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高考立体几何体真题-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tamoadmin 2024-08-16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到底该怎么把时间花在各科上?2.高考总分270,数学35,理综80高中到底该怎么把时间花在各科上?高考语文150分钟,试题也150分,平均一分钟要得一分。但大原则应是作文60分钟(保证不少于50分钟),前面部分90分钟。其中社科类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不超过60分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运用、文言翻译、诗歌鉴赏题用时不超过30分钟。答题一定要前紧后松,先易后难。第一大题,语文基础

1.高中到底该怎么把时间花在各科上?

2.高考总分270,数学35,理综80

高中到底该怎么把时间花在各科上?

高考立体几何体真题-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150分钟,试题也150分,平均一分钟要得一分。但大原则应是作文60分钟(保证不少于50分钟),前面部分90分钟。其中社科类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阅读不超过60分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运用、文言翻译、诗歌鉴赏题用时不超过30分钟。答题一定要前紧后松,先易后难。

第一大题,语文基础题由4个单项选择题组成,一般用8分钟。

第二大题,语言运用题,包括扩写、压缩、仿写、改错等类型。关键是要审清题干,避免偏差。时间可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第三大题,现代文小阅读,应在15分钟内完成。现代文小阅读,材料多为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类文章,本文三个选择题的答题关键是在文章中寻找选项的内容,认真比对、分析,然后确定正误。难度一般,关键要细心,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第四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向来是语文高考的难点。此题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本题阅读时要同时概括段意,树立文章思路,回答题目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要紧密联系原文,要细心、全面地思考答案,可以多写,书写要注意条理性。

第五大题,文言阅读,材料多为短小的传记,解答时可先扫读题目,大致清楚要考查哪些词句;然后阅读文章,解答问题,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减少失误。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第六大题为翻译题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5分钟。诗歌鉴赏题把握在8分钟左右。论语题,分数4分,材料一般来之课本,实践5分钟左右。默写为识记层次题,用时最多2分钟。

第七大题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大的,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影响,既要重视内容,也要重视形式。要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

最后,留2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试卷。当然这个时间安排,也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变通,后期复习时,建议考生给自己限定时间,完成2—3套试卷,包括作文。

数学:我做选择填空一般用40分钟,最多50分钟,一共16道,每道5分,最多错3道,这样至少可以拿到65分

大题用40分钟做前三道(一般就是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保证至少30分

最后的时间作后面三个题的第一问,每一个按4分算,这样至少有12分

这样至少就拿到了107分,如果你还想得分的话,就在选择填空上下工夫,再做出来两道也117了

如果你数学一般的话,117应该算是不错了

英语

一、单选题

15个单选题是比较基础的,也是比较简单,争取10分钟做完。

二、完形填空题

建议各位考生通读三遍:第一遍读意义,第二遍做题,第三遍核查。需要各位考生注意的是整篇文章的篇章感、逻辑感和词感。在完形填空上花20分钟,对于多数同学而言,还是不难做到的。

三、阅读理解题

对于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题,关键是大家能拿多少分,而不要只追求快速度。首先要要看清每一个小问题的题干、题肢和文章的关系,找到文章相关部分。一定不要简单词词对应。考试时尽量不改平时的阅读习惯。

建议大家在45分钟内拿下这块硬骨头。

四、改错题

建议考生改三遍:第一遍了解意义,顺便改容易的,一眼就看出的错误;第二遍正式改,以行为单位找错误;第三遍改最难的,就是找出剩下的错误。在改错题上花费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五、书面表达题

先审题、立意,然后先打草稿,我建议考生打草稿(磨刀不误砍柴功嘛),然后再抄写到试卷上,抄写时一定要准确、清楚。用见过的、熟悉的英语词汇和结构,千万不要随意编造。建议考生在书面表达题上不要超过30分钟。

因为文科的能力是比较能够持久的,而理科特别讲究题感和反应

英语的话,得阅读者得天下,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完形上,我觉得要阅读更高水平的文章才会有效,而不在于每天坚持看3题高考阅读,比如大学英语4级的文章如果水平还行的话,建议直接看6级的文章,虽然一开始是看不懂的,但是只要坚持一个月,每天看上40分钟,就会发现自己在阅读上会突飞猛进。以前看文章都是一个一个词看的,但是经过修炼,可以达到一眼一行的效果。其次,光看懂还是不够的,做题不一定作对,技巧我不详细说了,可以去看新东方出的一本书“新东方高考英语阅读与完形”

然后是语文,老实说我个人觉得语文的分数完全靠人品,自己可以努力的东西很少,估计150分的语文卷,自己可以争取的只有40来分吧,不建议花特别多时间

数学的话要看省份,不过如果你想提高数学水平的话,我就要给你泼冷水了。对于数学所能做的就是增强熟练度,不要把时间花在提高水平上,具体的方法就是(我认为比较好的)去做专题,网上有历年高考数学的分类汇编,那个很不错。

