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曾经当年的高考状元,昔日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高考史上最厉害的何碧玉和王端鹏,10年后的发展如何?2.24年前,湖南状元以538分上清华,毕业后拒绝同学聚会,如今咋样?3.山西历年高考状元4.中国高考最牛状元,总成绩749分差1分满分,如今的现状如何了?5.山西30年状元调查 他们的成就并非遥不可及 (2)6.放弃北大保送,却被国外11所名校拒绝,当年的高考状元李泰伯现在如何?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上清华神童何碧玉。为什么他后来

1.中国高考史上最厉害的何碧玉和王端鹏,10年后的发展如何?

2.24年前,湖南状元以538分上清华,毕业后拒绝同学聚会,如今咋样?

3.山西历年高考状元

4.中国高考最牛状元,总成绩749分差1分满分,如今的现状如何了?

5.山西30年状元调查 他们的成就并非遥不可及 (2)

6.放弃北大保送,却被国外11所名校拒绝,当年的高考状元李泰伯现在如何?

曾经当年的高考状元,昔日高考状元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上清华神童何碧玉。为什么他后来招致批评?

高考,我们青春里一个美丽又恐惧的词。现在,它承载着一群人的热血和梦想,它见证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少年的拼搏;现在,十二年的学习负担太重了,它总是摧毁我们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普通人,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经历高考。就像独木桥,后面是千军万马。大家都想冲过去,其中落水的人很多,自然也不乏成功通过的人。但无论谁回头看,都是惊心动魄的经历。

但是造物主有大智慧。他创造了一大批平庸之辈和少数天才。20年前的河南状元何碧玉,是创作者的完美之作之一。

当我们为高考独木桥而战的时候,这个14岁的女孩已经高考了,以750的高分考上了清华。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让人吃惊。

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在地,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新乡石油小学。1996年,何碧玉才上小学五年级。然而,10岁的她就已经进入河南省唯一的超常教育实验班——3354新乡一中初级班,成绩优异。

在那里,何碧玉和一群同样才华横溢的少年用了四年时间,学习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当我们还在皮绳跳的年纪时,何碧玉就已经和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何碧玉参加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以75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河南省理科状元。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一时间,何碧玉成为河南高考史上的神话,成为被历史铭记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孔融四岁而让梨,项橐七岁当孔子老师;甘洛十二岁为丞相,曹冲六岁将为大象;老子十岁先知,李贺七岁能背诗。

就像何碧玉一样,从小就才华横溢,是众人眼中闪耀的明星,魅力无穷,成为世人羡慕和追求的对象。你可以说上帝是偏的,但普通人从出生起就和他们分开了。

2000年,何碧玉成为清华正式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四年里,何碧玉并不自大,她依然努力学习。在清华的图书馆里,一直有一个小小的身影,那就是何碧玉。

图书馆是何碧玉最常去的地方。虽然她比很多人都优秀,但她从不浪费时间,每天都让自己充满知识。但是不要以为何碧玉是这样的书呆子。她不仅爱读书,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了很多爱好。

虽然她很年轻,但在大学里她变得越来越独立。她不是盲目学习的学霸,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学霸。

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老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外面的是未知的,里面的是已知的。知道的越多,你的圈子就越大,圈子的周长就越大。所以,你接触未知的空间越大,你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事实就是如此。越是优秀的人,越能看出自己的无知。他们的眼睛经常用来看自己,所以他们会有不断的求知欲。大多数平庸的人的眼睛都是用来看别人的。普通人总会看看别人有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他们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却很懒。他们往往一辈子对事物知之甚少,却自以为很充实。

何碧玉是一个审视自己的人。她在傅盛的认知三部曲中提到的第三和第四认知境界: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我们大多数人站在一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很快,四年本科顺利结束。那时候,何碧玉才18岁。毕业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她去了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学习。2009年,24岁的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然而,这个年轻的医生并没有停止她的脚步。她继续开辟自己的道路,探索以前没有去过的领域。后来,她成功加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何碧玉出国后一直在美国发展。面对媒体关于她为什么不回国的问题,她表示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自己的研究项目,所以会继续选择留在美国。2016年,何碧玉加入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担任助理教授。

但是何碧玉曾经说过要回国。曾经被无数学子顶礼膜拜的河南神考官,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网络上有大量声音指责她,说国家培养了十二年,最后却去造福外国人民,指责她不爱国。但也有人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共享,科研的福利被用来造福全人类。

但正因如此,有人认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对于何碧玉留在美国,很多网友认为她只是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忘记了自己的中国身份。但事实是,何碧玉从未改变过国籍,她今天依然是中国人。

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传奇,我们总是对她充满希望。我们期望看到一个有光的人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当一个传说在我们眼中不遵循一个轨迹,我们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但我们都不是何碧玉。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她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她选择在美国还是中国发展是她个人的权利,外人无权批评。

