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1995年高考历史题-1995年高考历史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请你写出综述《地理高考30年》,包括发展历史,当时改变的原因,对教学和社会的影响,今后的预测和展望。2.高考后被调剂到历史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3.历史选择题4.考试网:昔日状元今何在 南海网寻访海南历年高考状元请你写出综述《地理高考30年》,包括发展历史,当时改变的原因,对教学和社会的影响,今后的预测和展望。建国初期至1959年,普通高等学校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其中地理学科为必考科目

1.请你写出综述《地理高考30年》,包括发展历史,当时改变的原因,对教学和社会的影响,今后的预测和展望。

2.高考后被调剂到历史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3.历史选择题

4.考试网:昔日状元今何在 南海网寻访海南历年高考状元

请你写出综述《地理高考30年》,包括发展历史,当时改变的原因,对教学和社会的影响,今后的预测和展望。

1995年高考历史题-1995年高考历史

建国初期至1959年,普通高等学校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其中地理学科为必考科目之一。1954年高考开始分文、理两大类,地理科被归入文科类,试卷满分为100分。1955年又将考试科目分理工、农医、文史政治财经三大类,地理科被作为文史政治财经类的考试科目。

1959年以后到1965年,地理教学内容和课程时数大量减少,地理科未被列为高考科目。1966年到16年,随全国取消高考而不考。

18年开始恢复高考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考试科目分为理工农医和文科两大类,地理科被列入文科类考试科目中,单独命题,满分为100分。

1990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变化,推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实行“3+2”高考改革,1995年全国各地高考科目全部实行了“3+2”方案,取消地理科目的考试,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学者的广泛关注。

1999年中央院召开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1 3号文件,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广东省首先开始试行“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作为“x”中的一项被列入高考科目范围,标志着地理科又重新出现在高考科目的队列中。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推广和实施,这无疑对中学地理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试题容量的变化趋势

建国后,随着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变化,高考试题的容量不断增加。从表l可以看出,首先是试题数量不断增加;其次是试卷页数、文字数量(以电脑统计为准)不断增加.试题的容量大大增加;第三是图表数量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考地理试卷的图表数量较少,而且基本上是直接引用书本上的原图,80年代以后,图表使用量增多,1990年竟达到18幅。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卷很少直接引用书本上的现成图表,大部分是出题者经过加工或者创新而成,反映出地理高考对图表运用能力的考查不断加强,也体现出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试题题型结构的变化趋势

地理高考试题建国初期主要是填充题、填图题和简答题,形式简单以考查书本知识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试题类型丰富多样,有填充题、读图填图题、判断是非题、名词解释、改错题、选择题、简述题、综合题,但仍然以传统题型为主,纯知识题型的考查仍然是当时考试的重点;80年代中后期,选择题的比例不断上升,到目前为止,已成为地理高考中的一种最主要题型。从表2中可以看出,90年代至今选择题的分数比例一直在50%左右;90年代以后,另一个高考地理主要题型就是综合题,它集读图、填图、析图、简答、论述、分析应用于一体,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已成为现在地理高考的又一重要题型。1990年至今,地理高考基本上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类题型为主。

3.试题知识结构的变化趋势

年以前的地理高考命题主要是以考查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为主的区域地理,而系统地理的内容考查很少,基本上没有涉及到系统地理的内容。年之后,高中专门开设了系统地理为主的高中地理教材,高考地理命题中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内容不断增加,至1990年其比例已接近70%。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3年高考地理试卷中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二者的比例为28:122。近年来的地理试卷中,纯粹单一的区域地理试题比例很少,初中地理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仅作为一种地理知识素质来要求,在高考试卷中起着知识载体的作用。

4.试题智能结构的变化趋势

高考地理命题,在1985年以前,主要是以考查知识记忆为主的知识型题型,考查能力题型很少见。1985年以来,以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思维为主的能力题型开始出现,随后其比例不断上升,至1990年前后,考查能力题型的比重已超过知识题型的比重,成为一种最主要的地理高考题型。从表4可看出高考试题中考查能力型题型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单一的以记忆知识为主的题型已越来越少,如2000年广东高考地理单科试卷能力题型的比例占86%,2003年全国高考地理单科试卷能力题型的比例占89.7%。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理课程改革对高考地理命题变化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学地理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地去面对高考,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变化的关系,从高考命题变化中体会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指导高考备考的复习,把握高考的改革、变化的动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高考后被调剂到历史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本科专业是 历史 学,被调剂的,回答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高考填志愿我填的是英语、日语、文学。没想到我报考的这三个专业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分到我们外省的名额就更少。当我接到通知书上看到 历史 专业的时候,真的是一脸傻懵,我对 历史 很不感冒啊,这特么不是折磨我吗。

