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答案,2017高考天津答案

tamoadmin 2024-07-30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年天津高考总分及各科分数 分值是多少2.围绕读懂长辈这本书写作文3.历届天津高考文言文高考试卷分甲乙卷是什么意思如下:高考的甲乙卷是全国甲乙卷指的是全国高考试卷使用地区不同而区分的意思。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

1.2017年天津高考总分及各科分数 分值是多少

2.围绕读懂长辈这本书写作文

3.历届天津高考文言文

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答案,2017高考天津答案

高考试卷分甲乙卷是什么意思如下:

高考的甲乙卷是全国甲乙卷指的是全国高考试卷使用地区不同而区分的意思。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

考试注意事项:

1、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

2、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得吸烟、不得喧哗,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3、考试中,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偷看、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草稿纸,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4、考生提问须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可提问有关试卷字迹不清、卷面缺损、污染等问题。

2017年天津高考总分及各科分数 分值是多少

不一样,试卷选用情况如下:

全国I卷(全国乙卷):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山东(注:2017年山东省仅英语、综合两科使用全国卷,语文、数学两科仍自主命题)

全国II卷(全国甲卷):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重庆、海南(注:2017年海南省仅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使用全国卷,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三科仍使用教育部为其单独命题的分科试卷)

全国III卷(全国丙卷):贵州、广西、云南、四川

自主命题: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仅语文、数学两科)。

扩展资料

不得参加高考的情形: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取强制措施或正在者。

百度百科——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围绕读懂长辈这本书写作文

2017年天津市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文/理)外语各为150分,文综,理综每科卷面满分为300分,满分为750分。

天津市高考为自主命题,不使用教育部命题的全国卷。

历届天津高考文言文

1. 重读长辈这部书作文600字

前天,我们一家三口驱车从大连赶往沈阳给婆婆过七十大寿.老公是个孝顺之人,他说一定要风风光光的大办一场,我也极力赞成.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公公婆婆已到古稀之年,还很健康,这已经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了,即使铺张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可事到临头,两位老人怎么都不同意我们请亲戚朋友,只希望自己一家人出去吃个便饭就好.为此老公很不理怎么我想尽个孝心都这么难?这不是让我有遗憾吗?

在老公和父母的僵持中,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老人的不愉快.我忽然间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所谓孝顺,就是要顺应老人的心意.做老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还谈何孝顺?瞅准时机,我把老公偷偷的叫到一边,给他摆明了道理,他也勉强的接受了,不再坚持己见.昨天我们一家八口(老公是老大,还有小叔子一家三口),去了一家不错的饭店,叫了可口的饭菜,席中老人开心的和我们一起跳舞,唱歌,一家人其乐融融……我终于明白,因为忙,我们平时难得回家,一家人很难聚在一起,老人们之所以不愿意邀请其他人参加这个宴会,是怕别人占了他们享受这天伦之乐的时间,可谓用心良苦,可怜天下父母心!

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听人说孝顺之人多发达,所以许多人的为人处世都是以孝为本,许多男人交友的原则也是以一个人的孝心为依据的.过去,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关于孝顺的许多经典的篇章都是围绕着衣食住行这个主题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二,在这里我就不例举了.令我们感叹的是,由于生存条件的限制,做一个孝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父母双亲的饥饿病痛,他们甚至可以舍弃自己年轻的生命……现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阶段,衣食住行已经不是我们生存的主要问题,那么我们又如何做个孝子呢?其实很简单,不是有首歌吗?常回家看看——给老人捶捶背,揉揉肩,把自己在外面听到和见到的有趣的事情讲给老人听,去旅游或者出差回来带点糕点或者糖果茶叶,定期陪老人做体检……想想看,这些事情是多么容易做到啊,可我们又做了多少呢?

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岂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顺了.当他们有能力去孝顺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已经撒手人寰了,哪里还给他们机会?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成功人士的遗憾——没有好好的孝顺父母.其实,如今的父母,大多数有劳保,医保,他们不缺吃穿,他们也不贪图大富大贵,在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岁月以后,他们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儿女一声温暖的问候和一个祝福的电话都会让他们心满意足.所以我说,无论你怎样的忙,无论你打拼的日子里怎样的辛苦,都不要忘了远方的牵挂你的父母双亲.孝顺你的双亲,千万不要等到你攒足了资本,有了足够的能力,也许你的父母真的不需要这些,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也许他们根本等不到这些……

但愿孝顺这朵中华民族的奇葩,可以代代相传;但愿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更精确的理解它的涵义;但愿这朵奇葩可以像甘泉一样的浇灌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繁荣与昌盛!

