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考体育训练-体育高考训练

tamoadmin 2024-08-2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体育训练方法2.准高三体育生体考科目训练方法及饮食,你知道是什么吗?3.体育高考800米 该如何去练 该如何去跑呢?4.体育专业的高考,需要做哪些准备活动呢?5.高三体育生四项训练高中体育训练方法体育高考生的考前准备一、训练负荷安排 众所周知,合理安排考前训练负荷,能促使考生身体机能迅速提高,精力充沛,增强斗志,产生强烈的考试欲望,有利于发挥水平。反之,难以达到理想的考试目标。因此,

1.高中体育训练方法

2.准高三体育生体考科目训练方法及饮食,你知道是什么吗?

3.体育高考800米 该如何去练 该如何去跑呢?

4.体育专业的高考,需要做哪些准备活动呢?

5.高三体育生四项训练

高中体育训练方法

高考体育训练-体育高考训练

体育高考生的考前准备

一、训练负荷安排

众所周知,合理安排考前训练负荷,能促使考生身体机能迅速提高,精力充沛,增强斗志,产生强烈的考试欲望,有利于发挥水平。反之,难以达到理想的考试目标。因此,考前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

从多年的实践情况看,用4周的周期作为专门的考前训练准备,比较适合体育高考生的考前训练规律。方法是:第1周负荷较大,第2周负荷最大,第3周负荷最小,第4周积极参加体育考试,这样安排能使考生体能达到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并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从周期的调整中,一般体育考生通过8~14天的考前减量训练(考试强度的70%~80%)和其他手段的练习达到完全恢复。同时,在考前8~14天中,有一个强度缓冲期(也叫做创伤预防期,一般2~3天),它有利于考生在最后1周,机体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并投入考试。

在考前1周安排中,训练总量则相应减少,约为训练准备期的1/3或1/4,练习强度、次数也减少。在考前两天安排休息1天,考前1天再进行轻量训练和专门的准备活动,但不应过分用力,达到微微出汗为宜。这些准备活动和轻量练习,有助于防止第2天的考试出现过度兴奋,从而达到改善代谢和提高工作能力。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方式的安排,对考生竞技状态培养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考试项目的专门准备

在考前准备的周期中,主要促使考生技术稳定,动作流畅,熟练地把握技术,达到整体训练效果。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测验和模拟比赛,针对考生出现的问题,根据完整技术的合理速度、节奏、结构来确定技术改进环节和方法,处理好技术细节与整体技术的关系。如:立定跳远的蹬摆、收腹举腿、落地的分解与完整练习;铅球技术的左侧支撑与右髋、右腿的蹬伸及躯干、上肢的协调配合用力;100米的起跑练习,从各就各位下蹲,到“预备”平稳抬起的始发状态,注意控制呼吸节奏和静听鸣枪,并集中在快速发力的训练上。特别注意的是考前1周,铅球、100米、立定跳远练习比例较小,800米耐力项目,练习时以600米的强度跑为主,量也同时下降。为防止考生产生厌倦情绪,可安排一些性练习,使考生在考试中,产生一种“新鲜感”、“饥饿感”,增强考试欲望。但是,很多教师因为考前不放心,往往进行大量的标准器械练习和立定跳远、速度等的练习,其结果反而导致考生对考试欲望的下降,不能正常发挥运动水平。因此,考前进行考试项目转移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三、训练内容

考前的训练内容相对较少,训练手段相对减少,训练的主要内容放在与考试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上,所以要把主要训练与次要训练结合起来,使训练多样化,让考生的精神得到调节,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大负荷的力量练习后,安排小强度的技术;在高强度技术后安排一些小力量练习;在中等强度技术练习后,安排一些速度和跳跃练习,或者安排一些速度耐力练习。

在这一时期,还要特别注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对考生运动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使各器官系统的能力随之提高。一般说,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提高,动作就越快,力量就越大,爆发力就越好,国外一些文献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训练的密度