就爱国主义而言,观点总是不同的。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总是异常强烈,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历史书上记载的屈辱。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国曾经因为弱小而被严重打压。

所以我们强烈希望中国能够强大。

一点,再强一点!所以我们谈起钱学森总是满脸的敬仰,因为一个排除万难坚定地要回来建设祖国的人,一定是一个英雄。所以我们害怕人才流失!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陈碧玉不满。

但,欲想强国,必先自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国家也不能禁锢陈碧玉的灵魂与思想,我们无需对她道德,就像上面说的,把眼光放到自己的身上来。

既然如此愤怒,不如早些把其转化为动力。也许像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很少,但创造奇迹的平凡人却不在少数,真的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行动比什么都更能够证明。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由强大的人民所组成,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祖国才会强大!说过的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所以当我们把指责的手指向何碧玉时,扪心自问自己对强国又做出了什么贡献?话不在讽,意在反思。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人和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这样就足够了。

高考满分750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后来怎么样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短短28个字,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科举重榜时的兴奋。由于考试前的压力和重榜后的释放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这方面的诗歌有不少。

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现在虽然没有了科举制度,但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一直在延续高考制度,而关于高考的名言也有不少,比如“挑灯夜战,拂晓惊叹群雄逐鹿。伏案苦读,六月笑看我主沉浮。”

万千学子经过无烟的厮杀经历最为紧张的几天高考之后,接着就是等待分数的公布。待分数公布之日,便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候。而最为热议的当然是每年的高考状元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两位最为有名的高考状元,他们分别是考了750分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的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先来看看750分的何碧玉,她生于1985年,出生地是河南新乡。90年代,中国各个城市成立了不少少年班,10岁半的何碧玉就以优异的表现被选入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在这个少年班里,学习进度是非常快的,而她的进度更是快,仅仅用4年的功夫就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共7年的课程,她14岁就参加了高考,取得了75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河南高考理工科“状元”,很多人知道了以后直接惊叹这简直犹如文曲星下凡。

何碧玉从小就对数理化、生物等科目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学相关书籍,后来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学校她发奋图强,博览群书,并没有因为年纪小而骄傲,通过努力她多次获得权威奖项.

毕业之后没有马上工作,而是选择去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经过几年刻苦钻研,五年之后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留在了美国,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独立研究员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后来又被聘为美国聘为纽约大学神经学系助理教授,为纽约大学的神经学研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现今35岁的何碧玉接受采访时,坦然回答,会继续留在美国,因为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做研究,对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名状元考取了749分,是来自山东省烟台的王端鹏。很多人提起状元第一反应可能认为会是书呆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介绍,王端鹏不仅不是“书呆子”,更不是“死读书”。

他班级工作非常热心,不仅喜欢运动,经常打篮球、羽毛球,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喜欢钻研问题,遇到难题时会变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课余时间喜欢看各类书籍涉猎广泛,在中学期间他获得过奥数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可以给高考加分。

他说多看课外书会开阔思路,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从而遇到问题的时候迎刃而解。可见王端鹏这种一路开挂的求学路,与他的努力和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据悉他的父母都是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助推他成为状元的一个因素。

王端鹏也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校期间他经常泡在实验室,一做实验就是一整天,在学校也经常拿到奖学金。除了刻苦攻读专业科目,他还重视社会交际,参加了不少社团,可谓是一位全才。

毕业后的王端鹏现在中科院担任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按照行业的薪水规则,这样的岗位年薪,差不多在30万元左右,如果有科研课题的话,每年拿到100万也不成问题。

一向低调的王端鹏过着平淡的日子,却做着不平凡的研究,他不希望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只希望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默默做出贡献。

上面提到的这两位状元,如今的工作和生活还不错,有幸福的家庭,做的也都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够成为高考状元绝非易事,所以很多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很多年轻学子也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将来在拼打.

自高考恢复的几十年间,已经诞生了很多的高考状元,但纵观全国的高考状元,有的混的风生水起,有的却压力重重没有什么建树,有的甚至过的还不如普通人.

比如2008年高考状元蒋国兵在多伦多自杀,此事曾轰动一时,也有的状元出国后只是在普通的化工厂打工,生活并不如意。那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通过排名来看是否成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降了甚至会严厉惩罚孩子,用这样的因素来判断孩子是否优秀有没有意义呢?记得钟南山院士说过,千万别要求孩子样样都考100分,更别强求他们上清华北大等名校.

