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发展报告模板_高考发展报告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我被大学录取了,但是高中发展报告丢了,怎么办?那个发展报告重要吗?有什么用?2.高中发展报告评语 特长及标志性评语3.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4.关于高三学生如何看待高考的调查报告5.山东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哪一年开始6.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进行,部分省(区、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仍安排有考试科目。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

1.我被大学录取了,但是高中发展报告丢了,怎么办?那个发展报告重要吗?有什么用?

2.高中发展报告评语 特长及标志性评语

3.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

4.关于高三学生如何看待高考的调查报告

5.山东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哪一年开始

6.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高考发展报告模板_高考发展报告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进行,部分省(区、市)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9日仍安排有考试科目。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近年中小学生的存量基础分析,未来高考报名人数将继续保持稳中略降的发展态势。报告分析,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与学龄学生人口的减少密不可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各地、各部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2017年全国本科招生计划372万人,同比增加近万人,继续保持一定增长态势,但增长总量不大。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在噪音治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使考生能在安心、舒心的环境中参加考试。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疫病传播等情况的应急防范工作。各地考试机构要会同当地残联,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

教育部同时提醒,广大考生要认真了解并熟知《考生须知》,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提前到达考点。要注意遵守考试规定,携带有关证件和必备考试用具,不要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进入考场,诚信参加考试。

我被大学录取了,但是高中发展报告丢了,怎么办?那个发展报告重要吗?有什么用?

高三自我陈述报告如下:

《高三自我陈述报告》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XXX,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首先,我想感谢您在过去的三年中对我的指导和支持。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以下是我的自我陈述报告,希望您能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习方面,我一直秉持着认真、刻苦的态度。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努力学习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并积极参与了各种课堂活动。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学习,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各种活动。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组织和策划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规划方面,我希望能够进入一所心仪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以便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我也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我想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三年中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珍惜这段经历,认真总结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高三自我陈述报告》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我是XXX,来自高三(X)班。首先,我想向您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感谢您们在我成长道路上的指引和帮助。接下来,我将就个人陈述报告的内容向您们汇报。

一、学习方面

回顾过去的高三,我认为自己在学业上付出了较大的努力。我始终秉持着认真、刻苦的态度,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通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我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方面

除了学习,我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加入了学生会,通过参与组织和策划各种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还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三、爱好与特长

我热爱阅读,尤其喜欢读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此外,我还喜欢运动,尤其是篮球和羽毛球。这些运动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也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对未来的规划

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我希望能够在大学阶段继续深造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也期待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长远来看,我计划将自己的所学所长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高中发展报告评语 特长及标志性评语

被大学录取后有录取通知书即可,高中发展报告不重要,作用是证明在高中的学习。大学录取通知书即普通高等院校给录取者发放的入学凭证。

历史沿革

1952年9月南京大学正式成立并独立招生的首批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住校者需缴户口迁出证,不住者缴户籍证明书”。

1960年,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特别要求考生在办理好户口迁移的同时,还要办理油粮关系介绍信。这是当时几乎所有高校的做法。

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年的录取通知书,简单得就一张白纸,简洁的一段文字,对于那个年代的考生,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扩展资料:

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

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offer,admission,waitinglist和rejection。

Offer,从狭义上说,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含奖学金录取(包括全额/或者TA/RA资助)。

Admission,简称AD,即普通的录取通知书。

WaitingList,是一些有可能被录取,但是不是学校最想要得学生,所以就把这些学生排在一个list上面,如果发了offer的学生放弃了他们的offer,才有可能考虑这上面的申请者。