考前训练密度与当前考试负荷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对竞技状态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考生的考试项目有100米、立定跳远、铅球和800米耐力项目。在练习速度、爆发力项目时,根据生化供能特点,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方式,而800米主要是糖酵解与有氧混合供能方式,因此,考前训练密度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安排。如:短时间爆发力项目密度较小,在两次练习之间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以保证考生在体内重新合成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促使体能的储备、恢复,从而保证肌肉能够快速收缩。而800米项目训练时,持续工作时间长些,恢复时间也长些,一般脉搏在120~130次/分左右时安排下一组训练。这样安排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五、实战性训练

(一)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训练

体育考生要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特别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如:在雨天场地器械湿、滑的情况下进行测验和模拟比赛,加重器械的训练和跑跳练习,使考生在较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紧张体育高考的需要。

(二)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安排要根据历年体育高考的规定时间来决定。是哪一天、什么时间。如果考生长期在某一时间训练,会使考生在特定时间产生适应,养成一定的习惯和运动条件反射。经验表明,多次重复相同的小周期训练,考生就能在参加体育考试的那一天达到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从而提高考试项目的成绩。

(三)考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安排非常重要。准备活动的开始时间、内容、量和持续时间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准备活动的负荷根据考生的习惯和承受能力来制定,一般使身体达到足够的发热程度为宜。另外,要重视临考前的试掷和试跳机会,改善动作的准确性,但不能用力去做,如果用全力去试掷和试跳,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储备的能力大量消耗,考试时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如:有的考生在准备试掷、试跳时成绩不错,而在考试时则成绩下降,所以应特别注意。

另外,在考前几天要让考生到考试场地进行准备活动的“预演”,并熟悉考试场地的路线,这样考生在进行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导致检录、临考点名时迟到。经验证明,体育考生考试时,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赖教师和教练员。

(四)间隔时间

体育考生在各项考试中,参加人数多,试跳、试掷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通常休息一下后再活动,为下一次试跳、试掷作准备,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中有必要按这一时间试跳或试掷,使考生适应这种规律,有利于考生达到最佳状态。

(五)成功率

在各项考试中,第一、二次的试跳或试掷能否发挥出平时训练的好成绩,对体育考生考试成功非常重要,在试掷或试跳中要求不犯规,而且要掷出或跳出相应的水平。如果第一次不理想,则在第二次中必须成功,这样对考生后一次试跳或试掷中,充分发挥水平,提高考试成绩有良好的基础保证。如果前两次失利,给考生心理带来负担,第三次试跳或试掷就会造成紧张情绪,从而难以把握考试的主动性而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所以,要在考前进行实战演练,抓好第一次或第二次机会,为考生正式参加考试打好基础。

六、心理准备

在考试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心理素质好的考生,既能与实力相当的对手竞争,也能与实力更强的对手竞争。因此,要重视考前的心理训练和培养。要教育考生在考前,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动作上。在参加考试中,进行自我调节,并用接近“实战”的各种训练方法,如:培养考生顽强苦练及战胜困难的精神,常设计在一些严峻困难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意志品质。如在地面潮湿、土质松软和天气不好时进行训练,使考生适应各种环境。在训练中不怕困难,考试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要培养考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勇敢果断的基础,缺乏自信心,即使考生熟练地掌握各项技术,也会造成考试失败。

因此,要强调在训练中培养考生的心理素质,在实战中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训练过程中,可经常用以下方法:

(一)尽可能在每次训练时达到一定指标的考试要求;

(二)尽可能在每次练习时安排一次在较困难的条件下做的练习;

(三)组织水平一般考生和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一起训练;

(四)定期用“竭尽全力”法做一般发展性练习;

(五)常组织内部的比赛和接近当前考试条件的练习课;

(六)组织只许掷一次或跳一次,不同信号一次起跑的测试或内部比赛;

(七)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培养考生的坚定性、顽强性;

(八)在训练中用比赛法,从而增大训练强度,提高运动成绩。

准高三体育生体考科目训练方法及饮食,你知道是什么吗?

