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商朝相关知识-商朝历史高考
tamoadmin 2024-10-23 人已围观
简介1.初中历史课本里的主要历史人物2.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3.为什么要读历史的理由4.2017年成人高考历史考点5.专业人士请进!历史材料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吗?6.高中历史年代表初中历史课本里的主要历史人物应该从尧舜禹开始,然后就是启开创了夏朝。成汤以商朝代替夏朝。武王伐纣以后,又消灭了商朝。后便少数民族入侵周朝,周朝分裂。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这时候的名人很多,你可以看看成语故事,记住里边
1.初中历史课本里的主要历史人物
2.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3.为什么要读历史的理由
4.2017年成人高考历史考点
5.专业人士请进!历史材料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吗?
6.高中历史年代表
初中历史课本里的主要历史人物
应该从尧舜禹开始,然后就是启开创了夏朝。成汤以商朝代替夏朝。武王伐纣以后,又消灭了商朝。后便少数民族入侵周朝,周朝分裂。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这时候的名人很多,你可以看看成语故事,记住里边的著名的就成。随后是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开创秦朝。然后是刘邦灭秦开创汉朝……太多了,说不下去了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必修一有哪些知识点 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XX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高考蝶变图_26.jpg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我推荐: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推荐: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图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一).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考点大全 (二).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中国将历史性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四).暑期高中历史教师远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五).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教研安排 (六).高中历史研讨会发言稿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读历史的理由
1.为什么读历史
任何一个有历史的民族,都会学习研究历史,因为历史就是民族生长史,包括本民族和外国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要学习研究它:
1、温故知新。名人说过“历史有惊人的相似性”,研究学习历史可以使民族发展少走弯路,发扬优秀传统,捐弃糟粕内容。
2、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是如何从黄河岸边的一个部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坚韧不拔,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增强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一份情感。
3、学习历史会在心底记录下曾经发生在国家民族的重要往事,因为历史会带我们走进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体会发展与进步的艰难,感受文明与野蛮的抗争,回味辉煌与落后的反差,见证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结出的文明硕果。比如对秦始皇的历史研究,我们得出他“功在千秋,罪在当代”的结论。
4、学习历史会让我们懂得辨别人的忠与奸,正与邪,善与恶,善政与恶政,轻轻触摸古人的精神世界,与古人进行对话,遥想远去的风烟往事。
5、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从沉痛中得到坚强,中华民族会懂得如何更好的保卫自己,在历史的‘凤凰涅槃’后得到发展。
6、翻阅历史的演进过程会让目光变得深邃,远大,思维变得跳跃而丰富,个人的品味和修养得到提升,这都是学习历史带来的好处。
2.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本人小有心得,100分的卷子都是95以上,高考时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所以小有发言权。
对于历史来讲,事情发生的时代很重要,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生产关系了,在生产关系这一大范畴下要讲求君主的政策,是否开明,社会普遍生产力,对外开放程度,对外政策等,一般历史出题无非就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与生产力对应的使用工具,而另一部分题则是考察你对当时政策和国内国际环境的理解了解程度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买一本有大事年表的书,好好看几遍,你会发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状况会对某些事情造成必然影响,所谓有果必有因,一件事情就是下一件事情的起因之一,这是纵向的看一下,之后看每一个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就是横向的分析了,因为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渐渐加强,所以基本上发生的事情就有因果联系,不是背景就是原因,所以多融会贯通几遍就好了,根本不用背,大量的练习题虽然不推荐,但是对某些人很必要,题可以加深记忆的,只要你认为有必要就好;还有请不要对历史产生排斥感,这样会使你无法很好的融汇,到时效果会不好的。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问我,我会尽快为你解答的,望你能在历史上取得好的成绩啊.。
3.什么是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
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广义 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 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
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
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如何学习历史?“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历史学好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
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
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
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一、产生兴趣 对历史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好起来。如何对历史科产生兴趣呢? 首先,历史事件和我们们息息相关。