假如孩子只是考上一般的大学,但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就是成功的,如果孩子上了清华北大,却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也是失败的。他劝大家不要迷信成绩,创造力才是最宝贵的素质。

很多教育学家建议,虽然上大学、上好的大学确实对孩子有所帮助,但是家长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和爱好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有专家分析,有的人学历很高也非常优秀,但面对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在家庭或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懂得调整自我,轻者会情绪低落重的则会自杀,后果非常严重。

笔者认为,家长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压力时,如何来解压,如何在纷杂的社会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教育的初衷,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更有意义。看到这里的你们是怎么觉得呢?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何碧玉高考750分考上清华大学,一时,她也名声大噪,被视为学习的榜样,2004年何碧玉在清华大学生物系顺利毕业,同年她便赴美留学,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就读,于2009年,何碧玉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

何碧玉完成了大学学业后,就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随之也选择在国外扎根发展,对于这样的决定,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因此人们对她这种做法的争议不断。

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前往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后面又进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担任一名助理教授。

中国高考史上最厉害的何碧玉和王端鹏,10年后的发展如何?

文科状元:都珊珊

高考总分:675分(加分20)       

毕业学校:潍坊一中

目标院校:北京大学

理科状元:赵旭照

高考总分:714分(加分20)       

毕业学校:平度一中

目标院校:

历年高考状元回顾

2006年山东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韦薇

·目标学校:

·高考总分:679分

·出自:淄博实验中学

·理科状元:李明

·目标学校:北京大学

·高考成绩:708分

·出自:淄博七中

2005年山东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林小杰

·就读学校:

·高考成绩:658分

·出自:莱州一中

·理科状元:张振

·就读学校:

·高考成绩:717分

·出自:枣庄八中

2004年山东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宿洁

·就读学校:北京大学

·高考成绩:687

·出自:莱州一中

·理科状元:张瑞

·就读学校:清华大学

·高考成绩:732分

·出自:东营一中

2003年山东高考状元

·文科状元:张晓菲

·就读学校:北京大学元培班

·高考成绩:662分

·出自:高密一中

·理科状元:祝峰

·就读学校:清华大学

·高考成绩:675分

·出自:育才中学

24年前,湖南状元以538分上清华,毕业后拒绝同学聚会,如今咋样?

高考状元都带着神一样的色彩,能考上700分的人都是大神级别了,下面说的这两位更是大神中的大神。何碧玉是16岁就参加高考的女神,考了750分,王端鹏是考了749分,成为山东省高考状元,现在两个人,一个在国外不愿意回国,一个在中科院研究院做研究院。

1、当年16岁少女何碧玉成为河南理科高考状元

当年,16岁的少女何碧玉以750分的满分成为了河南省的理科高考状元。开创了一个中国第一,她实际年龄才14岁半,成了一个跳级生,奇才,成了高考的状元,人人羡慕的女神。何碧玉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大家的骄傲。

2、10年的何碧玉

清华大学毕业后,何碧玉选择出国深造,去了美国攻读学位,主攻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后来成功拿到了博士学历。通过她的努力,进入了美国的国家卫生院工作。当有中国记者问她是否想回国时,她一口拒绝了,说国内的神经学和生物学领域竞争不健康,医学研究的氛围不好,她是不会回国的。

3、山东省高考状元王端鹏拿到了749分的高分

都说山东出状元,每年山东的高考成绩都非常好。这点也是让其他省份的学生羡慕,那些孩子都是学习型的人才。当年,王端鹏的语文138分 ,英语142分, 数学149分, 理综300分, 加分20分 ,合计总分749分。这么高的分数自然是进入了清华大学,稳稳的学霸也是让我们艳羡啊。这真是距离啊,实力说明。

4、10年后的王端鹏

王端鹏成了高考状元,并且进入清华大学读书,毕业后就显得很低调。但是,并不代表着他没做事情,人家可是中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这和上一个国家培养出来的状元不回国的可不一样,我们是不是要给王端鹏点赞呢?

山西历年高考状元

每年的高考状元一经出炉便备受瞩目,状元的家庭、学校也随之受到关注,一些商家或培训机构也会看准机会蹭一波热点。但若干年后,这些高考状元并不一定能续写曾经的辉煌,其中有的人顺风顺水,继续攀登人生巅峰,而有的人却默默无闻,逐渐被人们淡忘。

24年前高考总分是600分,考生张晓勇当时的成绩是538分,不仅夺得湖南长沙高考理科状元,还被清华大学顺利录取。然而大学毕业后,他却在职场中屡屡碰壁,连续17年拒绝参加任何同学聚会,令人唏嘘不已。

张晓勇出生于湖南长沙普通农村家庭,当年为支持他上学,家中把唯一一头可耕地的牛卖掉换取学费,可见父母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

张晓勇学习非常用功,除一心一意投入学习外,从来不会花时间在玩乐上。1991年,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当年高考一举夺魁,考入国家一流学府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清华的张晓勇依旧没有放松学习,有一年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全系第5,另外,他还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做研究,在学院里小有名气。

如今,这位湖南高考理科状元现状怎么样呢?