(1)换专业?开学发现我们系60人,99%都是调剂的。大家基本对 历史 都没兴趣,想换专业,我也是其中之一。后来打听了一下,换专业真的很坑。首先,大二才能转专业,要修满 历史 专业大一所有的课程学分,大二还要把你转到专业的大一的课程和学分补起来。其次,交5000费用,你还需要找到熟人打招呼。毕竟,想转专业的那么多人。鉴于这样的苛刻条件,我们系只有2名成功转了,我们寝室一个成功转到商学院会计专业,她大一基本泡在图书馆。商学院是大院,人多入党指标也多,就业也比我们好。

(2)学习体验。因为调剂,大部分人对学习都不太热情,又加上大家基本是文科生,高中 历史 也基本对中国史世界史都学了个轮廓,上课的老师教授方式也很古板刻板,大家觉得枯燥乏味。逃课的人大有人在。学习态度基本分三种:第一种是佛系基本不学习,考试抱佛脚连蒙带抄,以男生和几个女生为主;第二种是僵尸状态,机械记笔记背书,没有没有目的;第三种是针对学习,平时也学但不死板刻苦,考试时候拼命学,我属于第三种。学习也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为了奖学金,疯狂又认真的看书背书写论文,学业还算可以,该拿的奖学金基本都拿到了。但是我也经常逃课,即使专业课也是如此。我也很少做笔记,笔记都是半途而废。后来我读研了,慢慢对 历史 有点感觉了,现在工作也跟 历史 相关,挺好的,基本属于后知后觉型。

(3)怎么办?如果你被调剂了,转专业不难,尽量转到你喜欢的专业,如果转专业也难,你怎么办?摆正心态,尽量学好学业,拿点奖学金,或者花时间学习你感兴趣的东西,千万别睡觉、打 游戏 度日。当然有的老师上课比较有意思,有个世界史的老师一个学期书上内容一点都不讲,因为她是做民俗的,天天就是吹吹牛逼讲讲奇闻轶事;有个世界史的女老师也不讲课,每天课上就是分享自己的读书岁月;还有个老师,上课很,肢体语言特别丰富。总体来讲,比哲学以及其他同样冷门不好找工作的专业来说, 历史 专业还是蛮有意思的。

你不知道你未来会有怎样的选择,所以,尽量走好你的每一步,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就是你年轻时候做的选择。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学者 汪文丽