父母恩情似海深

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

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

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

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

望子成龙白费心

2. 重读长辈这本书作文怎么写

长辈是一本厚重的书,年少时草草翻阅,不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而时光如水,裹挟着我们前进,慢慢冲刷出岁月的褶皱,当我重新翻阅长辈这部书,我才明白,原来长辈于一言一行间给予我的人生教诲如此透彻。

曾经我以为父亲是一个坚强的男人,走南闯北,叱咤风云,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生活中的失意和压力根本不可能击垮他。然而,重新翻阅父亲这本书,我发现我错了。那一年我十三岁,祖母安详地躺在青白的帐子里,一动不动。父亲跪在地上,把头埋在胸前低声哭泣,我看到他的肩膀无力地垂下,那个高大父亲的背影虚弱得不堪一击。

于是我读懂了父亲,他哭过,像个孩子似的。

曾经我以为母亲是一个无趣的女人,她哪里都不去,什么都没有,永远“宅”在家里。对于少年的我来说,没有家长在的时光多么令人向往!然而,重新翻阅母亲青春的纪念册,我惊呆了。泛黄的照片上,那个美丽的少女如同夏日的红玫瑰,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听姥姥说,母亲从小到大都是她的骄傲,喏,书柜里那厚厚的各种荣誉证书就是证明!

于是我读懂了母亲,正是“母亲”两个字,让她放弃一切,为我守在家里。

曾经我以为爷爷是一个严厉的人,他沉默寡言,总是默默地看向窗外,当年幼的我任性妄为的时候,他一个凌厉的眼神就足以让我瞬间安静下来。我害怕爷爷,认为连他的拐杖都是一副生硬而固执的模样。而重新翻阅爷爷这本书,我明白了。他少年离乡,漂泊一生,经历过饥饿、,而他靠自己的双手,为儿孙挣得一片光明。他老年失伴,寂寞而苍老,他爱他的儿孙,却并不会表达。

于是,我读懂了爷爷,在他的身上有着时代的印记和岁月的沧桑。

对长辈的了解,是飞速流逝的岁月最慷慨的馈赠。重读长辈这部书,我恍然大悟:长辈和我们,其实是同一本书,我是他们的后记,他们是我的前言,若不是重读他们,又何来我的成长?

今天,我用重读他们,来做最长情的告白!重读他们,才知道生命的来路如此美丽与鲜活。

3. 重读长辈这本书作文什么题目好

重读长辈这部书_重读长辈这本书

长辈是一本厚重的书,年少时草草翻阅,不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而时光如水,裹挟着我们前进,慢慢冲刷出岁月的褶皱,当我重新翻阅长辈这部书,我才明白,原来长辈于一言一行间给予我的人生教诲如此透彻。

曾经我以为父亲是一个坚强的男人,走南闯北,叱咤风云,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生活中的失意和压力根本不可能击垮他。然而,重新翻阅父亲这本书,我发现我错了。那一年我十三岁,祖母安详地躺在青白的帐子里,一动不动。父亲跪在地上,把头埋在胸前低声哭泣,我看到他的肩膀无力地垂下,那个高大父亲的背影虚弱得不堪一击。

于是我读懂了父亲,他哭过,像个孩子似的。

曾经我以为母亲是一个无趣的女人,她哪里都不去,什么都没有,永远“宅”在家里。对于少年的我来说,没有家长在的时光多么令人向往!然而,重新翻阅母亲青春的纪念册,我惊呆了。泛黄的照片上,那个美丽的少女如同夏日的红玫瑰,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听姥姥说,母亲从小到大都是她的骄傲,喏,书柜里那厚厚的各种荣誉证书就是证明!