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问题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条约有关;今天南斯拉夫的内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时事并探本寻源,定能巩固书本上的知识。
其次,明白历史的用处。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及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著名首相邱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
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1) 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 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
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 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
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
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 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
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
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5) 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 *** 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
4.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从历史的功能来看,主要有两点:1.以史为鉴,指导未来,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历史的受益者来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一个是历史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作用,一个是历史对于国家的作用。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再说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人与人其实是平等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不代表我们这一代是中国人,我们就比别人更优越,更不代表我们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学习我们的历史,决不是让我们拿去向别人炫耀的。但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国家。从国家使用历史作为工具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整体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们仍要保护和发掘它们的原因,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的根基。此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5.为什么要给孩子读历史历史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坐标。当我们熟读历史之后,你会发现人类发展的所有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自然找到了成功的秘密。
在历史之中,散落着各种各样的钥匙,有的钥匙是打开伟大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财富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艺术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文学之门的,有的钥匙是打开幸福之门的……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众多的钥匙之中,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那把,如此而已。
这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读历史的第一点原因:读历史的孩子有志向,读历史的父母不焦虑。
历史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是真实发生过。它只记录名垂青史的人,能够留下历史痕迹的人物和事件,每一个,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对象,也是我们有可能超越的肩头所在。这就是智慧。
什么是智慧,就是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说孩子们学习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是掌握知识的话。那么,学习历史,则可以把人类时期所有的结晶汲取到自己身上。
很多在历史上做出杰出乃至伟大贡献的人都提及,他们的进步只是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往上够了一下——如果我们不知道过去有些什么样的巨人,不知道巨人的站法,我们如何才能站在其肩头呢?
这就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读历史的第二点原因:读历史的孩子有格局,读历史的孩子有智慧。
历史很有意思,能够载入史册的无非两种人:大能量的好人和大能量的恶人。历史还能够记录的是,是大好人和大恶人的最后的下场,以及他的“身前身后名”。历史可以不说一句评价,就让孩子明了什么叫大是大非。
就以演讲和写作的表达来说吧,我们都知道肚里空空人,头脑也产生不了什么东西,嘴巴里说不出什么东西,手里更是写不出什么东西。那么,对于孩子而言,自己的生活积累还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多读读历史,就是非常好的文化营养。
其实,就此而言,历史不仅仅可以帮助孩子能说善写,还对于他将来选择事业,说服他人、影响社会、影响世界都至关重要。
这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读历史的第三点原因:读历史的孩子心灵高贵,读历史的孩子有内涵。
6.为什么读历史我这几天阅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读历史学成语》,这本书上有许多生僻字,我就查字典认读、理解成语后面的背景和来历。自己觉得很有收获,在星期六上完日语课后,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吃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边吃饭,一边开始了有意思的历史、成语讨论:
“爸爸,我看到书上有个成语‘千金买笑’,这个成语讲的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她非常美却不爱笑,周幽王非常苦恼。虢石父建议周幽王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来搏褒姒一笑,周幽王就听信了这个话。烽火点燃时,诸侯纷纷带兵跑来救援,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狼狈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周幽王大喜,经常点燃烽火来戏弄诸侯。因为他把军令当儿戏,拿国家安危开玩笑,失信于民,最后就亡国了。”爸爸吃惊地看着我说:“菲菲竟然能把成语讲得这么清楚呀!”妈妈说:“你真棒!妈妈知道‘烽火戏诸侯’,却不知道这后面的历史故事呢!”妈妈接着说:“没有原则的溺爱娇惯,属于是非不分;有句俗话‘娇子如杀子’,你成长中有错误就要及时指出,否则百害无一利。”我笑着叫道:“老妈!你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说教呀!”