1996年,张晓勇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对大学生的安置政策有两种:要么国家分配,工作和地点由国家安排,要么参加企业招聘,自己选择单位。张晓勇最终选择去广东一家日化公司工作,经过实习期,他并没能如愿搞科研,被安排做客服工作,而且他在这个岗位一做就是5年,他对专业的热情、曾经的理想也随着时间被消磨殆尽。

这时,张晓勇的父亲突然生病导致瘫痪,他在事业上没有任何成就,再加上父亲生病需要照顾,他决定回家乡照顾父母。返乡后,他在房地产公司做起销售,也是一份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然后他结婚、生子。距离当年考取状元已过去17年后,他在马王堆陶瓷市场当上保安,工作内容都是一些小区琐事,下班后的时间他全部给了家人,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张晓勇曾是高考状元被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起一番热议。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高考状元最后选择做保安,到底是为尽孝,还是因为自己不适应社会?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他选择安于现状。我想,这也就是他最终没能在职场上大放异彩的原因之一吧!

高考状元是他的高光时刻,只是他没能将这种光彩一直延续到步入社会。从他的经历中,给广大学子带来哪些人生启示呢?

1、面对选择应理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二选一、三选一,甚至更多的选择性,具体怎么选,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总会有一些原则可供参考。张晓勇毕业之后的一系列选择未必是最优选项,他擅长学习,并非对其他方面都擅长,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就业方式、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才会使未来的道路更加顺畅。

2、很多东西需要自己争取

张晓勇面对公司安排的客服职位,深知这个岗位不适合自己,但他没有积极争取,而是默默浪费了5年光阴,他消磨掉的不仅仅是时光,还有刚毕业时的青春朝气与热情。你想要什么,就要勇敢去争取,你不说出来,别人永远不知道,只能把自己的才华埋没。

3、知识以外的能力更重要

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知识寸步难行,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同样重要,只会学习而不会沟通,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任何一家企业里都很难有光明的前途。想要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大学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很关键。

高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个起点,大学生活是最佳的锻炼机会,愿每位大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做应该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前途助力!

中国高考最牛状元,总成绩749分差1分满分,如今的现状如何了?

陈胜胜

1999年山西文科状元

毕业中学:康杰中学

高考成绩:632分

考取院校:北京大学

现状:北京律师事务所工作

1999年7月31日下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6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里,当主持人贺斌将山西省文、理科状元的获得者介绍给台下观众,并请他们畅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名文科状元就是康杰中学的陈胜胜,理科状元则是康杰中学的另一名学生董力庚。

陈胜胜1981年出生,山西省芮城县人。1995年6月,他从芮城县南曹初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康杰中学。在校期间,他曾荣获信息学全国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二等奖及“校三好学生”称号。

提起在康杰中学就读时的陈胜胜,他的班主任老师秦光明用两个字作了精辟的概括:聪明。秦老师说,陈胜胜的接受能力特别强,脑袋瓜特别好使,还非常善于独立思考。在课堂上,陈胜胜并不多提问题,主要是他对于所学的内容基本都能理解。

每次上自习课,他并不是从头到尾一直往下看,而是看一会书便放下书本,思考一阵后,才接着往下看。

秦老师说,陈胜胜家庭条件比较差,当时他考上康中后,学校为他免除了所有学费。他性格比较内向,一直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但从不请求老师给他调换座位。

“胜胜考上大学后,我在北京见过他一次,这时的胜胜已经非常健谈了,与高中时简直判若两人。”秦老师说,“胜胜毕业后成了京城的一名律师。”

陈胜胜说,1999年考入北大后,他一直在该校法学院攻读法学,2003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律师。去年通过律师资格统考,获得了法律执业资格证书。目前,他主要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的代理。

提起律师工作,陈胜胜明显感到了工作的忙碌和压力。但他说,自己学的就是法学专业,因此短期内不会改行。

陈胜胜称,由于在北京还没有买下房子,住所不稳定,他至今没有谈女朋友。他说:“我年龄还不大,个人问题等事业有成后再考虑。”

清华读博钻研科技

董力庚

1999年山西理科状元

毕业中学:康杰中学

高考成绩:682分

考取院校:清华大学

现状:清华大学直读博士

1999年山西理科状元董力庚也来自康杰中学。1996年7月,董力毕业于河津市新城初中,同年9月考入康杰中学。在校期间,曾获获全国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数学竞赛一等奖、化学竞赛一等奖。

翻开康杰中学校史,在大事记(1999年)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参加高考者1049人,被录取者784人,占考生的74.7%,其中董力庚和陈胜胜,分别以682分和632分的成绩,获山西省文、理两科状元,同年,有14名毕业生入党。这14名入党的毕业生中,董力庚就是其中的一个。

“董力庚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从不甘落人之后。”董力庚昔日的班主任老师郭树立对自己的学生作了这样的评价。郭老师说,董力庚天资聪颖自不必说,最主要的是他组织能力强,把自己要干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从起床到晚上睡觉,哪一段时间要干什么、该干什么,他提前就做好了计划。

