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八十年代高考时间科目-八十年代高考时间

tamoadmin 2024-08-09 人已围观

简介1.8090年代有高考大省的区别吗?2.1980年高考年龄限制3.高考和科举的区别?4.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8090年代有高考大省的区别吗?有区别本人就是八十年代末参加的高考,说实话,当时我们对高考还是非常重视的,无奈当时大学是精英教育,大部分人是无缘大学的。由于高考录取率太低,很多高中毕业生会考不上大学,会默默接受落榜的结果。甚至会出现高考预选直接被刷下,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机会。而现

1.8090年代有高考大省的区别吗?

2.1980年高考年龄限制

3.高考和科举的区别?

4.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

8090年代有高考大省的区别吗?

八十年代高考时间科目-八十年代高考时间

有区别

本人就是八十年代末参加的高考,说实话,当时我们对高考还是非常重视的,无奈当时大学是精英教育,大部分人是无缘大学的。由于高考录取率太低,很多高中毕业生会考不上大学,会默默接受落榜的结果。甚至会出现高考预选直接被刷下,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机会。而现在高中生只关心的是能不能考上985、211大学,或者是一本大学,不会担心没有大学上。

一、复读是八十年代学生的常态。由于当年的录取率非常低,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复读都是常态。高中毕业生首先进行高考前的预选,如果成绩不够好,就会在预选时被淘汰,从而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我姐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好,在高中上了二年就参加高考,虽说预选顺利过关,但高考时无奈落榜。之后复读一年考上重点大学,成为全村恢复高考后第一个大学生。当时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所以复读一年后考上,年龄也只有17岁。而同村的一年年纪比她大几岁,据说是成绩非常不错一个男生,竟然复读了好几年,最后还是没有考上学。

最有意思的是,我姐的同学,竟然阴差阳错地又成了我的同学,要知道我姐比我高四届。要说能考上高中的还算成绩不错的了,还在高中比我姐好几年,最后是同我一届终于考上大学,我上的本科,他上的专科,总算修成了正果。我也算是我们村第二个上大学的吧。

二、考试在七月。不同于现在的高考,都是在六月七、八日高考,而当时,我们的高考是七月六、七、八三天,素有黑色七月之说。无疑七月的天气是比较热的,甚至有些教室连风扇都没有,考试也是种煎熬。反正那时高考都是自己的事,没有家长去陪考的。哪像现在,高考前几天就把考点附近的宾馆订好了,还给准备好营养的饭菜。

三、没有课外补课,全靠自己在学校学习。跟现在学生不一样,家长跟老师互动密切,共同教育,还有各种辅导班,甚至家长花大价钱请老师一对一补课。我们那时根本就没有课外补课的,顶多是学校组织大家在高三时早点开学,晚点放。同时我我爸妈在我姐和我上学时就从没到学校去过,也没见过我们的老师。到高中有时需要送米什么的都是我大姐去的,从没跟老师有打过交道。老师依然对我们非常好,毕竟我们的成绩还是比较拔尖的。

四、高考压力不比现在低。虽说大部分高中生会接受高考落榜的命运,但如果能考上大学,那毕竟对农村孩子来说就是跳龙门呀,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大家学习很努力,也非常希望通过高考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压力非常大。第一年高考,当时自信过了头,以为考一个本科是可能的,结果名落孙山,差点没有机会复读了,我高考前父亲病逝了。后来在母亲及哥姐的帮助下才得以复读,复读过得非常清苦,常常营养不良,得有神经衰弱,以至高考前一晚直接整晚都没睡,可见有多紧张。

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特点,在那八十年代,考上大学意味着就有了工作分配,毕竟那时的大学生是比较稀缺的。特别是当时农村条件还不太好,考上大学可以直接从农民变成干部身份,成为了城里人,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而现在除了考985、211大学,考其他大学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压力反而没以前大了,而且现在出来工作,靠关系和人脉更多。

1980年高考年龄限制

年龄限制是不超过二十五岁。

在2001年改革以前是对考生有年龄限制的: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有规定,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且未婚。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高考

17、18年,规定高考报考年龄不超过25岁,部分放宽到30岁。但从入学之后新生的年龄差来看,参加考试的考生年龄差异很大。为了尽可能让“老三届”考生有更多机会,实际报考中超过30岁的考生大有人在。

直到1980年以后,“25岁以下”和“未婚”的限制条件才逐渐在高考报名环节被长期执行。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2001年,这两个限制条件被取消,高考成为“终身教育考试”。

考试题型有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高考中大部分用记忆类题型和填充题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语科目开始引入标准化考试,出现选择题,后来运用到所有学科。

高考和科举的区别?

科举制度是文官选拔制度,明确把文化水准看作是选择官吏的首要条件,主要是考文学修养和对诸子经典的熟悉程度。而近年高考以文理来划分,文科理科都要考语、数、外,再分别加文综和理综,这意味着每个考生至少都要重点学习六门课。从考生的综合素质上讲,高考比科举更能造就“多面型”人才。

虽然高考和科举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但是科举直接的目的就是选官,这与高考要选拔的人才不甚相同。

如果一种教育制度,只是为了让人们获得一种资历,而不是为了获得一种能力,这种教育制度就是有问题的,一定是短期行为,一定是浪费的!古代的八股科举考试正是这种行为,它考试的目的只是为了选拔官员,而这种考试的利处正在于“标准化”,只是对监考的官员有好处,容易挑选,也容易推卸责任,从这种角度看,目前的高考制度跟古代科举没什么区别,也是为了让人获得一种资历,而不是一种能力

回答:2010-06-06 19:23

共0条评论...评论 ┆ 举报

lyw3182179

[神] 科举直接的目的就是选官

高考是选拔的人才

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是多少?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

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1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0年,大学升学率为38%。报考300多万人,5261录取28万,而且是含通过高考录取的中专生的。

到90年,录取率为23%左右,录取人数也就是60万左右。

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15万,录取率75%。分级教育体制没有去解决,大学扩招太严重了!

扩展资料:

八十年代初,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文科考6门,课程总分是640分,分别是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历史100,地理100分。理科考7门,共710分。

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70分。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文章标签: # 高考 # 大学 #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