下面是一位学生被被调剂到 历史 专业的体验! 很多大学读 历史 的是不是都有过被调剂的经历?我的很多 历史 系大学同学都有这段经历。我是1991年考上西南师大(现名西南大学)的,那个时候, 历史 系真的不受宠,没有多少人愿意报考 历史 系,所以我们班90余人,有相当一部分是调剂到 历史 系的, 历史 系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古董系”,贴的标签的老旧,沉闷,没有活力。 我是不是被调剂到 历史 系的,真的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填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是中文系,但终究未能得偿所愿。拿到大学通知书时,心里还是有些郁闷的。当年我只填了一所师范大学,结果就被师范大学录取了,而且还录取到 历史 专业,在高考所有科目中, 历史 得分是最低的。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历史 成绩不太好,让我在大学继续学 历史 ,四年再好好补一补。 但这样下去显然不行。当自己想明白了之后,当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后,发现 历史 系其实也很不错。文史不分家, 历史 则更博大精深,与古人聊天对话,很有意思。大二的时候,渐渐爱上 历史 ,去图书馆看了不少 历史 书籍,收获还是很大的,也能拿到奖学金了。很多人说学 历史 没有用,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能力,都是有用的。 1995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分配情况真的很不错,绝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去了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昆明这几座城市,有十几个同学毕业分配直接去了机关,企业,报社等单位。现在,我们系很多同学已经不在学校教书了,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同学发展得都很不错。 我时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哪些是热门专业,哪些是冷门专业,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很好,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很惨。其实有时我们真的很难把握住热门冷门专业,因为大学要读四年,而四年,热门专业变成冷门专业,冷门专业变成热门专业,也是有可能的。 我时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哪些是热门专业,哪些是冷门专业,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很好,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很惨。其实有时我们真的很难把握住热门冷门专业,因为大学要读四年,而四年,热门专业变成冷门专业,冷门专业变成热门专业,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被调剂到不心仪专业怎么办?过来人四点经验助解惑 每年高考季,总会有很多考生会被调剂录取到不心仪专业,这是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今年当然也不例外,从目前全国各地公布的录取结果来看,身边已经听到不少考生或家长抱怨专业被调剂了,他们正在为直接去读和复读中犹豫纠结。 如果考生们今年一旦遇到了被调剂到不心仪专业的情形,不要着急忙慌。接下来重点介绍4点高考过来人的应对之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脱离困境。 对策之一:坦然接受,调整好心态 高考录取结果不理想,说白了还是自己的分数不够,再往深处追问,就是自己平时努力不够或运气不好。 所以,遇到这种状况,考生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坦然接受,调整好心态。要知道,从过去到现在,每年都有很多类似的考生,他们同样能在录取专业不喜欢的情绪下,实现较好的发展,那些“大学专业不好就未来发展不好”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对策之二:尝试去学,申请换专业 很多考生的调剂录取专业,是自己在志愿填报阶段未曾了解的,或者说并不真正熟悉这些专业的学习内涵和未来就业方向。所以,在录取结果已定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让自己努力去学,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如果积极尝试后仍发现并非自己所好或学不好,那么就要去主动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让自己符合转专业的条件和要求,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下学期转到自己心仪专业去。虽然不少高校大类招生专业的全面铺开,低年级申请转专业的难度往往并不太大。 对策之三:主动求变,跨专业考研 “高考失意,考研再努力”,这是高校圈的一句不成文说法。每年数百万考研学子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因为对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不如意,或者说毕业后不愿意干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想通过跨专业考研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 如果高考生对于自己的录取专业不太喜欢,但又不太想复读,进大学后,准备跨专业考研是一个不错的“挽救”方法。而且,这条路,前面已经有不少过来人走通过。 对策之四:坚定信念,努力拼“高四” 高考复读,很多考生都不敢下定决心,但从过来人的做法结果来看,经过一年复读的高考生,多数取得了比第一年更好的成绩!所以,一旦被录取调剂录取的专业,那么坚定信念,努力拼一年“高四”也未尝不可,相信通过一年心无旁骛的努力,可以实现考出更高分、上更好大学的目标。 总结的话:高考录取结果不理想,即便是选择复读,它也不是“世界末日”,需要考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无论作何选择,只要信念坚定,相信都会有不错的结果,祝好运!

很多大学读 历史 的是不是都有过被调剂的经历?我的很多 历史 系大学同学都有这段经历。我是1991年考上西南师大(现名西南大学)的,那个时候, 历史 系真的不受宠,没有多少人愿意报考 历史 系,所以我们班90余人,有相当一部分是调剂到 历史 系的, 历史 系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古董系”,贴的标签的老旧,沉闷,没有活力。 我是不是被调剂到 历史 系的,真的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填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是中文系,但终究未能得偿所愿。拿到大学通知书时,心里还是有些郁闷的。当年我只填了一所师范大学,结果就被师范大学录取了,而且还录取到 历史 专业,在高考所有科目中, 历史 得分是最低的。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历史 成绩不太好,让我在大学继续学 历史 ,四年再好好补一补。 的确,有很多同学似乎并不喜欢学 历史 ,大一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很不好,毕竟这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期末考试前,老师布置二十道问题,选考其中几道题,考前我们挑灯夜战背答案,那是每个寝室考前的一道风景,当然,这样其实是学不到知识的。

但这样下去显然不行。当自己想明白了之后,当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后,发现 历史 系其实也很不错。文史不分家, 历史 则更博大精深,与古人聊天对话,很有意思。大二的时候,渐渐爱上 历史 ,去图书馆看了不少 历史 书籍,收获还是很大的,也能拿到奖学金了。很多人说学 历史 没有用,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在潜移默化的提升个人能力,都是有用的。读 历史 系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大一的时候我用这个空闲时打牌,吃火锅,混日子,大二的时候,我开始用这个空闲的时间选修其他专业,我选修了广告海报设计,利用周末到小型广告公司打工,这段经历对我毕业分配其实也是很有用的。另外, 历史 系很活跃,活动很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1995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分配情况真的很不错,绝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去了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昆明这几座城市,有十几个同学毕业分配直接去了机关,企业,报社等单位。现在,我们系很多同学已经不在学校教书了,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同学发展得都很不错。