Rejection,即拒绝信,这是最不愿意收到的。

百度百科-大学录取通知书

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

该学生学习努力,思想上进,品德优秀,乐于助人,忠厚诚实,品行端正,是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认真、勤奋,学习成绩稳定,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地按时、按量、保证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思想追求上进,诚实守信,平日友爱同学,乐于助人,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该同学有较强的上进心,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较强。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热爱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该生能很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主动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该生还利用寒暑假期间在外参与社会实践,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该生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大方,积极配合其他同学搞好班务工作,劳动积极肯干。希望该同学在接下来的人生里戒骄戒躁,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不足的方面,该同学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习上还需要要更加持久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该生性格较为内向,希望其克服羞怯心理,积极面对。总之希望该生能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将会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高中经历: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在每个小站我们都要学会把握机会,才能顺利到达理想所在,而三年的高中生活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站。毕业在即,回首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我就读于位于“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莒南二中。在三年的时间里,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中,在自己的认真学习下,我学习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了自我品德修养。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我成绩优秀,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我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先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刻准备为祖国奉献一分力量。三年里,我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逐步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努力完善我,用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我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我将更加努力,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在人生的篇章中书写下最光辉的一页。 回忆过去,我不会因为过去的失败而忧伤,也不会因为过去的成功而欣喜,毕竟这一切都只是过去。把握现在, 我会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积极备战高考,时刻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不会让时间白白流逝。展望未来,我心潮澎湃.为了未来,我要更努力!

关于高三学生如何看待高考的调查报告

摘要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环球网校快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

 

1。高考改革试点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全国首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浙江的重要任务。本轮高考改革,浙江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初步构建了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丰富多样的高考招生制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主要体现在:一是改革平稳落地。围绕“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三者有机统一”要求,浙江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完善举措,现已顺利完成三轮高考招生录取;从历次调研及第三方独立评估看,对改革成效是有共识的。二是改革方向正确。坚持立德树人,统筹推进教育教学、考试、招生、管理等综合改革,建立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文理融通、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破“一考定终身”,促进高中学校的课程改革和特色发展,撬动高校专业建设和育人模式改革。三是群众总体认可。据2019年1月第三方独立评估,新高考录取新生、高中学生对浙江省高考改革的满意度分别是81.7%、79.9%,表明“改革为了学生”的目的基本达到;高水平大学在招生上积极支持改革试点,广大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高考改革试点为什么要不断完善?

对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完善,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国务院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有关改革试点省份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二是对改革试点客观规律的尊重。本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直面长期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既严重偏科又个性缺失”等老大难问题,不等不推不绕,迎难而上,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链条最长、涉及面最广和力度的一次改革。作为先行试点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五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但在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条件保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大会明确了高考改革“坚持改革不动摇、完善改革不停步”。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不动摇,一方面要立足现阶段实际,更好地处理科学选才和公平选才、理想目标和现实条件的关系,更好地克服功利应试惯性等因素的阻碍,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3。本次《通知》制订总体上是怎么考虑的?

主要考虑: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积极推进和稳妥推进相统一、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促进公平和提升效率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协同推进,加强组织保障,进一步强化高校招生端的牵引作用、中学端的推动作用、社会端的助力作用,凝聚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思想共识,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本次《通知》是怎样形成的?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举措全面落地后,浙江边实践边探索,一直坚持做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本次《通知》的形成,是全面调查、多轮评估和严格论证决策的过程。2018年年底,省政府成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完善高考改革方案。2019年1月以来,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等领导牵头深入基层广泛调研,面向社会、高校和中学听取意见建议,并多次主持召开专家咨询会。省教育厅组成三个调研组分别面向省内中学、高校、市县教育局、省内外教育和测量专家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64场,访谈对象1100余人;线上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万余份,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考改革试点的初步思路和方案。与此同时,浙江专门聘请第三方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独立评估,并先后启动两个轮次的自我评估,分别形成评估报告。

在这一系列工作基础上,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讨论,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决策同意,并按规定履行报审程序之后,最终形成并向社会公布本次《通知》。

5。学考为什么调整为按年级定科定时统一安排?