于是我读懂了母亲,正是“母亲”两个字,让她放弃一切,为我守在家里。

曾经我以为爷爷是一个严厉的人,他沉默寡言,总是默默地看向窗外,当年幼的我任性妄为的时候,他一个凌厉的眼神就足以让我瞬间安静下来。我害怕爷爷,认为连他的拐杖都是一副生硬而固执的模样。而重新翻阅爷爷这本书,我明白了。他少年离乡,漂泊一生,经历过饥饿、,而他靠自己的双手,为儿孙挣得一片光明。他老年失伴,寂寞而苍老,他爱他的儿孙,却并不会表达。

于是,我读懂了爷爷,在他的身上有着时代的印记和岁月的沧桑。

4. 以阅读长辈为话题作文

阅读长辈

父母就像一本无形的书,神秘、幽邃,积淀了生活中的缩影,伴着我们从无知到成熟。

封皮

深邃的忧郁蓝像薄纱一样俯在这本厚厚的书上,朦胧中散发出智慧的芳香,似有似无,飘渺藏青。知道我们被它深深地吸引,才恋恋地移开目光,轻轻撩开它……

序言

褪去了迷蒙,便开始彰显出它的光芒,灿烂眩目,用无尽的关切与教诲谱成了富有活力的序言。卷中的墨香时有时无,撩人心脾。仿佛中邪一般深深地迷恋上它,直至依赖,只是因为那深邃的眸子中躺满了知识的小溪,潺缓清澈,流遍了字里行间,似活水般源源不断,缓缓地注入我的心田,浇灌着我幼稚的心灵,让它长出嫩芽。而那溪水却流也流不干。直至心灵的小芽需要更多的呵护与教导,我们才又不舍地翻开正文……

开端

俊秀的小字似无限的缠绵,悠远的风韵妩媚而又不张扬。怀着无尽的崇敬,我们一读再读,却只发现,它是那么的平凡、普通。一丝失望顿时油然升起。面对昔日崇拜的对象,我们有些厌倦,却终于没有勇气辩驳,随它隐隐地逝去,无迹可寻……

发展

时过境迁,从无知的小芽到茁壮青郁的小苗,无形之中,我们读完了儿时的几页。带着些微的不满,我们迈向了成熟。在这本属于自己的国度中,却引来了侵略和窥视。眼前的文字,变得不再醒目,不再诱人,那被撩起的青纱,似变成了一层薄薄的,撩人的隔膜,拦在书与读者之间,怎么也抚不去……

***

不知从何时起,小苗长成了大树,挥舞着自以为粗壮的枝丫,向那些孱弱的文字示威,充满了重获自由的喜悦,却忽略了卷中无法取代的谆谆教诲。我们从那时起,便学会了叛逆,以顶撞与喧声中寻求安慰,却丝毫不去考虑那些文字的无奈,直到心中的那层隔膜被猛然间掀开,地动山摇,那种感觉似是失去了一切,剩下的已不再重要,惟有回忆……

尾声

卷已至尾,从中的心酸已无法再尝到,只剩回味。摩挲着它,轻轻地,再一次翻开……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

神秘幽邃的书,从开始到结尾,从青春到苍老,无悔,直到隐隐若现,而后消失,隐秘于天使的国度中,遥望、聆听……

5. 如何评价2017年高考天津卷的语文作文题目《重读长辈这部书》

重读长辈这部书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爷爷一辈子有两次遗憾。

第一次是当了十年兵之后,赶上一次大裁军,又回到了农村,做回了农民。

第二次是回乡之后遇到招工,爷爷被选中了,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以前在部队里开汽车。可是命运捉弄,体检时爷爷被查出肺结核,没走成。

就这样,爷爷留在了农村。他老到开始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的时候,不知多少次跟我说过这两大遗憾。记得爷爷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命天津2017年高考作文:重读长辈这部书天津2017年高考作文:重读长辈这部书。

6. 重读长辈这本书是议论文吗

重读长辈这部书_重读长辈这本书

长辈是一本厚重的书,年少时草草翻阅,不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而时光如水,裹挟着我们前进,慢慢冲刷出岁月的褶皱,当我重新翻阅长辈这部书,我才明白,原来长辈于一言一行间给予我的人生教诲如此透彻。

曾经我以为父亲是一个坚强的男人,走南闯北,叱咤风云,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生活中的失意和压力根本不可能击垮他。然而,重新翻阅父亲这本书,我发现我错了。那一年我十三岁,祖母安详地躺在青白的帐子里,一动不动。父亲跪在地上,把头埋在胸前低声哭泣,我看到他的肩膀无力地垂下,那个高大父亲的背影虚弱得不堪一击。

于是我读懂了父亲,他哭过,像个孩子似的。

曾经我以为母亲是一个无趣的女人,她哪里都不去,什么都没有,永远“宅”在家里。对于少年的我来说,没有家长在的时光多么令人向往!然而,重新翻阅母亲青春的纪念册,我惊呆了。泛黄的照片上,那个美丽的少女如同夏日的红玫瑰,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听姥姥说,母亲从小到大都是她的骄傲,喏,书柜里那厚厚的各种荣誉证书就是证明!