我时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哪些是热门专业,哪些是冷门专业,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很好,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很惨。其实有时我们真的很难把握住热门冷门专业,因为大学要读四年,而四年,热门专业变成冷门专业,冷门专业变成热门专业,也是有可能的。

最终,我们可能无法选择专业,但我们可以选择努力,这是最关键的。

历史选择题

我也认为是选D,维系统治应该是最主要的。另外,C项也不一定就指的是经济啊~~~(纯属个人观点,错了不要笑我)

给你分享一下我整理的关于历史原因题的解答方法,希望能帮到你哦!

关于几种原因

在我们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学生把历史中的各种原因区分不清。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等。如果对各种原因的内涵和分类理解不清的话,在分析原因时往往就会无从下手,或把各种原因混为一谈,使得做题的正确率非常低。下面就历史原因的内涵及分类进行辩析和探讨,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原因的分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有不同的原因。在日常的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历史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在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学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德意志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内容时,就可以发现它们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而原有的旧制度、老思想却阻碍其快速发展,即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换言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这些国家发生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又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直接相关的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是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与根本原因相对应的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是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更加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素。如: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把中国变为它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则是因禁烟运动引起的中英之间的冲突,这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属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因素。

2、历史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历史的主观原因是指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指在人类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前者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战争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领先、武器装备精良,又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化海军,战争准备充分,战胜清王朝是必然的,是我们无法左右的客观因素。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则是其主观原因。

一般来说,以一个人、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集团为主体的历史多用主客观原因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成败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多个主体的历史不能运用这种方法。例如,在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因为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涉及到***、国民党等多个主体,无法确定哪个更是主观原因,因而最好用内外因等其他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3、历史中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国家的社会变化时常常用内外因相融合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如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因是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初步发展;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转变为反对幕府统治的中坚力量;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外因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入侵,使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又如苏联解体的内因是由于苏联本身的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的泥潭,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阴谋分裂活动则是它解体的外因。

4、历史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像内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了。不过一般的考试题目只问大家某个历史的主要原因。如: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①建立了以领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领导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持久抗战。③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④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⑤中国的抗战得到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些原因都应算是主要原因了,但第一条原因应是“最主要的原因”了。也可以说是根本原因吧。其他几个原因自然就是“次要原因”。

总之, 在做历史试卷中有关原因方面的问题时,一定不能教条和死板,不能公式化地去看待历史,而要仔细研究和分析历史中的原因是哪种类型的,然后再联系具体的历史的实际,去具体分析用哪种类型的原因解释更恰当、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只有把历史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选择题“原因”题的解答

在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设计中,常常会有许多涉及考核原因的命题。对于历史原因的考核,是历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历史有其来龙去脉,存在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历史发生的历史条件,这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考核学生能力的载体。在“原因”题中,一般有其明显的特征,如在题干中常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或主要由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最重要原因”、“由于”、“因素”、“是因为”等词语。在有关这类题的解答中,要求学生迅速判断分析,准确无误地选出正确项,不少同学因此感到棘手。事实上,这一类型题的解答是有其技巧可循的。

一、“主观原因”的解答

基本策略是锁定选项中反映主观内容的待选项进行分析。主观原因是指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是发起或参与者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因素。一般表现为目的(“根本目的”放在“根本原因”中)、动机、决策、意愿、思想、理论、政策、方针、路线、经验等具体的历史因素。在各选项中,看看是否存在有符合这些因素的选项,首先锁定,作重分析。

例如: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主观原因是

A.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B.南方的力量相对弱小

C.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D.隋文帝杨坚的决策正确

从四个选项可见,D项反映主观意识,属于政策方针的因素,故要选D。

还如:中国***成立之后,坚持城市为中心的主观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经验影响 B.中国城市的敌人十分顽固

C.城市的工人阶级容易组织发动 D.中央局的成立与领导

本题A项是共产国际的经验,属主观方面的因素,BCD都是客观原因。此题显而易见是A了。

二、“客观原因”的解答

客观原因是指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原因。在历史学习中,客观原因一般表现为自然或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科技、生产工具、生产力等方面。

例如: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A.《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B.商业危机

C.地圆学说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对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

本题是考核客观原因,从各选项来看,A、D是主观原因。B是具有客观性,但不属新航路开辟的社会环境,其社会环境应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C项反映的是科技,故本题应选C。

还如:汉高祖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贾谊等大臣的直谏

C.刘邦有远见卓识 D.社会贫困落后

A.B.C.均是主观方面的因素,D项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基础状况,很显然选取D.