我又对爸爸说:“爸爸,我觉得姜子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钓鱼用直钩子而且没有鱼饵,这叫‘愿者上钩’;另外他的妻子马氏在他落魄时嫌他穷、嫌他没出息,离开了他,当姜子牙受到重用时,她又苦苦纠缠想回来。姜子牙把水壶里的水泼到地上,让马氏收起来就允许她回来。可是马氏趴到地上只捧起一堆泥浆,这叫‘覆水难收’。”
“你真棒!讲的很详细呢!”爸爸妈妈一起夸我。
“爸爸,我们中国朝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秦朝还是唐朝?我知道唐、宋、元、明、清呢!”我又问道。
“宝贝儿,你刚才讲的周幽王是周朝人;姜子牙是商朝人。周朝、商朝历史比秦朝和唐朝要早得多。我国的朝代有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爸爸给我耐心地讲着。
“哇!你好厉害呀,老爸!你给我讲的真清楚!怪不得妈妈说你是咱们家最有学问的人呢!”我连连“拍马屁”,引来了爸爸妈妈一阵笑声!
我发现读书讨论特别有意思:可以加深读书印象、对书中的知识了解更多;一家人享受饮食的美味又收获了知识的营养,真是其乐融融呀!
7.为什么要读书的十个理由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列举了读书的100个理由,当然有很多理由是牵强附会的。
比如“我无聊,所以读书”、“我怕世界末日,所以读书”。理由虽然近乎调侃,但其想读书的初衷总是好的。
其实,读书的理由身边就有。 1、我要升职,所以读书这样的理由最为现实。
人在职场,谁不想有个出头之日。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唯有做到理论与经验的完美结合,才能超越平凡的界限。
不读书,哪里来的理论;不读书,你又有多少时间去积累经验。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积累升职的本钱,难道你会允许自己寻找不读书的理由吗? 2、开阔眼界,所以读书人生在世百年,认知总是有限的。
如果总是满足于关注身边的日常琐事,难免让自己的认知途径变得更为狭窄有限。当然,仅有少数人有机会周游世界,仅有极少数人能够关注世间的众生万千。
但是读书却可以让你放眼世界,将无限广阔的空间陈列在你的眼前。可以说读书,正是一条开阔眼界的捷径。
3、积累谈资,所以读书有人天生不爱说话,也有人苦于不知道说什么。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谈资成为人们永远不嫌多的财富。
无论历史现实,无论事件因果,书中总会有所记载。想想看,当友人们谈论一场战争的时候,你能道出冲突的历史根源;当人们谈论一场**的时候,你能够讲解影片中不曾表述的细节,这将是一种无比美妙的感觉。
4、修身养性,所以读书为生计也好,为事业也好,我们每天疲于奔波。各种烦事、喜事、愁事、操心事如潮水一样袭来,以至于我们的心情也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态势。
我们可望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我们渴望在闹市中寻求心灵的净化。读书吧,古代圣贤的哲理可以涤荡你的内心世界,现代伟人的论述也会为你点明生命的真谛。
5、填充思想,所以读书人云亦云的事,很多人不愿意做。拥有独到的见解,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总之,有思想的人,才能处处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从何而来?读书自然是您不二的选择。
6、节省经费,所以读书这里节省的是你居家过日子的经费。当你想逛商场购物的时候,当你想去卡拉OK唱歌的时候,当你想去酒吧消费的时候,先从书架上找本书来翻翻。
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华美讲究的修辞艺术,怎能不把你牢牢地吸引住。一盏台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的意境,定会让你沉浸于其中。
消费的乐趣,怎能与之相比。 7、节省体力,所以读书此时读书一不需要跋山涉水,二不需要彻夜不眠。
忙完一天的工作,只需手捧书卷,或躺或坐细细阅读,去体会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远离劳力之苦。即便读到困倦之时昏昏睡去,不也是一种极乐般的享受吗? 8、消遣娱乐,所以读书谁说读书只能是正襟危坐,谁说读书必须是经典长篇。
一本笑话集锦,一部趣味题库,稍稍开动脑筋,即可换取哈哈一笑。或是三五亲朋聚在一处,将谜语书上的题目一一猜透,不也可消除烦恼,娱乐身心吗? 9、识文断字,所以读书工作以来,作文章必是电脑,敲汉字总用拼音,忽然发现好多汉字变得如此陌生。
想多认识些汉字,难道也像学英语那样背单词表吗?不必!只需找一本厚厚中文书来,管他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从头开始细细读来。别忘了,旁边放上一本《新华字典》,一旦遇到生字,速速翻查。
待书看完,生字也已牢记在胸了。 10、消磨时光,所以读书这也许是最无奈的理由了。
如果你真的整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那么读书吧。只要拿起书本,时间便会不知不觉地在字里行间溜走。
你再也不会感到时间过得缓慢,再不会觉得生活空虚。有图书为伴,你就不会百无聊赖。
只要你愿意,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每个人都会有读书的愿望,只是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渐渐远离了书本。
我们读书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overthrow那些不读书的理由。
8.儿童为什么要读历史很多父母都问我,给孩子读什么最好?我说——历史!此时又有很多疑惑的目光看着我——孩子很小就开始给他们读历史吗?还是从哪个年龄段开始给孩子读历史呢?很小的孩子能听得懂历史吗?哈哈,这些问题很有意思的折射出,我们的这些父母自己是不喜欢历史的,在过去的学业中,对历史课存有偏见——记硬背,甚至成绩不好而已经在其生命引发了“恐历史”、“乏历史”的情绪。
难道,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还想把自己的这些情绪和错误认知“遗传”给我们的孩子?!我是在乐麒不到两岁的时候,就与他拿着棍子当枪(古代的枪杆)使,对打时口里念念提到我这是最厉害的“岳家枪”——从那时开始,他已经知道了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英雄——岳飞,他是抗辽卫国的元帅,手中的银枪如蛟龙,无人能敌。所以,他也常冲着我,叫嚷嚷地喊:“爸爸,我也是岳家枪,我最厉害!”——(不好意思,我们家乐麒,八个月就开始有意识地说话了,确实比他同龄的孩子说话早,说话能力强,我最近正在陆续与大家分享如何教孩子说话的艺术。)
