要求,注意有哪些修辞手法。②明确几个句子,彼此是什么关系。

七、(60分)

25、解析“我能”这个题目内容平易、稳妥,切合成长中的高中生的思想实际,考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很大。文体要求的开放,也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地选择,避免了考生往一种思路上走,造成模式单一的状况,应该说作文的导向是正确的。可写的思路可谓丰富多彩。可以联系现实中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如刘翔、袁隆平等,剖析他们精神的共性——敢于向事业的颠峰和困难挑战,以自己顽强的拼搏,向世人证明——我能。还可以从历史人物——李广、范蠡、诸葛亮、苏武等身上,去读人生的酸甜苦辣,敢于说——我能坦然接受,我能重新崛起。从而明白了人生需要承受。还可以联系自身成长的经历,感受到信念的背后是对自我的肯定——我能……作文可以有理性的思考,有辨证的分析,有意境的烘托,有故事的渲染等。防止宿构,偏离文题,另起炉灶,如把命题改成话题,标题换成“我能发现美”,尽管也有命题“我能”的字眼,但多少还是有改题之嫌。或者抛开“我能”,大谈生活中有美,最后说我能发现美,这样写基本上也是跑题,是不符合要求的。

2007年《考试大纲》仍然体现了对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考生只要平时观察生活、勤于练笔,相信会有收获的。本次命题对写作的能力要求也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今年作文评分的标准也基本没变。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010年高考海南语文试题的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9分)

1. C(“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一句错误,文中只“书”说了“影响深远”,别的没说)

2. A(“是用汉隶笔法”应为“”是用真书笔法)

3. D(“只是……才为世人所推崇”一句错误,无名书法家作品是因为不为人知而不著名,并不是因为他们地位低)

二、(36分)

(一)(19分)

4.C(趣:赶快)

5. B(②是贼寇的话,是侧面反映花云勇猛,④⑥表现花云被俘时的忠贞气节) 6. A(“元帅朱文逊战死”一句不符合文意,朱文逊是破城前战死的,而不是城破时战死的)

7.(10分)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没有死去。

(二)(11分)

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思乡之情。

(三)(6分)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而伯乐不常有 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25分)

11. (25分)

(1)C给3分,D给2分,E给1分,A,B不给分

(2)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意思答对即可

(3)①补充叙事,集中提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 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

② 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

③ 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 抓住“保护人”时刻都想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

② 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

③ 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 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蔓不枝

② 以“保护”与“不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③ 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适合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四、(25分)

12.(1)B给3分,E给2分,C给1分,A,D不给分

(2)①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②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3)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4)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① 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

② 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① 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

② 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

③ 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① 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

② 竞争对手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适合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五、(20分)

13.B(错误的是B项,因为“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众多。A项“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C项“少不更事”: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D项“讳莫如深”:原指事情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14. D(A项属于句式杂糅,“最主要的原因”和“……造成的”重复;B项属于动宾搭配不当“提出”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不搭配;C项属于成分赘余,“道路”和“交通”属于同一概念)

15. C(①③句说得是地理具体位置,⑤句说得是大致的地理区域,②说得标志特点,④说得是海拔特点,⑥说得是气候特点,根据逻辑关系,介绍一个地方应先介绍地理位置,然后是各方面特点,所以应该选C项)

16.(5分)

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么

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④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7. 略

作文 略

参考译文:

花云,怀远人。面貌奇伟且皮肤黝黑。骁勇善战,无人能敌。至正十三年,他提着宝剑在临潼拜见明太祖,太祖认为他很有才能,于是派遣他率领军队攻打城池,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太祖打算攻取滁州,率领数名将士前行,花云跟随在后。突然遇到数千个山贼,花云在太祖身边保护,拔出剑来骑马冲入敌营。山贼惊呼:“这个黑将军太勇猛了,我们抵挡不住他的锐气。”太祖的军队一到达就攻克了滁州。太祖渡江,花云先渡。没多久就攻克了太平。花云凭借他的忠贞和勇猛在太祖的宫禁中担任警卫。后来又升任禁军总管,巡行镇江、丹阳、丹徒、金坛都攻克了。在经过马驮沙德时候,在路上遇见了数百名山贼拦路挑战。花云一边走一边打了三天三夜,就把这些全部活捉或者杀死了。太祖在太平马上设立了枢密院。让花云做院判。命令他去攻打宁国。大军陷入乱山泥泽之中八天,寇军相互在要塞栈道上结集。花云手持长矛击鼓出战,杀死敌军成百上千,身上却没有中一箭,回到太平。陈友谅率领水师来犯,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寇军攻城三天也没攻下。后来凭借大船趁涨水的机会沿船尾爬上城墙,太平陷落。寇军俘虏花云,花云用尽全力大喊,绳子被他挣断,他起身抢过护卫的刀,杀了五六个人,大骂道:“你们根本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为什么不赶快投降。”寇军大怒,打破了他的头。把他绑在船的桅杆上乱箭射死。花云仍然大骂,直到死骂声依然雄壮。年仅三十九岁。太祖即位吴王,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设立忠臣祠祭祀他。在前线战势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祀祖宗,拉着三岁儿子的手,一边哭一边对家人说:“太平城破,我丈夫必死,我也不会在这个世上独活,但是不能让花家无后,你们应当好好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花云被俘后,郜氏跳水而死。她的侍女孙氏把她埋葬后,抱着孩子还是逃亡,被劫掠到了九江。孙氏半夜投宿到了一个渔家,摘下发簪和耳环嘱托他们要把孩子抚养长大。等到汉军大败之时,孙氏又偷偷地把小孩接走渡江而行,途中遇到了溃败的军队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他们靠着断木漂浮进入了芦苇洲中,集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没死。过了一年到达了太祖所管制的地方。孙氏抱儿痛哭拜见,太祖也跟着哭了起来,把小儿放在膝盖上说:“名将的后代。”赐名字花炜,他的五世子孙拜见世宗。封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设立祠堂拜祭。

2006年广东高考语文及大综合试题答案

2006年高考语文

1.D 2.A 3.D 4.D 5.C 6.B 7.D 8.C 9.B 10.A 11.B

12.(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3)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13.(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4.(1)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①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小石潭记》《愚溪诗序》《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传》等

15.窗台上:衰败的藤草

书桌上:玻璃灯罩、苏格拉底的小雕像、一丛笔杆、四方的镇尺

书架上:《傅雷文集》、泥公鸡

16.抛: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

(其余两个略)

17.(1)答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2)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18.要点提示:“神奇”一是指在夕阳光线的照射下使书房中的所有事物都分外美丽,创造了无比神奇的境象。二是夕阳照射在书架和书桌上,让我展开联想,思索艺术与人生。

19.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20.答题要点:在大量地观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相关的科学定律,通过实践检验形成科学理论,凭借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演绎、推断诸多现象,预见发展趋势。

21.作答要点:

(1)要注意抓住“放漂”一书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如内容的、主题的、语言的、手法的,等。

(2)为能有效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可考虑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3)除了简要评介图书外,还应有提醒其他读者继续参与该活动的内容。

(4)注意按要求控制字数。

本文地址: ://bbs.qq/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21:10722&messageid=17692 复制

-

2011年高考语文卷各题,及答案,急需啊!!能下载的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跪求2010重庆语文高考试题答案,老师叫做的,帮帮小弟吧.......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答案:C(A鞠—掬;B“纤”读xiān;D肩—奸)

2.答案:D(A.韵致:风度韵味,情致;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D.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D项的错误在于语意不合语境)

3.答案:A(后面几句是四个连续的问句,所以“都有什么样的鸟”和“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之后都应加问号)

4.答案:A(此题要结合前后文的语意应该相衔接,并注意横线中的几个句号分清几层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排除法。第一处选填④与②句都不能与前面的语意很好地衔接,因为第③句是对“成熟的向日葵”的赞美,故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第②句交代对象“我家的这几株初出茅庐的向日葵”,⑥⑤①④句是对其具体评述,而D项把第②句放入①⑤与⑥④之间显得语意混乱,所以选A更好)

5.答案:B(枝蔓状城市指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体系;据倒数第三段,应是“市区”即主城区)

6.答案:D(据末段,应指美国的大落杉矶都市区和波士顿城市区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后的演变趋势,不属于“后现代演变”)

7.答案:C(A有些方面差别缩小,有些方面差别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无依据;D劳动力低廉化文中无据)