考试项目是100米,立定跳远和铅球,外加专项测试。考生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在考前做好考试准备。本文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考前培训安排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首先,调整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准高三体育生体考科目训练方法及饮食,你知道是什么吗?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考生的训练运动量要相对减少,训练负荷强度要加大。培训内容应主要培训与次要培训相结合,重点关注与考试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要用多结合、多样化的方法,使考生的心理、生理、技术得到充分的调整,达到积极性调整的目的。大负荷训练后,可安排适当强度的技术练习;高强度技术训练后,可安排适当的力量练习;中等强度技术训练后,

可以安排速度耐力训练。在考试前的备考训练期,建议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第一周满负荷,第二周满负荷,第三周少负荷,第四周模拟考场进行测试性训练。考生在前两周通过考前适应训练(强度达到考试的80%-90%)等训练,可以逐步恢复体能。第四周的测试性训练有助于考生将身体调整到最后一周的最佳状态,克服考前紧张的心理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考试。

在考前一周的训练中,训练总量要相对减少,练习的强度和组数也要减少。根据过度恢复原则,在考前第三天安排一次高强度训练,考前第二天休息,考前一天安排适量的技术训练和专项准备活动。我们不应该使用过度的力量来达到轻微出汗。这种训练节奏有助于防止考生在考前过度兴奋,还能提高新陈代谢和体能。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对训练考生的竞技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高考800米 该如何去练 该如何去跑呢?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高考

解析:

本人在多年的体育考生训练实践中,发现专业的800米训练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体育考生的训练,现就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提出几点体会,与同行探讨。

一、变速跑、间歇跑是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的主要手段

800米跑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训练既要改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强无氧供能的能力。

变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脏容量,改善跑的过程中心脏对循环系统的泵血能力,从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间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过度酸化”,为了消除“过度酸化”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碱储备,发挥中和作用。运动员有了更好地抵抗较长时间“过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无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匀速跑(或定时跑)也有变速跑同样的生理效果,经常用,会对肌肉收缩的生物化学变化发生影响,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产生能量供给肌肉收缩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发挥速度所需要的无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锻炼而相对削弱,所以会影响速度,进而影响其他专项成绩,因此不适宜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 第一阶段多用变速跑训练;第二阶段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交替用;第三阶段多用间歇跑的训练。

二、周训练中,800米训练的合理安排

周训练是根据阶段训练所规定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制定的。在制定周训练时,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训练水平,周密地考虑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兼顾各专项训练。周训练中的800米训练安排:在第一、第二阶段,每周一般要有两次,第三阶段每周不得少于一次,训练间隔不得少于两天;必须与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杠铃负重练习)叉开,一般安排在大强度力量素质训练前一到两天,或者周末,通过星期天的调整,以求达到超量恢复。

三、一次训练课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第二阶段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同时加大运动负荷强度,第三阶段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或适量减小运动量)。下面是第二阶段800米训练运动量及强度的课安排:

1. 变速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4倍左右,如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间用100米慢跑作为调整,训练量为:跑12~14个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个快跑200米+慢跑100米。快跑段的强度不低于70%,慢跑段的时间不超过快跑段时间的三倍。

2. 间歇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3倍左右,如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间歇跑,训练量为:10~12个200米跑;或者6~8个300米跑;或者5~6个400米跑。跑的强度不低于自己最高速度的80%为最佳。如果跑的强度在70%以下,对人的机体就没有足够 *** ,对提高成绩意义不大。

一、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量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用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代后,人们对这种训练方法作了改进,主要做法是把速度训练和耐力

训练结合起来,跑的量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对全年的训练时期作了一定的划分。各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有明显区别。准备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量和强度;比赛时期的速度训练内容有较大增加。“接近或达到比赛距离的强度跑”这一训练手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芬兰人为代表。30年代后,以美国教统员米·黑非为代表的美国、英国、芬兰的中长跑界在使用郊外长时间匀速训练的基础上,用田径场地圳练,主要是一些速度训练。