于是我读懂了母亲,正是“母亲”两个字,让她放弃一切,为我守在家里。

曾经我以为爷爷是一个严厉的人,他沉默寡言,总是默默地看向窗外,当年幼的我任性妄为的时候,他一个凌厉的眼神就足以让我瞬间安静下来。我害怕爷爷,认为连他的拐杖都是一副生硬而固执的模样。而重新翻阅爷爷这本书,我明白了。他少年离乡,漂泊一生,经历过饥饿、,而他靠自己的双手,为儿孙挣得一片光明。他老年失伴,寂寞而苍老,他爱他的儿孙,却并不会表达。

于是,我读懂了爷爷,在他的身上有着时代的印记和岁月的沧桑。

7. 有关“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

谈到长辈,我们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像面对一部厚重的大书,你明明熟悉那书的每一毫厘,却又很难一字一句地描绘它。长辈如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长辈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我们,引领了我们。

我们所有美好的品行,无不来自长辈们的谆谆教诲。

记得幼时就常听母亲讲故事,都是一些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现在想来,那些故事似乎都有着一个同样的文化内核,就是不屈——面对自然,我们从未屈服过:在长辈们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中,没有**神火普罗米修斯,取而代之的是坚忍不拔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没有建造方舟逃避洪水的诺亚,取而代之的是带领人民治平水患的大禹。夸父敢于追逐理想,即使渴死累死也绝不屈服;精卫更是敢爱敢恨,即使穷极一生也要把那大海填平。补天的女娲,射日的后羿,造字的仓颉,移山的愚公……这些耳熟能详故事,在我们的血脉中深深的烙印下了两个汉字——不屈!

在父亲的身上,我也同样看到了人格的伟大,父亲是最最厚实的那部大书。无论是工作的辛苦,还是生活的压力,他都能抗得住。虽然他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但在我面前,他所书写的却是一种无声的巨大的力量。生活令他学会沉稳坚忍,学会了包容与平衡。而他把这一切,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完完全全地讲述给了我。

不仅是父母,很多值得尊敬的长辈们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我。

水墨动画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即使一部短片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也是极难想象的。而如特伟老先生这样的一大批甘于寂寞、保持格调的老前辈展开了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如为了制作《牧笛》,他曾特地请画家李可染画了14幅《牧牛图》给绘制组做参考;而为了使画面达到诗意美,他又专程拜访了曲笛演奏家陆春玲……真可谓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我们看到的精彩的影片也许只有短短几分钟,而其中耗费的心血却深刻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敬业与执著。

这些美好的精神通过长辈们的辛劳代代传递,深深的在我们血脉中打下了烙印。

我们一切美好的品行,无不来自长辈们的一言一行。

所以说,长辈们像极了一部大书,触碰它,你能摸到那笔墨之间的沟壑纵横;品读它,你能发现那字里行间的棱角分明;理解它,就会发现,它早已为你指引了明朗的方向,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了你人生的旅途。

8. 我努力读懂父母作文600字

终于读懂了父母的心

这个月台上,无数的红领巾一拥而上,等着通往初一的火车。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起高谈阔论,边笑,边等车。他们的身后有无数双眼睛,一直默默地盯着他……

车终于来了,红领巾们,哦,不,应该叫小伙子了。他们取掉红领巾,走上车厢的一瞬间,他们身后的人徐徐向他们走来,说:“东西都背齐了吗?”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母,刚想随便敷衍一句就走了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了母亲头上爬起来的皱纹,他的心为之一震:“母亲竟变老了!”眼泪随之夺眶而出。他忽然想起了往事。