在乐麒两岁的时候,我请我爸爸,乐麒的爷爷送一本原版的《说岳全传》给孩子作生日礼物,我爸爸很认真,还在那本书上签上了孩子的名字。我借此告诉乐麒——爷爷从小给我讲岳飞的故事你爷爷的爷爷给你爷爷讲岳飞的故事你要不要听爸爸给你讲岳飞的故事它我们詹家人最喜欢的故事从那个时候开始,乐麒爱上了历史,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他一直爱着历史,他的内心一直被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所激励着——岳飞、辛弃疾、康熙、亚瑟王、亚历山大大帝、曹操、赵普、王安石、王守仁……等等,真是无数的英雄、圣人在他的生命里激荡着他的理想与生活、学习。
历史,就是曾经发生的故事,如果孩子能听懂大灰狼的故事,能听懂小白兔的故事,他也就完全能听懂任何的历史故事。从语言上来说,历史故事与童话故事没有任何难易之分,但历史故事是真实的故事,是一个具有着像连续剧一样的,又有不断地,能伴随我们一生的故事,可以更长,也可以更细,可以听别人说,也可以自己在历史的书籍中寻觅……由此可以非常清楚地得知:唯有历史故事,才是人类最值得阅读、研究、传播的故事,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可以早早地给孩子们说呢?也许有的爸爸妈妈说,历史是很残酷的现实,总是纷纷扬扬,分分合合,纷争不断,孩子们早早接触这些,会对孩子的童真构成伤害吗?哈哈哈,我们太多虑了,童真与否不与历史故事相关,而与孩子能接受到的爱相关。
一个饱受欣赏、爱护、关照的孩子,童真在其生命里停留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的。1历史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人人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历史故事里的圣人,英雄等,更是好学,勤奋,向上,博爱,智慧的伟大人物。
我们不是常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巨人,就是这些历史伟人呀!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些历史伟人的故事,就是在让我们的孩子看到伟人的存在,看到伟人是如何成为伟人的?伟人的言行,习惯,心态,理想,人品又是怎样的?也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伟人是站在哪里的?是如何站在那里的?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成就呀,对吗?我们常常发现,从小听历史故事的孩子,心中都容易滋生出大理想,大志向,就如同他们喜爱恐龙的强大,蜘蛛侠的超能,钢铁侠的威猛一样,不同的是——历史英雄人物因为是真实的存在,所以可以一直激励着我们孩子一生,而其他终究会因为孩子的成年,而回归现实,远离它们曾经的激励和期待。2历史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是生动而丰富的生命存在,他们都有从小到大,到成就的经历。
他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他们都自己的伙伴和团队……,这些相对于安徒生童话、蜘蛛侠,钢铁侠,超人等动漫童话故事来说,要完整、现实、丰富得多的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历史故事里的英雄人物在勤奋刻苦学习,尊敬长辈老师,友爱伙伴兄妹,严守纪律与公正方面也常常都是楷模。因此,他们一旦成为了我们孩子心目中的榜样,那孩子内心将不但具有了无穷的力量,还会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不会像读童话、动漫故事那样,让他们产生奇幻的神秘主义期待和妄想。
3孩子在历史故事中,一定能读到英雄人物经历的千难万险,因为是说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历史,都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就是——英雄出现在社会、国家、民族最困境的时候,他们不畏艰难,不畏强敌,不畏风险的勇猛,以及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细致洞察,智慧过人的能力都在向我们宣告——世界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从小听历史故事的,爱历史的孩子,对于环境的压力,行为的困境都会有更强大的逆商,更坚定的决心,决不退缩的信念!因为,历史故事用其恢弘的时间长河,宽广动荡的变迁经历,拓展了我们孩子的人生格局,他们会更清楚地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就!4从小听历史故事的孩子,内心是丰富的,对世事的看法会更深入,更清晰,这是水到渠成的“以史为鉴”的功效。因此,这样的孩子对周围小伙伴的影响力是更大一。
2017年成人高考历史考点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于100多万年前,止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第一章 远古时代
学习要求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及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解仰韶文化、河姆渡氏族的距今年代和发现地点。
2.了解河姆渡、半坡的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内容。
3.理解我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和发展过程。了解仰韶文化和河姆渡等文化遗址所表明的我国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考古材料和传说材料说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考试内容: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北京人能利用打制石器(旧石器)和天然火,有简单语言,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人遗址的山顶洞穴中,生活着一种模样接近现代人的古人类“山顶洞人”。他们不仅会打制石器、人工取火,而且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能缝制衣服。