郭老师说,董力庚在学习方面有一种“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精神。董力庚在班里担任班长,同学们有什么事都找他解决,他也很乐意替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刚上高三时的董力庚英语学得不太好,但几个月后,他的英语突然大有进步,在期中考试中还获得了高分。“我当时向他询问学英语的心得和方法,他说:‘我是班长,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常来问我,我怕失面子,就刻苦钻研,慢慢就学得很好了。’”

经多方打听,董力庚正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董力庚说,目前,他正跟随导师负责研究“国家863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即智能视频处理技术。这项技术是国家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成功后可使人们的生活更趋现代化。

董力庚在大学期间曾担任过本年级的党支部书记等职。现在由于学习和研究工作都比较忙,董力庚很少兼职,但目前还担任着学校信息技术协会的副会长,其工作主要就是经常和学信息技术的同学们就该领域相关的事宜进行沟通和交流。

谈起毕业后的打算,董力庚用轻松的口气告诉记者:“我将来有可能出国读博士后,也有可能在国内某家研究院参加工作,具体干什么,等毕业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定。”

山西30年状元调查 他们的成就并非遥不可及 (2)

既然生而为人,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存在差距的,这个差距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的。很多人因为一直都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故步自封,导致自己处在一个怪圈之中。与其花时间跟别人较劲,不如着眼于当下,我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一路实践,才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未来对于我们而言,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的思想完全是靠着我们自我的见识去决定的。我们必须要去脱离原有的阶层,也不要心比天高,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地攀爬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方天地那里去。

对于很多人而言,高考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场考试决定了我们今后的起跑线在哪里,高考之前的十年,大家是无忧无虑的学生,而在高考之后,我们就要面临各种专业学习,还有社会压力,不管是哪一年的高考,在高考成绩发布了之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当年的山东省高考状元,这位高考状元高考的时候考了749分,如今他的生活是怎么样呢?

山东省理科状元王瑞鹏

这位距离满分仅有一分之差的高考状元名叫王瑞鹏,王瑞鹏真的非常的厉害,当然这其中有20分是他参加竞赛获得的加分,但这也已经很牛逼了。也凭借这样的分数,他理所当然地问鼎了那一年高考的山东省理科状元。当成绩揭晓的那一天,有很多记者都到他的家里面采访他。记者想知道王瑞鹏的学习经验。有的人还想让王瑞鹏出面做一期节目,有的人则是鼓励王瑞鹏出一本关于学习的书籍,然而这些全部都被王瑞鹏拒绝了。

王瑞鹏在学习上成绩非常的惊艳,而在普通的生活当中,他是一个性格十分低调的人。他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引用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这句话是:当你把一件事看得过于重要时,磨难和失败就一定会接踵而来。

人生的确是这样,当你越是在意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你越不能够如意,有的时候自己把人生看待,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能够变得更加的顺利。王瑞鹏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没有把高考分数看得很重要,只想着努力的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所以他才能够获得749分的高分,他才能够得到国家级奥数竞赛的一等奖,这一切都是在平凡生活当中日积月累才得到的。

从不把成绩看成是一个重要的结果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王瑞鹏并没有把成绩看作是人生一个重要的结果,他所享受的是自己去攻克难题的成就感而已。王瑞鹏在跟学弟学妹分享学习经验的时候,就强调过读书是一件必须要专注的事情,一定不能浮躁,在心态上更要保持乐观和淡然。如果因为自己意识的进步而洋洋得意的话,就会使得整个学习计划方寸大乱,必须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但是也不能因为玩乐而耽误了学习。

王瑞鹏并没有什么殷实的家境,他的父母也不是什么高端的知识分子,只是两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罢了,但是就是这样的环境养育出了如此优秀的王瑞鹏,这归根到底还是家庭里面那一股热爱学习,不浮不躁的氛围,成就了王瑞鹏。据王瑞鹏父母的描述,王瑞鹏在小时候。家人就已经开始培养他的学习能力了,王瑞鹏的父母不仅自己以身作则,每天手不释卷,也会主动陪伴儿子一起学习课本上面的知识。

他们并没有执着于儿子的成绩,只会跟王瑞鹏讨论所学到的知识,而这些经历和氛围都帮王瑞鹏养成了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的学习习惯。从另一方面而言,王瑞鹏的成功心态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只有保持自己稳定的状态才能够保证自己能够在,高考考场上面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王瑞鹏现如今生活如何

如今距离王瑞鹏高考已经过去了十六年的时间,本来就低调的王瑞鹏在上了大学之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很多人都在猜测,王瑞鹏是不是也跟其他的高考状元一样,在毕业之后选择去了国外发展,而又传言传出王瑞鹏在毕业之后进入了私企工作。对于这样一个天才后续的发展,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前段时间就有网友特地查找了王瑞鹏的踪迹,通过查找大家才知道,原来王瑞鹏在毕业之后进入了中科院工作。