8.答案: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9.答案: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10.答案: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古代“”一般用“囚”字,“犯”并非是“”,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望文生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予时也。(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

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3分)

参考译文:(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冬于严寒的冬季,集市上不能买到(鳜鱼)。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

参考译文:(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著有《灵芬馆诗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续集》八卷,《杂著》二卷,《杂著续编》四卷,《江行日记》一卷,《樗圃消夏录》三卷,《灵芬馆诗话》十二卷,《续诗话》六卷,及《蘅梦词》、《浮眉楼词》、《忏余绮语》各二卷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12.(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菩萨蛮·北固题壁》赏析:

赏析:这首《菩萨蛮·北固题壁》是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兼书法家郭麟所作。这首词在形式上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江流绕着群山盘旋流逝远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写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却似乎要百般阻拦,但却终究奔流而去。

释义:上天(大自然)要让江河流下去,但旁边的青山却想要江流停下来。谁不替江流发愁呢,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头啊!远处的船帆如飞鸟一样的落停了下来,船停泊不动的时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显得无力和自作多情,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译文为草根博览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郭麟:(1823~1893),字子嘉,自号望三散人。清末学者、书法家,潍县(今潍城区)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他幼承家学,酷爱金石文字,栖居乡间,悉心考古,精研六书。数十年搜罗金石不辍,鉴赏能力为陈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随俗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份外之财毫厘不取。虽贫困,而不移其志。

他曾被郭熊飞聘为家馆教师,随其宦居南北10余年。返籍后,于城西杨家庄置田10余亩,筑舍居住,名为“杨峡别墅”。因住处濒临大于河,居室名“听渏山房”。他隐居乡间,埋头著述,并于荒冢破寺中、断碣残碑间,剥剔苔藓,搜集古迹金石文献,10余年得90余种。自乡居后,六七年不入城市,更不与缙绅交往。独于考证篆籀,辨别碑版真伪时,与陈介祺共相研讨。补订得232种,辑为8卷,名《潍县金石志》。晚年寄居妹家。1883年(光绪九年),侍郎汪鸣銮视学山左,慕名来访。他为之缕述详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汪明銮为之倾服。汪见他著述甚丰,却因家贫无资刊行,欲赠金相助,他辞谢。汪又欲为之请、授之以官,他亦辞谢。最后,汪鸣銮执意留金作为写书费,并允为校刊诸书,郭麟才起谢。为使近30卷著述,能尽快问世,他历时3月,力疾校雠完成后,因汪被罢官归里,致使该书未能出版。他耗费多年心血,其著述因无力出版而被埋没,深为痛心,忧郁成疾,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含恨去世。临终前,将遗稿悉付友人王承吉。

13.答案:(1)磐石无转移 (2)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3)不霁何虹? (4)自胡马窥江去后,

(5)“四六”。 (6)《墙上的斑点》。

14.参考答案: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

15.参考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与我的观察和推测。

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16参考答案: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17.参考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

(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18参考答案:有语病的一项:是(2)。在“泄漏”后加“的”。

(说明:(2)句后面两个句子缺主语,“步步逼近”和“产生”的主语本来应该是“石油”,但从前边的句子看“石油”作了“泄漏”的宾语,造成了后面两句的主语不明,所以要加“的”,让“石油”作主语,句子的语意才会明确。但是,第(1)句也有问题:“一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歧义,是延伸到中国东部还是中国东部的平原,相应后句的主语是“这之间的区域”还是“这之间的平原”。)

19参考答案:①你应感激别人的帮助;②你应理解别人的拒绝;③你应珍视别人的付出。或者:①别人做事时,你应该感激;②别人不做时,你视为正常;③别人付出时,你视为恩赐。或:①别人为你做事,应该感激;②别人不肯帮你,视为正常;③别人为你付出,视为恩赐。(应该说此题出得巧,既涉及到压缩,也涉及到句式的变换与调整,但学生很可能只从压缩方面思考)

20.参考答案: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

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登高略。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涉远谋。

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精神抖擞登高略。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斗志昂扬涉远谋。

千里为重,坚韧红岩精神存。广大为庆,献身歌乐品质在。

千里为重,两江碧水热情慷慨。广大为庆,四围青山执着稳健。

21.参考答案: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历年高考语文附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文章标签: # 答案 # 考查 # 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