三、“根本原因”的解答

根本原因是指代表事物的根源,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必然性因素。解答时应对具体的题干进行仔细的分析,根据不同的题干选择不同的解法:

1、用理论来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因和外因。

例如:(1995年全国题)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的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欠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还如:中国近代以战争为开端,根本原因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取代了阶级矛盾

从题意来分析,A是直接因素,B是中国自身的政策影响,这些都不是决定条件。C项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质的变化,是决定性因素。D项不能全面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故答案应是C。

2、看选项中有无反映经济状况、科技、工具等方面的选项,要优先考虑这些选项。

例如:(2002年全国文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本题要从本质上找根本目的,也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立足点,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质是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应从经济上去判断。故选C。

3、题干是属于革命运动类的成败,其根本原因一般是主观因素的选项(如阶级性、理论、路线、方针)。如果题干强调敌人的强大,其根本原因要从革命的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例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觉悟太低 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C.帝国主义的干涉 D.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

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的结果。它们的失败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本题应选B。

4、属于革命运动类的爆发、产生,其根本原因要从阶级斗争或的尖锐性方面分析。

例如: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C.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矛盾的加深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属于革命运动的爆发。从阶级斗争和来看,则选取D。

5、题干若是考核某个纲领性文献、理论或路线的推行成功与否,如果文献等是正确的,其根本原因要从客观方面去找;如果文献等不符合实际,其根本原因要从主观方面去找。若是在选项中出现两项或多项是客观方面(或主观方面)的表述,其根本原因的判定则是从中找出程度最深的那一项。

例如:《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资政新篇》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没有推行下去,不是文献本身错误,应从客观条件中找。B、D都是客观因素,但D项反映更深沉的社会背景,故应选D。

6、选项中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类历史实践”的备选项,一般当属根本原因。

例如:分封封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操纵诸侯国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B.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C.西周王室衰微失去实力 D.国人等奴隶斗争日益壮大

分封制是周王朝维系统治的重要的政治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不断加强,井田制日益瓦解,地主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成为历史的必然。故选取B。

7、在选项中有符合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或社会性质,它们也是具有决定性特征的根本原因。

例如:(1993年上海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从该时期的主要矛盾来看,人民大众与国民党为代表的势力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正是该主要矛盾的作用,蒋介石危机四伏,故C当属根本原因。

还如:中国近代以战争为开端,根本原因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取代了阶级矛盾

从题意来分析,A是直接因素,B是中国自身的政策影响,这些都不是决定条件。C项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质的变化,是决定性因素。D项不能全面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故答案应是C。

8、看选项中是否有反映阶级属性的选项。

例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

C.反映出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D.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国共两党的根本区别在于两党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其斗争的根源就是他们的阶级属性不同。因此本题应选取D。

四、“主要原因”的解答

主要原因是指在众多的原因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最基本的原因。

1、如果题干属于革命运动类的成败,其主要原因可以用判断根本原因的方法来解答,即看选项中有无纲领的缺陷、方针政策及指挥的失误、领导阶级的落后等。

例如:(2003年上海题)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用碉堡作战

这是属于革命类失败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的判断方法一般与判断根本原因相同,所以,应从主观方面去判定。B、C两项属主观原因,但B项明显与史不符,故选C。

还如:(2003年上海题)“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背信弃义

本题属主观因素的是A、C两项,A项不是根本上决定出现题干所述现象的因素,而是当时的路线起决定作用,其根本原因应为C,也即本题的主要原因。

2、一般性的 “主要原因” 考核,主要是看选项中哪一项是起主导作用。

例如:(2003年天津题)19世纪末,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垄断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抵制英货 B.没有兴建新兴工业企业

C.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 D.成为美国的债务国

在英国失去垄断地位的原因中,可以说四个选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究其主要原因来看, 还是因为英国自身未能在技术和设备上进行革命,这才是其工业垄断地位丧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选C。

又如:(2001年全国文综)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得到广泛传播 B.维也纳体系激化各国社会矛盾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D.殖民统治遍及世界各大洲