直到现在王瑞鹏也没有上过几次新闻,一直都把自己隐藏在网络之后,生活非常低调,每天都是低头默默的在实验室里面做着自己的化学实验,他希望尽自己所能,为祖国贡献一份科研力量。

王瑞鹏就是这样一个不疾不徐,不骄不躁的人。他从来都没有着眼于眼前,他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未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才有了如今的了一切。

总结:他的经历激励着我们,也告诉了更多的学子们,对于学习一定不能着眼于眼前,也不要在意自己的成绩,过分在意往往只会适得其反,享受过程,这比成绩要更加的重要只要在追逐梦想的过程当中,你付出了努力那么一定会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我们所看到的天才,他们背后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在我们去玩乐的夜晚,他们埋头苦读,在我们自己欢笑的时候他们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在研究课题,所以他们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你是否也这么觉得的呢?你还知道哪些知名的高考状元?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我将与你同在!

放弃北大保送,却被国外11所名校拒绝,当年的高考状元李泰伯现在如何?

两名文史类状元选择从政

在我们找到的39名状元中,只有两名选择了从政。

马晓光是1980年文史类状元,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5年,1992年初调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现任“”综合局副局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秘书长。

1984年文史类高考状元周开让选择了从政,上世纪90年代,他先后担任过宣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宣武报》总我、宣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净胜文明办主任及宣武区政府办主任等职,现任宣武区委常委、区委书记。

放弃文人选择做商人

1986年理工类高考状元彭涛选择了从商,在上海UT斯达康任部门经理,负责公司的对外国际经营事务。独立操作着一片国外市场,并深受公司高层领导的器重。

说起自己的工作,彭涛反复表示,自己对老师们有愧疚,“老师们都希望我能从事理论研究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做一名文人,但是,我选择了经商做商人。可能与老师的初衷相差很远,很惭愧,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

说到自己当年的状元头衔,彭涛说,“分数代表不了什么,那都是些过去的事情了,对我而言,只是对当年的高考多了点纪念意义。”

两名状元做了律师

1996年高考文科状元任小燕,从儿时一直到高考前夕,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律师梦,没有改变,1996年,顺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法律经济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工作,迈入了法官队伍。目前在朝阳区法院办公室工作至今。

1999年山西文科状元陈胜胜,当年,他已632分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在学校攻读法学。2003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律师,2006年,通过了律师资格统考,获得了法律执业资格证书,目前,他主要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的代理。

尽管工作还算顺利,但这位“北漂族”话语间还是流露出北京的生活节奏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至今还没有买房计划,北京房价涨得太快,可能租房住更划算。而且通过政府调控,房价应该会回落,还是再等等。”

这是又一个学霸的故事。

但与其他往往在求学路上一帆风顺的学霸不同的是,这位叫李泰伯的学霸经历了很多人没有的挫折:作为高考北京理科状元,放弃国内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北大的保送,而申请了美国十多所著名大学,但全部石沉大海,没有一所学校愿意录取他。

这样的经历,是极为罕见的。

曾经,李泰伯的求学之路也很顺利。学习成绩优异的他,顺利考入国内著名的超级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并且担任班长。在人大附中求学期间,不但成绩拔尖,而且展示了多方面的素养,获得人大附中副校长“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是领袖级人才”的高度评价,可见其优异。

进入高三,因为三次获得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李泰伯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然而,他放弃了北大的保送资格,而是决定去美国上大学,并陆续申请了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在内的美国10多所著名大学。出人意料的是,他申请的美国的10多所大学,居然全部没有回音。他被这些大学集体拒绝了。

以国内顶尖中学的拔尖者,放弃北大的保送,但遭到美国名校的集体拒录,这无疑是不小的挫折。此事经过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在当年引起了轰动,他被媒体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但李泰伯没有气馁。

2010年,高中毕业的李泰伯参加了高考,并获得了703分,成为当年北京市理科状元,获得清华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录取,同时获得香港大学64万港元的奖学金。

大一期间,就读于清华,一年后赴港读书。在香港大学求学一年后,他选择了转学美国名校,并成功进入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双学位,并在本科毕业后留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硕士。

完成硕学业后的2017年,李泰伯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成功进入了美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攻读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开启新一轮长达八年的学医之旅。

李泰伯的大学求学之路,无疑是很“折腾”的。先后在清华、港大各读一年,然后进入麻省理工,所学专业是电子工程和计算机,最终在麻省理工完成本硕学业,最后又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并把专业从工程类改成了医学类。