2、理论依据:训练时间长于30分钟的不间断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钟,对于发展运动

员心脏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显。

3、取得的成绩:芬兰运动员帕·努尔米于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中长跑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其后10年间13次打破5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的还有美国运动员比恩伦,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的世界纪录。

这种训练方法是瑞典中长跑被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法特莱克”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其训练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这种训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及游戏使运动员的心理比较放松,很好。训练的距离一般为10——20公里。加速的距离一般为600——2000米。

1、理论依据:“法特莱克”训练法通过野外变化速度跑的方式.将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钟之间,既发展了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又发展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同时,对运动员的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2、取得的成绩:在“法特莱克”法的训练下,瑞典运动员黑格和安德森创造了20年不败的神话。

(三)间歇训练法

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的。间歇训练法是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

练方法。训练中将间歇训练分为三种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A、B型)、发展性间歇训练。高强性间歇训练时间小于40秒,心率19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很不充分。强化性间歇训练A型训练时间小于40——90秒,心率18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不充分;B型训练时间小于90——180秒,心率17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较大,间歇不充分。发展性间歇训练时间大于5分钟,心率160次/分钟恢复为120次/分钟,强度中等,间歇不充分。间歇方式均为走和轻跑。

1、理论依据:通过严格的间歇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功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功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谢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 *** ,可使肌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2、取得的成绩:通过间歇训练的应用,使德国运动员在20世纪40——50年代先后3次打破世界纪录。

(四)重复训练法

训练中多次重复几个固定的段落,段落可以短、等于或者稍长于比赛段落,休息间歇时间较长,心率恢复到110——100次/分时继续训练。重复训练法的核心是五大结构(段落长度、跑的速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休息方式)和三种类型,即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小于30秒,强度最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30秒——2分钟,强度次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2——5分钟,强度较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

1、理论依据:通过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发挥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

2、取得的成绩:重复训练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运动员罗·莫恩斯,在1955年打破了保持16年

之久的800米1分45秒7的世界纪录。

(五)马拉松训练法

60年代新西兰的里迪亚德推崇“公里数创造冠军”的理论,创造了马拉松训练法。运用这种方法培养了两个奥运会冠军并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从而使世界中长跑分为在自然环境中的匀速和任意变速的训练方法与跑道上间歇训练方法两大训练体系。

(六)高原训练法

受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启示,中长跑又创造了强化训练手段——高原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

促进了世界中长跑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要求

(一)准备期:训练重点放在发展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一般专项能力,方法主要以不间断长跑训练法和“法特莱克”训练法,结合速度和一般力量练习,发展运动员的有氧水平,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

(二)竞赛期:以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重点,方法可以选择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对运动员的跑量和强度通过心率加以控制,逐步形成竞技状态,并将最佳竞技状态保持到比赛。

(三)恢复期:以慢跑、带有游戏特点的“法特莱克”跑、球类活动以及医学和心理学措施进行身体恢复和心理疲劳的消除。

三、应用

(一)磷酸原无氧供能系统的训练以6——10秒的爆发力练习为主,练习用30——60米的重复跑

和行进间跑、10秒左右的跳跃、越野中30——50米的冲刺跑等。糖原无氧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用10——120秒的间歇训练法。

(二)用持续训练法,中等强度用长时间持续跑40——100分钟,无氧阈强度持续跑15——30钟,心率160次/分左右。

(三)用间歇训练法,短段落间歇次数多,心率150——160次/分左右(200米快/100米慢14——16次,400米快/100米慢10——12次),长段落间歇次数少,心率160——170次/分左右(例如1000米快/200米慢8——10次、2000米快/200米慢4——6次等)。

体育专业的高考,需要做哪些准备活动呢?