二、远古文化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等,打制石器仍占一定的数量,骨器相当精致。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细泥红陶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并饲养猪、狗等家畜。学者们认为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由于它的遗物中常有彩陶,所以也曾被称作彩陶文化。据测定,整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包括不同时代的各种类型,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半坡氏族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一处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氏族村落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反映的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情况。半坡氏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已使用弓箭;开始种植粟(世界最早),原始农牧业开始发展;能用麻线织布,烧制和使用彩陶;会建造房屋,形成了村落,过定居生活。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它是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能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开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水稻的国家之一),饲养猪、狗、水牛,建木结构房屋,过定居生活。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这一时期典型。那时,生产工具更加进步,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大汶口居民制作的黑陶和白陶,工艺水平很高,纺织技术也有新的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第二章 先秦
学习要求
1.了解我国奴隶社会的起讫时间,了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朝代的起讫年代。了解奴隶社会各王朝经济情况和开国、亡国之君和名王、暴君生活时代和主要事迹。了解春秋五霸和重要的战争。了解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
2.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的基本含义和历史作用。
3.通过史实,综合分析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瓦解过程,以及我国奴隶社会的灿烂文明对我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掌握诸子百家出现的社会背景、百家争鸣的实质和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考试内容
一、夏、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统治约400多年。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从1959年秋天开始,至今已进行了20多次大规模的发掘。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西南约9公里处,范围很大,包括二里头、圪墙头和四角楼三个自然村。二里头遗址的文化,主要是针对二里头遗址本身的考古遗存所反映的文明状况而言的。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以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头文化成了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殷墟: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实行,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商初,都城屡迁。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从此稳定下来。后来殷都因为年久而成废墟,称为殷墟。
甲骨文:19世纪末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即由它发展而来。甲骨文反映了商王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经过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汉字。
青铜器:青铜器制造业是商朝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另一件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二、西周
武王伐纣:商朝末王纣统治残暴、生活腐朽,激起人民反抗。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为诸侯,他们建立的国家叫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初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展了疆域。
三、春秋战国
1.春秋五霸
(1)春秋五霸: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其中,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诸侯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争霸战争:①齐桓公称霸:齐国是今山东境内的一个诸侯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事,国力强盛起来。并以“尊王攘夷”(即尊重周王,打退少数民族进攻)为号召,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通过兼并战争,齐灭掉30多个小国。最后通过葵丘会盟正式建立了霸主地位。②晋楚争霸:晋国是今山西境内的一个诸侯国。晋文公当政时,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楚国是今汉水和长江中游的一个诸侯国,春秋时期逐渐强大,晋楚各自发展势力,在黄河流域发生了冲突。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成为霸主。③吴越争霸:吴国和越国是长江流域的两个诸侯国。开始是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向吴称臣。越王勾践不忘亡国之耻,卧薪尝胆,立志报仇。最后越国重新强大,灭掉了吴国。