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有两个世纪是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封建主义比较强大,因而资产阶级常常处于失败的状态。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美完成,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经济的发展是主导。故选取C。

五、“直接原因”的解答

直接原因是指不须其他媒介而引发历史结果的偶然性因素。

1、表现为“借口”、“导火线”、“自然灾害”

例如:第二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亚罗号和马神甫 B.扩大中国的市场

C.美俄以调停者的身份,极力唆使 D.清的腐败

B项是第二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D项是客观条件。C项是外因。只有A项是英法挑起战争的借口,属直接原因。

还如: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明朝的黑暗统治 B.陕西发生自然灾害

C.高迎祥的斗争精神 D.土地兼并严重

本题的A项是明末农战的根本原因。D是属于其黑暗统治的表现。B是自然灾害,当属直接原因。

还如:(19年上海题)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当的要求被拒绝,说明弱国无外交,这成为点燃中国人民反抗的怒火,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故选C。

2、一般性的直接原因解法主要是分析其主观动机、相关的直接程度而定。

例如:英国向中国偷运的直接原因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C.打开中国市场 D.西方工业化经济的驱动

本题的主观动机是A项。B项是臆断,应排除。C、D两项是根本原因。故本题应选A。

又如:(2002年上海春季大综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由的长征诗可知,“远征”是指长征。而长征主要是与反第五次围剿失利密切相关。故选取D。

六、“最重要的原因(或最主要原因)”的解答

一般而言,这类“原因题”大都是与考核根本原因相同,其解法与根本原因大致一样,主要在分清选项中的某项与题干形成的因果关系属于决定性的关系。

例如: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 B.英法荷兰等国对日实行贸易禁运

C.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矛盾激化

A、B两项是美日争夺激烈的表现,都源于D项表述的因素。C项是战争爆发的次要原因。因此D项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

七、其它类的原因题的解答

一般在题干中只有“因为”、“由于”、“原因”、“共同原因”、“为了”等提示词,则要在题干与题枝中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可以取排除几个选项,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界定正确的答案。

例如:(2003年广东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错案

党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本题主要是要把“基本路线”这一概念弄清,而C项与题干的联系十分紧凑。故选C项。

还如:(2004年春季文综题)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 B.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 D.境外势力的煽动

本题只有B、D项可明显排除;C项发生在西汉初年的铲除异姓王上。因此可排除。故本题选A。

还如: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高举反复辟旗帜

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A项应排除。在两次反复辟斗争中都曾发布过宣言反对复辟,但并未在社会各阶层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两次复辟,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这才是两次失败的共同原因。

还如:(2004年文综题)中国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是针对国家统一而制定的,主要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回归,完成祖的统一问题。A、B、C项是统一的各个方面,只有A才是总体目标。故选A。

考试网:昔日状元今何在 南海网寻访海南历年高考状元

2011年06月15日 12时29分,《考试网:昔日状元今何在 南海网寻访海南历年高考状元》由liuxue86我整理.

南海网海口6月14日,一年一度的高考盛况刚刚过去,2011年海南5万多名学子踏上了高考的独木桥,在这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各学科必然有一人会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这就是高考状元。多年来,高考状元总是备受人们瞩目,那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在学业上辉煌不已的高考状元如今在哪里?他们走得好吗?他们走得远吗?

即日起,南海网将推出系列报道,探寻历史轨迹,揭秘高考历程,让我们一起去追一追高考状元们一路走过的足迹,唤醒那段尘封的记忆。

或许大家都还记得,17年,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海南文昌中学一名叫韦坚的学生考得了海南理科第一名,成为恢复高考后海南的第一个状元。当时,他是一名高二学生。据了解,韦坚当年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后到美国读博士,现在美国里兰州大学任教授。

非常巧合的是,1981年,高考海南理科第一也是出自文昌中学,也是姓韦,叫韦文,同样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数理化成绩都在90分以上,当年被清华大学录取。韦文的家乡在琼山,他现在美国工作。

还有一个“状元合璧”式的家庭,李德文和陈晓洁,他们分别是1993年海南省文科高考状元和1995年海南省文科高考状元,他们的故事成为当年的一段佳话。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文昌人,都从文昌中学毕业,由同一位班主任培养出炉,都是海南文科状元,都在北京大学(微博)求过学,毕业后同赴深圳工作。这样的经历如同戏文般浪漫。

文章标签: # 历史 # 原因 #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