序言:对于高考的不同形式,体育考试和知识考试,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体育考试时一定要注意平时的训练,这样才可以发挥出一个更好的成绩。在体育考试的时候也有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前将这些事情准备好,才可以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育专业的高考,需要做哪些准备活动。

一、做好热身运动

在体育考试的时候,时间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100米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做好热身活动。活动自己的关节腕部,同时做一些放松的运动,也可以做一些保护身体关节的运动。可以做一些压腿运动,但是注意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损伤腰部,对后续的考试造成影响。做热身运动之后,我们可以做拉伸运动。

二、考前一周停止训练

对于体育考生而言,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在训练上,既然快要考试了,那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状态,小编建议在考前一周停止体育训练,这时候可以做一些幅度不是特别大的动作。到了考试前一天要注意休息,不要吃味道比较重的东西,因为会影响到第2天的发挥,同时注意睡眠,要保证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有精力去参加体育考试。

三、不要忘了自己文化课

虽然体育成绩非常重要,但是文化课也一样不要落下想上一个好的学校,文化课分数同样很重要。有一些人虽然体育成绩非常好,但是受到了文化课的影响,最终没能上一个好学校,成为了一个遗憾。当我们体育运动结束之后,可以坐下来看一看自己的课本,听听老师讲课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高三体育生四项训练

第一阶段:

弹跳力:立定跳远、兔跳、蛙跳、多级跳远、跳远腾空步、台阶上下跳、原地纵跳练习。

一、 一般耐力:20――30分钟慢跑、越野跑、1600――3000米中速跑、等

二、 柔韧性练习:站立体前屈、俯卧臂伸、正侧踢腿、悬垂等。

三、 上肢、腹肌、背力量练习:俯卧撑、击掌俯卧撑、杠铃抓举、挺举。

四、 灵敏性练习:穿梭跑、闪身跑、看信号跑、等。

五、 绝对速度练习:30――50米最大强度底跑、复跑、上下坡跑、顺风跑、阻力跑、等循环练习法每周3-4次每次5-6项。严格控制时间、次数。一般4-6次为一组,做5-6组。每组结束后穿插几个20-30米底加速跑。

注意:初期以掌握技术和力量为主。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负荷量、强度。防止中过渡疲劳和运动损伤。800米以上跑以提高机体有养工作底能力和机体对运动项目底适应能力。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50-160次。

第二阶段:

一、 100米:

1、最大强度底反复跑30――50米。2、接近最大强度的反复跑80――150米。3、最大强度的顺风跑、下坡跑20――60米。4、接近最大强度的接力跑60――90米。

练习要求:100米属于极限运动,一次课总的快速跑量,不能超过800米-1000米。并且要安排在调整后恢复的第一次课中,每次的第一项。切记在疲劳状态下速度。

二、 800米:1、200-400米段落跑,2――3组。每组3次。2、500――600米段落跑,3――4组每组1-2次。3、800――600――400――200米间歇跑,1-2次1-2组。

练习要求:这个阶段强度要比一般耐力强度大,心率可在180次以上,间歇时间以心率降低到每分钟140次左右为好。同时安排1――2次长距离的越野跑。

三、 立定跳远:1、深蹲跳。2、负重深蹲。3、负重半蹲跳。4、负重弓箭步走。5、行进间单脚跳。

练习要求:学生必须在承担最大负荷的条件下快速用力完成各项练习,能否合理掌握在快速用力情况下的最大负荷量是影响条约成绩的关键和重要因素。

第一个月用最大负荷的45%-75%作为负荷量。每个课做10――13次,每次5――7组。

第三阶段:原地投掷铅球:1、卧推杠铃。2、杠铃斜板推。3、站立水平推杠铃。4负重屈肘。等

练习要求:负荷量一般用本人体重的40%-70%。

第四阶段:

高考体育加试一般在4月底,最后两个月的目的和重点是调整和巩固,要加强大强度的练习。适当减少量和次数,以每周2――3次为佳。取消晨练。

只安排较短的技术练习和柔韧练习。使学生机体不再过渡疲劳的的情况下。下午进行1-2个小时的练习。

文章标签: # 训练 # 考生 #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