目前,李泰伯正在约翰?霍普金斯攻读博士,作为一名顶尖医学院的博士二年级的学生,学业压力、科研压力自然是很大的,但是他的心态很好,能从容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阻碍,并从容突破。这些,都得感谢于当年求学之路上的挫折和“折腾”。正是这些经历,进一步磨炼了他的心智,进一步提升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能力。他曾说:“我发现,这些遗憾和失败,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李泰伯的求学之路启发我们,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可能经历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但只要我们能有愈挫愈勇的气魄和坚决的行动,人生终究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丰硕成果。

逆商高,这是给他在智商高和情商高之外的评价。

李泰伯,男,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2010年高考理科状元,被其老师称为“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的领袖级人才”。

11所名校拒绝之后,坚持自己的梦想,走起了曲线救己的道路,拒绝清华,拒绝北大,选择香港大学。大二转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本硕连读,后又转学至英国的牛津大学电子工程(生物工程)攻读硕士学位。

2017年,进入美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约翰普金斯医学院,攻读医学与工程的双料博士学位。遭遇到国外的多所名校拒绝,不仅没有气馁,没有退而求其次,反而越挫越勇,实现了自己初衷的梦想。

恰好前几天看过这个学霸的介绍,所以在此一答:

李泰伯,曾是号称“宇宙第一中学”的人大附的学生“名人”,光环加身,各方面素养高、能力强,获得了学校“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是领袖级人才”的高度评价,可见其优异。

但是,这种优异,却在拒绝北大保送、申请美国10多所学校被拒后打上了问号。但学霸就是学霸,并没有被申请失利击败,参加高考,最后竟然考了703分,是当年的理科状元,被清华和香港大学录取。

此后,他大一就读清华,大二就读港大,大三申请美国麻省理工成功,终于圆了他的留学梦。

在麻省理工,他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双学位,本科毕业后继续在麻省攻读硕士。

2017年硕士毕业后,他成功进入美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攻读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

李泰伯的求学之路,在外人看来满是“折腾”,得不偿失,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如果他的想法、做法都如平常人的吻合,那么可能,我们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对于李泰伯的选择,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

一、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么,其他的选择再好,都不是他想要的。 北大、清华、港大,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梦想,但它们都不是李泰伯的“菜”,而他又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目标时,怎么可能不去行动?相比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吗?

二、申请美国名校失败,并不能因此断定“高分低能”。 事实上,除了 社会 上有些异样的声音,在学校里,没有一个人认为李泰伯是“高分低能”,他爱好兴趣多,涉猎广泛,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申请美国名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不会因为分数高,或单纯的某一个因素录取你,是一种综合性考量。但正因为没有固定标准,所以申请有一定“运气”成分,有人称之为“玄学”。尖子生被拒的现象很普遍。申请失败主要是由于衡量标准的不同,而不一定就是因为你差。

据说,李泰伯目前正在约翰.霍普金斯,孜孜行进在攻读医学博士的路上,有压力,有困难,有挫折。但他说,曾经的遗憾和失败,让他提升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能力,那些遗憾和失败,也是他最大的收获。

美国第一医学院的博士,前途是明晃晃的、诱人的。但谁知道,他会不会再有非常人之举呢?

按照李泰伯本人的解释,他的名字其实出自 《论语 泰伯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这话是孔子赞扬吴国第一位君主吴太伯的,后者也是吴国文化的宗祖。

名字起的自然好,李泰伯也用后来的成绩和经历,证明了自己父亲的自信。但李泰伯真正广为天下知,并不只是在2010年的高考中,拿下703分,成为理科状元;而是在此之前,他在已经获得保送北大数学系的资格后,拒绝了北大,而是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的国际本科生资格。很遗憾,全被拒绝。于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李泰伯一夜走红。

据当事人李泰伯所讲,他之所以拒绝北大,并非不尊重北大,也并非不喜欢数学,而是当时17岁的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还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

所以,在可以试错的年龄,在可以实施B计划的窗口,他在高二申请了美国11所高校的国际本科生,不过,为了给家里省钱,李泰伯申请的,都是全额奖学金; 而这一点,也成了李泰伯被拒绝的关键因素:当时美国常青藤大学对于中国本科生的录取还很少,全额奖学金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不清楚李泰伯在高考那年的前前后后,很可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李泰伯是一个失败的状元,是一个拒绝了北大,然后又被美国大学拒绝的中国考试英雄。后来李泰伯成为当年的理科状元,更是将此事发酵到了极致。

只是,就像李泰伯的同学解释的那样,李泰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跳出舒适区,不断尝试的人,而申请美国大学被拒,就是一次不成功但也正常的试错。况且,即使申请失败,后面还有高考这个舞台在兜底。

