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城市与城市化高考题_有关城市化的高考题

tamoadmin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2.一道高中地理题目,人文地理城市化的,请教,急求解析!!3.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快速扩大 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  .4.下图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 小题1:D小题2:C 试题分析:小题1:从“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

1.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2.一道高中地理题目,人文地理城市化的,请教,急求解析!!

3.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快速扩大 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  .

4.下图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

城市与城市化高考题_有关城市化的高考题

小题1:D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从“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7年我国城市人口年增长率虽然有波动,但始终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始终在增加,故答案A错误,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相反,故答案B错误,从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年增长率来看,城市化水平增速一直较快,故答案C错误,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故答案选D。

小题2: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1982~2007年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因此在此期间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故答案选C。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英文名称:urbanization 定义1: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城市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

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城市地区的过程。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

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大城市中心市区郊区人口向外迁移,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逆城市化也称城市中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面对浑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如美国、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表现: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主要原因(保障因素): 1.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较好。 2.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 3.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 4.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 5.电子工业的布局条件是人才和交通,不需依托大城市,工业布局出现由集中趋向分散的格局。

再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 老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弱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的再城市化。

正常的城市化

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一道高中地理题目,人文地理城市化的,请教,急求解析!!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它也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基础学科。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地图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怎么复习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⑴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 文化 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⑶上海市的发展:

A、优越的区位因素:①便捷的交通;②广阔的消费市场;③高素质的劳动力;④宽广的经济腹地;⑤充足的商品供应;⑥丰富的农副产品;⑦雄厚的技术力量。

B、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C、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①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②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④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建设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⑷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⑸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A、两大问题:①交通线路拥堵;②交通环境污染

B、 措施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④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⑺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8)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

高中地理大地图相关知识点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

高考地理怎么复习

1、一本充实的笔记有时甚至可以胜过十本习题。我的建议时,在第一轮复习时,准备一本 笔记本 ,在老师上前一个晚上将知识网络构建抄到笔记本上,边抄边记忆。结合课本,在自己认为是重难点的地方画记,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听记,同时将老师所补充的内容补充到笔记本上。

2、 高三地理 课后,可以将你认为有用的图表剪贴到你的笔记本上。当然,在你遇到你不清楚的概念时,你也要进行补充和解释(比如,对于大陆气团这一概念你不清楚,你就可以在旁边用 其它 颜色的色笔写下他的特点:水汽含量少,较干燥。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对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更为了解)。

<<<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 城市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地图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集锦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快速扩大 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 &nbsp.

1.B正确。

A.甲国的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同时期,甲国城市化率明显低于工业化曲线,所以应该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A表达错

B.乙国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20以下人口比例21.3%,而65岁以上人口达16.3,老龄化太严重,劳动力不足,有大量外来劳动力迁处。正确

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小 ——乙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乡差别小。错

D.乙国的工业化水平低于甲国——同C

2.C正确

A.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明显滞后,需加快。所以错

B.乙国应禁止外来移民进入——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要放开外来人口迁入。所以错

C.甲国应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正确

D.乙国应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一方面鼓励生育。D错

下图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

A

试题分析:

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一些地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导致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压力增大,并使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生大量城市问题。故A正确。

小题1:B

小题2:B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特征,起步于二战后,水平低,但发展快。分析图中M1和M2曲线的变化。由于M1一直大于M2,故可确定M2代表欠发达地区。符合的是B项。

小题2:由图可知:世界城市人口总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图中显示M2从1925年前后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图中N1和N2表示两类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20世纪20年代中期N2所占比重达到顶峰;在20世纪70 年代中期两条线相交,即所占比重持平。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世界城市化水平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重。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国家城市化特点。

文章标签: # 城市 # 城市化 #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