(3)争霸的影响:①诸侯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争霸战争中,诸侯国数量日益减少,这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联系加强,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经过春秋长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称为“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
背景:随着春秋末年井田制的破坏,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一些贵族、立功将士、商人成为新兴地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先后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变法。
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废除特权、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③建立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都江堰
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为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5.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史称“诸子百家”。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见下表:
秦朝
1.秦的统一
统一的过程:秦王赢政当政后,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愿望,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政治上:①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人手中,政事无论大小,最后都要由皇帝裁决。②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他们全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③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文化上:①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后又出现隶书,促进了文化交流。②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毁秦以外的史书、诗书及诸子百家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又活埋儒生和方士460多人。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秦末农民战争
原因:①赋税沉重。秦朝时,农民的负担非常沉重,经常要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交给官府做赋税,使许多人不堪重负。②兵役、徭役沉重。秦始皇征发大批农民修筑万里长城,修筑宫殿和陵墓,戍守边疆,使壮年男子都离开了生产,男子不够,就由妇女补充。很多人被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折磨而。③法律严酷。秦朝时,往往一人犯罪,亲族都得处,叫“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叫“连坐”。犯罪的人往往被斩脚、割鼻、甚至处。④秦始皇后,秦二世即位,他的统治更加残暴,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占陈,建“张楚”政权,并攻人函谷关,打到咸阳附近。后吴广、陈胜被害,起义军失败。陈胜、吴广失败后,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攻入咸阳,****了秦朝统治。
意义: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了秦朝的。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专业人士请进!历史材料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吗?
不是。你说的“历史材料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应该是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即用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相互印证,该方法是王国维在研究商朝的历史时提出的,故多用于研究先秦史,因为这个时代年代久远,文献多语焉不详,所以需要考古发掘加以佐证,孤证不立吗。
高中历史年代表
朝 代
事 件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战国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 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
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
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
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
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
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
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
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
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