第四、现在的李泰伯已经咸鱼翻身,而且已经找到了终身事业——医学

8年前,那场噩梦般的挫折,并没有让李泰伯一蹶不振,反而让他越挫越勇,其试错和冒险之旅,从未止步。比如,在本科四年,他大一在清华,大二在港大,大三去MIT,大四去了剑桥。正是在剑桥,第一次穿上医生的白大褂,让这位在顶尖大学不断流浪的天之骄子,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于是,他放弃了CS专业的丰厚薪水和长远前景,来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 University),在这里,他攻读的是医学-理学双博士学位。就在前不久,他在SCN的《自然-方法学》期刊上,发表了第二篇文章。

当看完李泰伯28年来的人生经历时,顿觉天外有天,人和人天生确实是不一样的。就像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终章提到的那样,“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自己这辈子”。这个观点的核心,就在于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成就自己。

李泰伯的经历,让人想起100年前的陈寅恪,随着大哥陈师曾去日本留学,去美国进修,去欧洲求学,不求学历,不写论文,不发著作,却依然成为清华四导师之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李泰伯,也像光武帝的同窗好友严子陵,屡拒征召,终身不仕,悠游富春江,终老林下。

于是1000年之后,范仲淹称赞严子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后来,范仲淹的一位好友指出,如果把“德”改成“风”,似乎更好,老范夫子欣然接受。于是就有了意境更好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位一字之师,就是 李泰伯 ,与本文主角同名。

金麟终非池中物,不遇风云也化龙,是也。

关于李泰伯,有很多截然不同的标签和评价: 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同时也是被美国11家知名大学拒绝的中国考试状元,更因此而被媒体称为应试教育的典型失败者。

他也曾被老师评价为德,才,貌集于一身的领袖级人才,有十分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曾被媒体描述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李泰伯高中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时,他主动放弃了保送北大数学系的机会。理由是:“获得保送资格时,我对未来还没有清醒的规划,况且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经历些挑战,我也有信心接受挑战”。于是有了后来的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总分703分。他的第一志愿报的清华大学电子系,在清华读了一年,又去香港大学上了一年,大三他转学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大四他又申请了剑桥大学的交换项目。大学四年,他上了四所不同的世界名校。

本科之后,他在麻省理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如今的李泰伯,正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学—理学双博士学位。

这句评价来自人大附中的副校长沈献章老师。除了高考状元的身份,上高中时,他是班长,学生会主席,模拟联合国主席,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三次全国数学竞赛冠军,喜欢音乐和美术等等。。。在人大附中这个学霸云集的地方,李泰伯不但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发展一点没落下,是真正的全面发展。

在2010年4月,填报高考志愿前,他申请了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11所美国名校,但无一例外,全被拒绝。一时间媒体哗然,要知道他当时是放弃了保送北大的机会,所以媒体都认为他只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正所谓成王败寇,如今再没有舆论认为李泰伯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李泰伯的发展经历也证实他并非浪得虚名。当年李泰伯没有被申请失败的经历击垮,也没有在舆论的压力下迷失自我。他留给大家思考的,是优秀的人往往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懂得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对于从小就在各种光环下长大的人才,希望媒体给予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学神的世界我们凡人果然不懂,纵观李泰伯走过的人生之路,我们只能感叹一句:彪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解释的。

出身中国顶级中学人大附中实验班、被人大附中校长誉为“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的领袖级人才”、拒绝北大保送、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数不清的荣耀,数不清的头衔。选择世界上任何一所名校就读简直就是一件十分轻松平常的事儿,然而……

李泰伯“一败成名”了!

人大附中风云人物却被国外11所名校拒绝,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等13所常春藤大学全部对他亮起了红灯。

18岁的少年顿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说什么的都有。公众非常好奇他为什么被拒。事后,李泰伯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客观地分析,说自己当年的准备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准备时间仓促,在文书中,各类 社会 活动过于分散,并没有呈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一面。并且SAT分数不够高、美式竞赛成绩不算最好。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顶尖名校本科录取中国大陆的学生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加上高考“状元”本身就是偶然性因素更多,无须我们妄加揣测。

当年高考之后,李泰伯从清华、港大一路读到麻省、剑桥,在麻省理工学院拿下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的双学位,就在大家都认为他会在理工科方面有所建树时,在2017年秋季,李泰伯却成为了美国顶级医学院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一名医学博士!

果然学霸的世界我们常人不懂,按李泰伯他自己说的,我做了一项计算机和生物的交叉研究,整个研究不仅有趣,而且更有成就感,我觉得学医很有意义。这就是学霸的世界,有才就可以任性!

嗯,我们只有祝福他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好!

不要把国外的录取作为标准,中国太多在国内上不了大学的差生国外也是有钱就收,国外很多大学,他们不注重成绩,但国际排名还很高,那是因为西方的排名严重高估了西方的学校,所以很多西方排名很高的学校,大家不要太当回事。

忘恩负义之人!垃圾!还好意思拿出来说!为何,不一出生就让美养你,喝

文章标签: # 自己 # 高考 # 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