2014年启动改革试点时,学考一年提供两次机会,允许不同年级学生同时参加考试,是鉴于浙江深化高中课改,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完成高中学业。五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学生为数甚少。而在功利应试倾向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反而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了便利。为了杜绝功利性“抢跑”造成学生负担重、教学秩序受冲击的现象,《通知》对高中学考的安排作了适当调整。鉴于浙江高中将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用新课标,因此《通知》明确从这一级学生开始实施学考定时定科的调整,以有利于考试安排与教学安排调整保持同步。

6。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调整为当年有效的原因是什么?

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是与高中课改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配套设计的,也与高二学生可参加选考有关。鉴于2017年省政府已下文将选考科目的2次考试集中在高三年级安排,同时为避免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便利,避免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不平衡,《通知》将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从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并明确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7。选考科目等级赋分怎样调整?

2014年浙江启动新高考时,为了使不同选考科目的成绩可比,采用等级赋分,设21等级,分差为3分。这次《通知》规定,从2022年1月选考起,选考科目在原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赋分,分差由3分改为1分。这是为了增强选考科目考试的区分性。

8。招生录取为什么分两段进行?

浙江省新高考招生录取办法制订时,为了使学生、家长和教师有一个适应期,对考生分三段录取,同时在录取办法的解读材料里明确条件成熟时逐步减少分段。迄今新高考招生录取已经平稳实施三年,考生、家长和高校均已适应新高考的评价和录取模式,减少招生录取分段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综合利弊分析,《通知》改分三段录取为分两段录取,从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这样调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科和选专业的范围。

9。怎样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

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实施,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使用;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实施。这样做,一方面持续体现了高职院校对考生职业技能素养的要求,有利于中职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全省统一组织操作考试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统一的衡量标准。此外,也与当前国家实施高职院校扩招的实际相吻合。

10。深化高考改革试点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属地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改革和保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二是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宣传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引导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投身高考改革。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的评价机制,纠正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学校和教师的片面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政绩观。三是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的条件保障。在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适度增加普通高中的附加编制数量,用于配置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充分考虑高考综合改革后高中教师工作量变化的实际,在绩效工资及年度考核奖分配时充分体现绩效和激励因素,向工作量增加较多的教师倾斜。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加快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场地建设。加强考试招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入闱命题(制卷)专业人员工作保障机制,加快命题基地建设,提升命题和考试质量。

以上就是2020年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知解读的内容,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环球网校快问网站,最新消息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大家考试加油!

山东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哪一年开始

在我国,高考对于广大学子来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台阶,那么对于高考,高三的学生究竟持有怎样的态度?是认为一旦考入大学便大功告成还是这只是一系列新的挑战的开始?就这一问题,调查队员对部分高三学生进行了现场察访。 离开父母的庇护,大学是个“过渡期”。 调查一开始,就有几位同学首先提到了“独立”这个问题。他们认为,高考虽然不容易,但也只是步入大学校园的一道门槛,真正的难题是考上大学之后将要面对的。一旦考入大学,就意味着他们要离开自己的父母独自在外求学,从之前“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操心”的生活状态转变为事事亲为,且不说在此期间如何与人交往、搞好人际关系、融入社会集体,单是最基本的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相比于小学中学,大学是更为纷繁复杂的读书环境,它可以说成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大学期间,每个人要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新鲜事物,更有许多曾经不需要他们考虑的现实的问题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这能不是一种挑战吗? 现如今,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一心一意搞好学习,从而主动包揽了家中除学习以外的所有事物,导致许多孩子从小就缺少一定的实践能力,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可是一旦离开父母身边,凡事都要靠自己独立思考、自主解决。这可以说成是每一个孩子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由幻想期过渡到写实期的一个重要阶段。 高考是唯一的机会。 不同于如今社会上一些“官二代”或是“富二代”,绝大多数高三学生的家长不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些学生告诉调查队员,自己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也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突出技能,要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然而高考就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说,自己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拼搏、来努力、来奋斗的,他们的身上所承载的往往是整个家庭的希望,高考对于他们来讲,绝不仅仅是对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更是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环节,况且高考是他们从书本走向实践的转折点,是机会,也是挑战。 前不久,某地的一则高考励志语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是这么说的:“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句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偏颇,甚至有人说这已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谁又能说,这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高考只是成功的一小步。 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高三学生提到了高考后上大学专业的选择和今后的就业问题。“不是我们不想轻松,而是实在轻松不起来。你说就算你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是专业没选好,有什么用呢?而且现在工作那么难找,高考怎么可能是大功告成?只能说是成功的一小步吧”,一位同学颇为担忧的对调查队员说道。还有一些同学则认为大学生活相比之下虽然比高中生活要轻松,但学业照样不可荒废,现在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要想在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知识才是硬道理,高考只是让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算不上是大功告成。 高考,是中国重要的全国性考试之一,也是广大学子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主要平台。然而自1978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毕业生早已不是“物以稀为贵”,一纸大学毕业证书也不再是就业的通行证,许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问题。 这么多年“寒窗苦读”为的是啥? “我辛辛苦苦读书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高考吗?而且据听说大学生活可比高中生活有意思、美好多了,被压迫了那么久,可总算是熬出了头,不是大功告成是什么?”这是几位同学对调查队员说的一席话,他们认为,高考就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从小起早贪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课堂和书桌上,高考一过这样的生活也就到了终点,还能到外面去接触新的世界,“终于摆脱了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西方许多国家是典型的启发式教育,他们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只得到有限的知识,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领悟知识本身的重要性,让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是典型的贪婪鬼,把知识当成免费的黄金珠宝,只是让学生像完成任务一样直接得到知识,长期以来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形成一定的压力,自然而然的在高考后就有了“终于解脱”的想法。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75%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新的挑战的开始,也有将近25%的学生认为,一旦考入大学便等于大功告成。