理综的话,要看省份,这样说不清楚,每个省的出题风格不同,自然应对策略也不同,所以我就不妄下断言了。不过光靠什么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等公允的做法,也是可以取得成就的,可是,只是这样的说法太空,而且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只对少部分人有很好的效果。

高考总分270,数学35,理综80

我是一个数学老师,下面是去年我给一个网友写的,供你参考。

数学差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这部分同学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学起来十分被动,面临着愈拉愈远的困境,有逐渐失去信心的危险。今后的复习还能否大有起色,最终赢得高考的胜利,现在进行一个较细致的分析,支招一番。l 基础越差,提升空间越大——这是从高考命题的难易结构分析的观点,高考150分中,易、中、难大体分为5/3/2的比例,从40~50分提升到80~100分这个区间,总比110分提到130分以上要容易的多。多年送高考的经历中,差生在全力拼搏的状况下,提升的幅度都至少要40分以上,尤其文科,胜算更大。这里关键是决心、毅力和贯彻一个好的复习策略,敢干,立说立行,有了明确的目标,再就是正确的下大功夫了!功夫不负有心人!l 扔掉难题,抓回主动权——学校的复习是面向中、优生的,复习起点未必高,但课堂的现实是,老师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讲高考题型,习题课也多是处理中、高档的题目,让差生无所适从,基础题没搞熟,难题又听不懂,在屡败屡战中失去了奋斗的热情与希望。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扔掉难题,全力去啃基础,不厌其烦的反复练习基本公式、定理的使用,反复锤炼通性通法,形成对定理公式的牢固记忆和熟练的直接运用,保证拿下低档题,力争拿下中档题,这样的结果是稳定了基本分,也给二轮复习再有所突破提供了可能,这就抓回了复习的主动权。不然,只是被动的跟从,又不能真正跟得上,白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放过了提升成绩的时机。这里需要有一套适合进行基础练习的材料,我认为一本高考真题的分类汇编(必须是有答案的)最合适,当别人都在啃难题时,我们做熟这本材料即可,看别人做难题也不要羡慕,只要自己的是可行的,就坚持下去!这需要耐心和坚强的意志。l 研究题型,一轮选准部分模块——经过课堂复习和做高考真题,要摸清楚高考中、低档题的常考内容和题型,才能逐个攻破拿下,这需要下细工夫,反复练,直到自己放心过关为止;再就是要选准较容易拿下的模块,具体地(建议)有:(1)函数(处于主线地位)模块、三角(传统中、低档题)模块、直线与圆模块、概率模块;(2)命题传统低档题考点——集合、线性规划、复数、算法、二项式定理、均值不等式、三视图等;(3)导数、数列、圆锥曲线、的基础部分(立体几何证明可放至二轮专题复习)。如上模块、点量力而行,能全部或大部拿下就是最大的胜利。对于中等水平的同学,也可以参照这个策略进行复习,因为一轮复习还是侧重于较基础的东西,只是课堂常常走了样,好像师生都对难题情有独钟,深而难有莫名的吸引力。这里,能否坚信不疑、全力以赴地贯彻好这个策略,是高考成败的最关键!l 保证解题质量,提高成效——(1)提高运算的准确性:数学成绩差,大都差在运算上面,懒于动手、潦草马虎是通病,自己要从运算抓起,出了书写认真、不涂不抹以外,还要讲究运算的合理性,优化算法;(2)填空题当作大题来做,细心算,不跳步,求稳求准;(3)做好解答题的第一问:有的同学干脆完全放弃解答题,是很可惜的,他的第一问,常常是送分的低档题,决不能放过。l 珍惜时间,战胜自己——基础薄弱、做题慢,就要多拿时间。时间问题,尤其学文科的同学可谓得天独厚,这个学期有足够的时间来突击数学,下学期可能就要向文综科目倾斜了。还要战胜自卑感,不耻下问,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需要自己内心有强大的信念做主——问,是在走捷径。l 抓好函数这条主线,诀窍是熟练使用图象——在函数这条主线上,关联了高中的幂、指、对、三角、不等式、导数、数列等大知识块,在研究函数的最值方面,更是常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交叉出题。学好函数,等于拿下了高中数学的大半壁江山。在复习中,务必学会各种函数图像的画法,进而熟练使用图象解题,提高使用图象解题的意识和能力。图象,承载了函数的所有性质的代数内涵,头脑中有了图像,知识变得形象化,解题就有了思路,使解题变得简洁而有趣。l 抓住现在,就等于抓住了未来——这个学期,是复习中扭转战局的黄金时期,看到很多同学仍处于彷徨犹豫之中,不想改变自己,我想是不相信能改变自 己。作为一个老师,很为这些同学着急,从现在开始努力仍不算晚的,如果等到 春节后大梦方醒,总就有些晚了,务必要抓住现在。

文章标签: # 分钟 # 高考 #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