那天,母亲问他早饭吃什么,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道:“随便。”便继续“埋头苦干”。饭好了,母亲喊他吃饭,他极不情愿的从床上起来。穿戴完毕后,走到客厅,一见饭菜,就大声吼道:“怎么今天又是这些东西啊!吃都吃烦了,怎么还弄些?!”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说道:“不是你说……”“我说什么了?明明就是你不对,你

别在找什么理由了。”母亲背对着他了一会儿,然后说:“是的,是我不对,对不起。”

“本来就是你不对,还装得那么无辜,像是我做错了,我对不起你的样子。”说罢,摔碗而去。

他为了不使眼泪流出,举起头仰望天空。天空是那样纯净。天上掉下一片树叶,那好像好似他们家的全家福!上面有他,也有他的父母。他的看起来多么年轻,而现在却……以前,他两岁时看起来那么弱小,现在去成了一名中学生。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儿女的成长,意味着父母的衰竭;儿女知识的增长,意味着父母大脑的迟钝;儿女的健壮,意味着父母的削瘦……这些,都是相对的!他对母亲说:“我……东西齐了。”他想要说的并不是这啊,他想说的是:“妈,对不起!”

第二天,他第一次为母亲梳头,母亲高兴而欣慰地坐在那。儿子一边梳,一边说

:“妈,您真美!”但事实上,他知道,母亲已经老了。他小心翼翼地将黑发盖在白发上面,镜字里照着这一对幸福的母子。

1. 求历年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题

这里是06、07、09、10的题,答案在每一年的后面,我很抱歉没能找全2010年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答案9.A 10.B 11.C14.(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分。意思对即可)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09年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10.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 *** 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题。

楚庄王欲伐陈,。

2. 2017天津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有哪些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3.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值的判定及答题套路有哪些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15分)[文言文阅读] 8~12,单选 四、(21分) 13题,文言文翻译,8分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4. 2007年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考察,由于多次流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愚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了如果能仔细考察,就有好处;听到了如果不仔细考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了解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了解了孙叔敖,并仔细考察了他们,因此国家在诸侯中称霸。吴王从太宰嚭那里了解越王勾践,智伯从张武那里了解赵襄子,没有考察(就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必须仔细选择,对于人都必须按照情理来检验。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把音乐传授给天下老百姓并教化他们,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为乐正。夔于是确定了六律,使五声谐和,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让音律调和,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谈论这件事,以至传播这件事到了宋君那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询问这件事,姓丁的答道,“(额外)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从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获取见闻,不如没有见闻。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晋国探问这件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乎错误却是正确的,有很多似乎正确却是错误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既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考察听到的传闻,就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了。

5. 求历年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题

这里是06、07、09、10的题,答案在每一年的后面,我很抱歉没能找全2010年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10.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分)答案9.A 10.B 11.C14.(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2分。意思对即可)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09年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10.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 *** 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

6. 天津语文高考重点背诵诗句

分给我吧: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7. 天津高考语文的各题类型及其分值

根据2013年天津高考试卷 可以分析出有七道大题第一大题 为选择题 包括 拼音 错别字选择 近义词辨析填入句子 病句 和 标点符号正确性 5道选择题 共15分第二大题 给一篇文章 ,回答3道选择题,共9分第三大题 文言文 4道选择题 共12分第四大题 文言文翻译 共8分 和 8分古诗鉴赏类 和5分默写第五大题 阅读题 共21分 第六大题 语言综合运用 12分 第七大题 作文 60分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扬海零为您答疑解惑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纳,手机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祝学习进步。

8.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使用全国卷吗

卷1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数学英语)、山东(英语)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湖北(语文数学英语)、广东、陕西(英语、数学)、福建、安徽、山东(综合)2018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一卷省份:山东(语文,数学)卷2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综合)海南(语文数学英语)2015年增加省份:辽宁(语文数学英语)卷3在2015年甲卷(全国Ⅱ卷)、乙卷(全国Ⅰ卷)的基础上,新增丙卷(全国Ⅲ卷)。

丙卷与甲卷(全国II卷)在试卷结构上相同、难度相当。2016年,重庆和四川、广西、陕西考生将使用丙卷。

其他省份还保持原来的甲卷(全国II卷)与乙卷(全国I卷)使用情况不变。其中,重庆、广西、陕西所有科目均用全国新课标卷Ⅲ,四川仅限语文科目使用全国新课标卷Ⅲ。

(2016年)。

文章标签: # 我们 # 长辈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