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山东高中学生发展报告2012年开始。

1、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是对该名学生三年六个学期的总结,个人自结和老师的评价。

2、高考档案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籍地址,受教育程度以及在校期间表现等。

3、高考完了以后,考上大学,高考档案是要被录取大学调走的,而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是不会调走的,是给家长看的。

相关信息介绍:

学生发展的内涵是指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还有十多天,2017年高考就将到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

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新挑战?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参考”?新高考会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访。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简单回溯一下。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两地很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所谓“3+3”,指的是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上海市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浙江省3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除此之外,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挑战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乎只有3种模式:只招文、只招理和文理兼收。对于考生,“3+1”的“1”也只是“选边站”,考文科的“政史地”只选一,考理科的“理化生”只选一。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6选3”,根据排列组合算法,学生成绩组合多样,有人计算,有15至20种之多。

对于大学来说,不同专业对于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在沪37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或学科大类1096个。千余专业类别中,有14所院校的655个专业(类)没有科目限制。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占总数37.9%;其次是化学,占30.7%;生命科学占20.3%。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该专业(类)的条件,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最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专业,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

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也与以往不同。浙江省从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方式,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后续志愿同时失效。上海市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在选考科目、填报志愿时因组合多元而加重焦虑,毕竟,对于考生来说,要搞清楚每个专业的特点与方向是很难的。但“新方案在志愿填报环节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介绍。当然,为了降低考生因为不熟悉规则、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的几率,上海实行了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两项新办法。

“通过选择,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必须面对的‘考题’”。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注重成长规划。”陈军认为。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新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功课:仔细阅读在浙江省招生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查阅所报院校当年招生章程中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结合学习兴趣、专业性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慎重抉择。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非黑即白的“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在存在30多年后,终将逐渐淡出。而且,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

同样,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院校专业组”,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绍,学校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专业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每个专业组里包含几个专业大类及更多专业。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就被归类在“物化史”专业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专业”。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不光是考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认为,专业组制打破了原来的学校分数线概念,每个院校专业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专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是“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颠覆性做法”,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就认为,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看来,教育改革必须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会实践弱化等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听说内容;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基础与思维;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育的变革,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郑方贤说。

浙江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浙江省深耕细作高考改革这片“试验田”,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高等教育来说,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倒逼高校优化专业机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文章标签: # 高考 # 改革 # 学生